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变

2015-01-12郭德祥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感性品德课探究性

郭德祥

一、既重理论又不轻实践

学生不论学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要让中学生的学习丰富起来,有趣味一些,必须让他们从实际中体会,否则其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交流、调查、信息搜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思想品德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好导学案,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或探究题,让学生借助网络、新闻媒体、书报等组织材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放心地让学生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如昌乐二中所倡导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把“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主线和灵魂”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乐趣,学习效率大幅提高。课堂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既重理性又不轻感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理性是指人利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现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知识才容易。反之,就会感到困难。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理性轻感性,导致过分追求理论化、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理性和感性的特性和功能不同,决定了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对人的成长而言,两种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人性的丰富性、完美性的必然要求。传统教学重理性轻感性,必然造成对人性的肢解,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因此,在关注理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感性因素。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多给一些材料信息,激发其想象,诱发其情感,引导其分析、判断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新课的导入或归纳道理前,通常要给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或材料,让学生从直观感性中去思考,去总结规律。

三、既重结论更重过程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结果或是认识的过程和求知方法,这是传统静态知识观和现代动态知识观的对立。现代课堂教学应让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知识本身而言,这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还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或现成的结论。传授知识决不仅仅意味着展示教材上的结论或只是现成论证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提示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四、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变革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媒体(课本、挂图、板书、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社会要求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为它既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等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及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属于德育范畴,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就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感性品德课探究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感性理性不拔河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