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
2015-01-12贾立敏杨坤韩莉肖波赵桂琴
贾立敏 杨坤 韩莉 肖波 赵桂琴
1.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内科,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护理部,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耳鼻喉科,河北保定071000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
贾立敏1杨坤1韩莉2肖波3赵桂琴3
1.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内科,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护理部,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耳鼻喉科,河北保定071000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为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健康信念,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自我效能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疾患,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日常健康行为紧密相关。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达到健康行为能力的信心,研究显示,自我效能越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健康信念模式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从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解释健康的相关行为。目前,对健康信念模式的研究主要用来预测服务对象的预防性健康行为、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及实施健康教育[3,4]。本研究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自我效能的效果,为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供方法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②年龄≥60岁;③思维正常能进行沟通;④保定市区内居民;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Ⅳ级;②患者生活不能自理;③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将选取的1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介入治疗史、心功能、疾病分类、是否首次住院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信念评分比较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信念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前组内比较,P<0.01;**与干预前组内比较,P<0.05
项目t值P t值P干预前干预组(n=69)对照组(n=67)干预后干预组(n=69)对照组(n=67)知觉到易感性知觉到严重性知觉到益处知觉到障碍维护健康动机健康信念总分17.19±1.79 23.43±2.30 20.20±1.81 18.97±2.09 24.83±2.14 104.62±8.73 17.36±1.82 23.66±2.11 20.57±1.62 19.09±1.84 25.07±1.95 105.75±7.90 -0.521 -0.586 -1.236 -0.351 -0.708 -0.786>0.05>0.05>0.05>0.05>0.05>0.05 19.77±1.34*28.07±1.53*25.78±1.96*22.65±1.06*30.30±2.02*126.58±6.10*18.01±1.19**25.13±1.86**21.84±1.31 21.03±1.58 26.64±1.76**112.66±6.02**8.079 10.087 13.835 7.074 11.259 13.394<0.01<0.01<0.01<0.01<0.01<0.01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自患者病情稳定后,1次/d, 30 min/次,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入户干预,2次/个月,30 min/次,并为患者发放健康行为记录卡,要求每日填写,记录其健康行为,入户时查看并与患者讨论,干预时间共计6个月。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干预组在随访过程中1例由于脑血管意外死亡,最终共69例,对照组在随访过程中3例由于搬迁而失访,最终共67例。
1.3 研究内容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健康教育措施。干预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措施:(1)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感性和严重性感知教育:①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知识、自身健康行为的薄弱环节与疾病的关系。②详细讲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并发症。③与患者共同讨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社会影响。(2)采纳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感知教育:①让患者感知到采纳健康行为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②指出患者在采取健康行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帮助患者逐一克服。(3)强化提示因素教育:①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使患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②让患者的朋友或亲属中具有相关疾病体验者现身说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③将相关健康行为介绍给患者的亲属,让他们监督患者采纳健康行为。(4)强化健康行为教育:患者出院后发放健康行为记录卡,入户时查看并与患者讨论。对已经采取的正确健康行为给予鼓励,对相对薄弱环节给予纠正,对仍未采纳健康行为的患者再次给予风险强化。
1.4 效果评价
1.4.1 健康信念采用冠心病健康信念问卷评价。该问卷由方蘅英等[5]在健康信念理论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其他健康信念量表,根据冠心病的特点设计,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76。
1.4.2 自我效能采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Kate Lorig等研制的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进行评价,该量表专为慢性疾病患者设计,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信念评分比较
见表1。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健康信念各维度及总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信念的各个维度及总分比较,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干预后干预组健康信念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各个维度及总分较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6个月后对照组在知觉到易感性、知觉到严重性、维护健康动机三个维度及健康信念总分较入组时有所提高(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入组时自我效能得分均衡可比(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较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较入组时组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提高分相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前组内比较,*P<0.01,**P<0.05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提高分干预组对照组t值P 69 67 34.22±3.50 34.33±3.66 -0.181>0.05 44.10±2.54*36.10±3.57**15.094<0.01 9.88±2.48 0.18±0.49 31.841<0.01
3 讨论
健康信念模式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并认为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其中知觉易感性和知觉严重程度的结合为行为提供了契机;知觉益处或知觉障碍提供了行为选择的可行性;自我效能决定了行为的努力程度[7];修正因素通过影响感知威胁、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来间接影响行为的发生[8,9]。该模式认为人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产生恐惧)与预防疾病的行为是相关的,其核心部分是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该信念调节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采用对抗疾病行为的可能性[10]。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的各个维度及健康信念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够增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信念。干预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健康信念各维度及总分也有显著提高,但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仅知觉到易感性、知觉到严重性、维护健康动机三个维度及健康信念总分有所提高,说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只是将疾病相关的知识及信息传达给患者,并没有真正帮患者树立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式干预不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帮助患者分析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排除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针对患者在实施健康行为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干预,并通过一系列方法强化管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真正将健康信念模式融入到患者行为改变的干预中。
按照“知信行”理论,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是递进关系模式,知识和信息是形成积极信念和态度的基础,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是改变行为的动力[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组内比较中,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虽然对照组患者也有所提高,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提高分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效果更好。根据患者对健康相关行为认知情况的不同,依据健康信念模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患者对问题的积极认知,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使患者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够使患者认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害和风险,并意识到自己有能力采取健康行为,减少疾病风险,从而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主动采纳健康行为。
[1]郡庆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中国临床护理,2011,3(1):29-30.
[2]滑亚君,傅国胜.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108-111. [3]吴嫣,陈利群.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10,8(11):3087-3089.
[4]Clark AM,Hartling L,Vandermeer B,et al.Meta-analysis:Secondary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nn Intern Med,2005,143(9):659-672.
[5]方蘅英,张美芬,刘可.冠心病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B):26-28.
[6]杨惠勤,毛建国,傅东波.某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自我效能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7):313-314.
[7]尚刘文心,沈美芳,陈文瑶,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4-678.
[8]赵秋丽.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1.
[9]高佩书,陈晓燕.全程健康教育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安全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35-36.
[10]蒋梅,刘晓晨,张兰.健康信念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07-810.
[11]唐晓英,王亚霞,刘亚新,等.行为转变理论促进实习护生手卫生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93-596.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health belief model intervention on the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IA Limin1YANG Kun1HAN Li2XIAO Bo3ZHAO Guiqin3
1.Department of Medicine,Baoding City Fifth Hospital in Hebei Province,Baoding071000,China;2.Nursing Department,Baoding City Fifth Hospital in Hebei Province,Baoding071000,China;3.Department of ENT,Baoding City Fifth Hospital in Hebei Province,Baoding071000,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health belief model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d to provideMethodsand proofs for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MethodsAll 140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ho conformed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with 7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tervention of health belief model.Health belief and self-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Scores of health belief and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health belief model is able to improve the health belief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d strengthen patients'self-efficacy.
Health belief model;Interven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Self-efficacy
R473.5
B
1673-9701(2015)18-0149-03
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