APP下载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015-01-12朱二刚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网环境要素路网

朱二刚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占用土地多和施工时间长等特点,尤其是隧道及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大[1]。高速公路属于线性工程,沿线可能会涉及到各种环境敏感区,所以在其规划及设计之前识别并评价其建设可能对沿线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显得相当重要,可从环保角度为其早期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由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有关部门对交通等10个专项规划草案在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

截止2014年底,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已经进行了3次规划。第一次路网规划时间为2002年,该规划路网布局为“人字骨架、九横九环”,总里程为4 050 km,2006年5月,原山西省环保局以晋环函〔2006〕217号文对第一次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了审查意见。第二次路网规划时间为2009年,该规划对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在第一次路网规划的基础上,将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调整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规划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 300 km。2009年10月,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09〕501号文对该次调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了审查意见。截止2013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5 011 km,“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建成一纵、五横、九环,根据路网的建设进度,原规划目标将提前实现。

201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鉴于山西省第二次规划路网建设即将完成,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的出台以及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原规划显得承载能力还不够强、局部地区通道资源还不足,特别是有部分县还未通高速公路,比如石楼县、蒲县和浮山县等。因此,2013年7月,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重新组织编制了《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调整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13年9月,山西省发改委印发了该“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2014年11月,山西省环保厅对该“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了审查意见。综上所述,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较好地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文主要针对该“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的10条高速公路及整个路网进行环境敏感性研究。

1 “规划调整方案”概述

1.1 规划目标

“规划调整方案”的目标是:构建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实现省会到相邻省会、省会到地级市、相邻地级市之间高速直接连通,与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山西省所有县(市)全部纳入高速公路半小时覆盖范围内,为山西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1.2 规划内容

“规划调整方案”将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布局由原来的“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十一条连接线”调整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十五条连接线”,新增10条高速公路,总里程为938 km,新增高速公路汇总情况见表1。

表1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09—2020年)新增高速公路汇总表

1.3 实施步骤

“规划调整方案”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2013—2015年,重点建设原规划未完成路段,至2015年高速公路建成6 300 km,“三纵十二横十二环”建成三纵、十一横和十一环,国家高速公路网路段全面建成,高速出省口建成31个。

第二阶段是2016—2020年,重点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新增的路段,至2020年规划目标将全面实现,山西省高速公路总规模达到7 258 km,33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部建成。

2 “规划调整方案”新增路段环境敏感性

2.1 新增路段环境要素权重的确定

“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将受到生态敏感区、水环境、耕地资源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判断各路段受到不同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利用路段环境影响综合指数REISI(Road Sec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Synthetical Index)判断各路段的综合影响。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用公式(1)计算:

式中:REISI为路段环境影响综合指数;pi为环境要素i的敏感性指数,i分别指耕地、生态敏感区、水土流失、水源地、泉域、煤炭资源、地质灾害和文物古迹等环境要素,根据路段的敏感性确定,见表2所示;si为环境要素i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中各环境要素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AHP法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多层次结构,在每一层次可按某一规定准则对该层元素进行逐对比较并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该层要素对于准则的权重[4]。

表2 环境要素敏感性指数

通过计算,“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中各环境要素的权重值见表3。

表3“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综合评价环境要素权重

环境要素耕地生态敏感区水土流失水源地权重 环境要素 权重0.206 9 泉域 0.074 4 0.354 2 煤炭资源 0.032 9 0.041 7 地质灾害 0.027 3 0.088 5 文物古迹 0.174 1

2.2 新增路段环境敏感性评价

根据公式(1),可计算出新增各路段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REISI,然后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将各路段划分成环境影响极敏感路段、高敏感路段、中敏感路段、轻敏感路段和一般敏感路段,划分依据见表4所示,“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环境敏感性见表5。

表4“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敏感性划分依据

表5“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综合评价指数及敏感性划分

序号 层次 路线起终点 综合评价指数路段敏感性1 三纵 东 纵 应县—繁峙 2.736 9中敏感路段2横线静乐丰润—兴县黑峪口3.543 6高敏感路段8汾阳—石楼 2.341 8轻敏感路段9古县—翼城 2.007 3轻敏感路段10 洪洞—大宁 3.116 0中敏感路段第六横 祁县城赵—离石 2.024 1轻敏感路段3第七横 昔阳龙坡—榆次东阳 2.710 1中敏感路段4 第十二横 阳城—运城 3.653 7高敏感路段5 环线 朔州东北环 1.960 5轻敏感路段6太原二环 2.587 5轻敏感路段7连接线

由表5可知,在“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的10条路段中:有两条高敏感路段,分别为阳城—运城高速公路和静乐丰润—兴县黑峪口高速公路;有3条中度敏感路段和5条轻度敏感的路段。从各路段的敏感性评价结果来看,新增路段大部分为中、轻敏感路段。

2.3 “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利用式(2)计算:

式中:E为“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影响综合指数;REISIi为路段i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δi为路段i长度占整个公路网中待建路段长度的比例。

“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影响综合指数E的分级见表6所示。

表6 “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公式(2),计算出“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影响综合指数 E 为 2.758 7,位于(2.6,3.4]之间,根据表6可知“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的环境敏感性为中度敏感,高速公路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中度,说明高速公路网中大多数路段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为轻、中等敏感,“规划调整方案”路网环境协调性为中等,但可能有个别路段需要调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路段的环境敏感性及整个路网环境敏感性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新增的10条高速公路环境敏感程度大部分为中、轻敏感路段,整个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环境协调性为中等,但是可能有个别路段的线位还需要作进一步调整。

3.2 建议

虽然“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协调性为中等,但阳城—运城、静乐丰润—兴县黑峪口这两条路段为高敏感路段,可能涉及禁建区,因此,阳城—运城、静乐丰润—兴县黑峪口等路段在下一步建设项目设计时应对沿线环境敏感区进行详细调查,优化选址选线,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带,避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泉域重点保护区等禁建区,并尽量绕避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公园、矿区等限建区,且施工期和运营期在相关重点路段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网环境要素路网
宁波高速公路网新规划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高速公路网突发事件多发点数学建模方法
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
电大微课程在微信中应用的学习环境要素设计
天津滨海新区高速公路网结构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