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闻素养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兼论时事政治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

2015-01-12米丽娟

关键词:时事政治思政政治

米丽娟

(重庆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庆永川402160)

基于新闻素养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兼论时事政治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

米丽娟

(重庆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庆永川402160)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统时事政治课程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把新闻素养的加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使这一潜在的影响因素变成显著的推动力量;在传统时事政治课程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新闻传播,探索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这必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方法和路径的革新,进而使全新的质量提升模式浮出水面。

新闻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治课程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一、新闻素养

截至目前,“新闻素养”这一概念还很少见诸学术领域,学者更多地沿用国外“媒介素养”这一更为宽泛的说法。业界经常把“新闻素养”与“新闻敏感”“新闻道德”等词汇并用,用以描述记者、编辑等新闻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修养;国内新闻学界对新闻素养的关注也多集中于传者层面,这在当今泛媒体时代和传受互动的网络环境中显得有些落伍。

受众研究作为媒介素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外早已十分盛行,以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理论和制码/解码理论、洪美恩的受众民族志研究和戴维·莫利的“积极受众”的研究为代表,这些研究成果已经陆续被引介到国内,并被学者用来分析传播学、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受众研究打破了传者中心的主体性地位,把媒介素养研究的对象拓展到整个传播领域,涵盖了传播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也拓宽了新闻素养的研究范围。

“新闻素养”在本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并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比媒介素养更贴切地体现时事政治教育以及形势政策课的功能,更直接地描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时政新闻的传播和解读来实现的状况,也更能体现新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作用。但是,目前研究新闻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的文章几乎没有,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只有胡蔚涛的一篇文章论及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媒介素养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1]。目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研究也很少,卓雄辉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立体化网络信息传播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和主题探索型的教学模式[2];陈磊提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观点[3]。

二、思政教育中加强新闻素养教育的原因

在电子传媒主宰人们生活的新传播格局中,人们一睁眼就被海量新闻组成的拟态环境所包围,以各种方式传播的新闻与无数个体的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鱼水关系。新闻立媒是众多媒介发展的指导思想,新闻作为传媒的主打产品,是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更是大学生了解时事、关注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思考未来、明确行动目标和方向的重要依据。接触新闻、了解新闻、识别新闻、获取新闻、使用新闻、制作新闻成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特别是在网络传播盛行的当代社会,传受双方的界限模糊,传者中心地位已被瓦解,作为网民的大学生传播能力空前提升,新闻生产热情高涨。他们在网上闲逛、接收新闻的同时,不经意间就成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网络时代的传受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单向传播的格局,具备起码的网络知识和电脑操作能力的大学生成了新格局下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力军。从单纯的新闻接收者变成接收和生产传播的兼容者,大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锤炼,思想水平、政治敏感和道德修养都在接收、生产和传播新闻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

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生新闻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它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新突破口。这与传统的时事政治课程教育被当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常规途径是一脉相承的,时事政治课程教育的初衷也是通过加强大学生新闻素养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恰当地解决问题,让他们走出小我天地,融入大千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加强新闻素养教育进而改善思政教育的途径:时政课程教育

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时事政治课程教育的研究主要有:蔡峻以重大时事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传统课堂内教育的革新方法和课堂外综合化、渗透式教育的重点方法,提出在重大时事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杜峰和袁文意识到“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应从认清教育的现状与必要性、搞好教学管理、丰富时事教育、开拓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途径”入手[5];李成旺撰文指出,大学生思想敏锐、关注时事、富有激情、求新求异,这些特征与新闻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6];傅玲等人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学生金融危机的认知与应对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关注度较高,但研究视野不开阔,认知时事思维单一,个人职业规划能力缺失,并提出“加强时事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7];张必清、张必广对云南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尤其关注高校各种改革措施,且评价较高,较为客观[8];何毅、申渊源研究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形势政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他们认为应改变时事通报、可有可无的教学方式,从思想认识、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9];李奋生把“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关注时事政治”作为大学生端正政治态度的主观条件[10];潘静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观点,既要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热点,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内在需求,把形势分析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把大政方针的解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把时事政策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突出重点,构建课程的系统模块,并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11]。邹芳芳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学校重视不够、学生认识模糊、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落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网络为教学辅助工具,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关心时事,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12],……。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改革和时政教育功能发挥的研究还有很多,这些研究都表明旨在提高新闻素养的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

四、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新模式及时政课程改革

该模式以了解大学生新闻素养的现状为起点,通过访谈、问卷和统计等方式弄清新闻素养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针对大学生新闻素养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把新闻素养的改善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新途径。模式雏形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新模式

模式主要包含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1.传受互动传播新格局的形成以及新格局对大学生新闻素养的新要求。

2.大学生新闻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大学生新闻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影响(二者的关联性)。

4.提升大学生新闻素养。

(1)面对多元化的媒介和海量的新闻,大学生应选择性地接触新闻,通过接触新闻介入社会生活,找到自身存在对于社会、人类、团体的归属感。

(2)面对芜杂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新闻,大学生应批判性地认识新闻,要有辨别和纠错的能力。

(3)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目的,选择性地接受新闻,合理吸收有用成分。通过批判和接受新闻,大学生可以找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认同感。

(4)在接触、批判和接受新闻的基础上,大学生应该科学使用新闻,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通过使用新闻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成就感。

(5)在传受互动的传播格局中,大学生随时可能由受众变成新闻的传播者,所以还应该积极生产新闻,在享用别人提供的新闻产品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新闻产品。

(6)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大学生还应该及时传播自己生产的新闻,通过手机、微博、QQ、E-mail等平台发布公众所需要的新闻,以联系社会各部分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生产和传播新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传播新格局对传统时事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冲击。

6.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时政课和思政理论课):灵活、多样、无限。

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把新闻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颇有创意,但从时事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传统做法来看,新闻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未曾明确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时事政治课以党政新闻的解读为主要手段,通过新闻解读能力的培养来改善大学生的新闻素养,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新闻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时事政治教育在新闻素养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传播新格局中思政教育路径和对策改革的需要。

该模式建构中不妨引入受众研究的理论来探讨大学生新闻素养,同时考察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传受身份的随时转换,考察大学生作为受众和传者参与新闻运作的全过程,运用表征理论分析大学生在新闻运作过程的意义建构能力和符号再生产能力,根据受众民族志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深层次因素,通过“积极受众”的研究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局限性。

该模式建构的难点在于探讨如何改善大学生新闻素养,并把这种改善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把新闻素养的方方面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内涵对应起来。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建设的内涵、要素、目标,滤清改善大学生新闻素养的路径,并在此路径中找到新闻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关联点,然后针对这些关联点总结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方法和效果,找到可操作的模式运行步骤。

模式基于新闻素养的调查摸底。若用问卷的方式,问卷应充分考虑调查对象的具体特征(比如专业、性别、区域等等);考虑题型的配置(比如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简答题);问题设置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答卷人的新闻素养,包括接收新闻的习惯、目的、对新闻信息的接触、识别、理解、吸收和使用程度,还能了解答卷人对新闻的批判能力和内容生产能力,也能了解答卷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影响、干预和被卷入程度;能够通过新闻素养的分析反映被调查者对社会和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乃至改变人类生存现状的责任感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调查应有科学性、关联性和严密性,能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被调查者对照自身实际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新闻素养方面和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到自我改善的方法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思政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新闻素养,引导他们识别新闻的真伪,合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并利用它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同时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通过对新闻内容的生产强化自身与社会的融合,把握时代的脉搏,推动社会的进步,把新闻素养的提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1]胡蔚涛.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0):9-12.

[2]卓雄辉.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09(4):135-136.

[3]陈磊.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科技文汇,2009(3):56.

[4]蔡峻.运用重大时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0(3):102-103.

[5]杜峰,袁文.拓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06-108.

[6]李成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J].求是,2010(13):60.

[7]傅玲,呼鹏,马凯,等.当代大学生国际政治经济视野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生金融危机认知与应对调查报告[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2-65,99.

[8]张必清,张必广.云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79.

[9]何毅,申渊源.关于“形势政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商界,2009(6):100-101.

[10]李奋生.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244-245.

[11]潘静.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6):54-58.

[12]邹芳芳.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74.

责任编辑:吴强

The Quality Im provement M 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News Literacy:Discussion on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Politics Curriculum Education

MILijuan
(Research Centre of Ideology,Politicaland Educ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Under the new communicating situation,the traditional politics curriculum education reform must be deepened,and strengthening news literac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ing this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to significant driving force.Better using new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tics curriculum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he new features and the new rules of the newsmedia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put forward,and inevitably itmakes themethod and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thenmakes the new quality improvementmode appear.

news literac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olitics curriculum education;quality improvementmode

G210

:A

:1673-8004(2015)03-0125-04

2014-08-28

米丽娟(1970—),女,重庆潼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理论、传媒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