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调查

2015-01-11李佳佳孙竞航祁新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纳凉热浪福州市

陈 焜,李佳佳,孙竞航,祁新华,2,3*

(1.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3.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 福州 350007)



福州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调查

陈 焜1,李佳佳1,孙竞航1,祁新华1,2,3*

(1.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3.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高温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都不断增加,并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国内多个城市开始尝试推广公共纳凉点建设来缓解这一问题。基于248份问卷,以福州市公共纳凉点为研究对象,调查市民对公共纳凉点利用的满意度。最终得出,居民对其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90,属于“不满意”水平,各因素满意度在2.62~2.83波动,处于“不满意”水平。同时采用因子分析,得出公共纳凉点总体满意度与硬件设施、基本情况、管理服务3个因子有关。3者累计方差达到73.982%。表明福州市城市公共纳凉点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数量上仍不能满足需求。由此对福州市未来城市公共纳凉点建设提出建议。

公共纳凉点;满意度;高温热浪;福州市

0 前言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1]指出,最近连续的3个10年比1850年以来其他的任何一个10年都要暖。1901~2012年,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地表增暖。随着全球变暖的逐步加剧,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在不断提高。高温热浪不论对自然环境还是社会发展对造成了重要影响[2-5]。作为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高温热浪对于城市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城市热岛效应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热岛效应波及范围极广,全球所有城市,无论所处位置、城市规模、发展水平,都存在城市热岛效应,尤以地处副热带到热带地区的城市更为严重[6]。国内外学者开始针对高温热浪的气候特征[7-12]、影响因子[13,14]、影响结果[15-25]、预测机制[26]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应对高温热浪,国内多个城市政府[27-29]尝试建设公共纳凉点,向市民免费开放。由于公共纳凉点的建设处于尝试阶段,学者较少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规划层面,而未见对其使用情况的评价研究。公共纳凉点满意度是反映公共纳凉点环境品质的高低、景观设计与否的重要标准。本文以高温热浪频发和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的福州市为研究对象,调查市民对公共纳凉点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评价福州市城市公共纳凉点的使用情况,发现成功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纳凉点分布

1.1 研究区概况

福州位于北纬25 °15 ′~26 °39 ′,东经118 °08 ′~120 °31 ′,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北邻宁德,西靠南平、三明,南接泉州、莆田接壤。福州市区地处闽江下游,位于河口盆地中心。福州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20 ℃。福州的高温日大多集中在7~8月,也以此时平均气温为最高。据1961~2010年福建省64个气象站1961~2006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显示,7月与8月分别累计出现680 次与447 次高温热浪[30]。1951年~2005年期间的年平均高温日数与年均热浪频数均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重庆与长沙,且高温日数又不断增加的趋势[31]。相较于全国其他城市,福州市受高温热浪的影响尤为典型。

1.2 纳凉点分布

2011年起,福州市开始进行老年人夏季纳凉点建设,2013年7月,福州市政府再次发布《关于加强老年人夏季纳凉点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32]。虽然最初纳凉点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广大市民均成为了公共纳凉点的使用者。福州市公共纳凉点建设分别由园林、人防和各县(市)区落实,福州市所有公园都是公共纳凉点,同时,乌山北坡广场人防工程口部通道与于山人防工程南口也被开辟为公共纳凉点[33]。福州市的公共纳凉点共计56个[34,35](图1)。

图1 福州部分公共纳凉点分布

2 数据来源与样本属性

2.1 问卷调查与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于“大城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城市公共纳凉点需求度调查”,该部分与本文研究内容无关;“城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调查”,主要从“纳凉点数量”、“纳凉点位置”、“可活动区域面积”、“座椅数量”、“座椅位置”、“避暑降温设施”、“其他基础设施”、“卫生保洁”、“治安管理”、“交通便捷”等10个角度分析市民对公共纳凉点的满意情况。同时针对市民整体满意度设置一个问题:“您认为公共纳凉点的利用是否方便”。以上问题均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尺度来测量(1=很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便于后续进行定量分析;“受访者基本资料”,其中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年限等问题。

为了解调研问卷是否易于受访者理解、是否有遗漏及设置问题是否有针对性等,笔者于2014年5月初在仓山万达广场随机发放了50份问卷,并根据发放情况及回收结果进行修改,以调整后符合要求的问卷进行正式调研。问卷调查集中于2015年1月,由专业调查人员在宝龙城市广场、台江万达广场、东街口百货、学生街城市广场、三坊七巷风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西湖公园、罗星塔公园、五一广场、烟台山公园等处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填写收回。共发放300份问卷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82.67 %。采用Excel与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确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共同成分。

2.2 样本属性分析

调查问卷样本属性:受访者中的男性占调查性别总数的51.61 %(128人),女性占48.39 %(为120人),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但男性和女性使用人数相差不大。年龄分布,以“19~30岁”(57.26 %)、“31~45岁”(22.18 %)所占比重最大。而“45~60岁”(4.84%)所占的比例最小。学历构成方面,以“本科/大专”学历(48.39 %)的市民最多,“研究生及以上”(10.48 %)学历的受访者比例最小。在从事职业方面,受访者以“学生”(40.37 %)为主,出现该状况主要是由于问卷发放地点主要集中于商业区及文教区。同时由于“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个人收入中选择“1 000元以下”(40.73 %)的比例最高,居住年限以“5年以下”(46.37 %)与“15年以上”(25.40 %)为主。受访者结构较为合理,基本代表了福州市城市公共纳凉点的使用对象。

图2 利用者的统计特征

Fig.2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veyed populations

3 结果分析

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进行问卷数据分析之前,为确保数据质量,需要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本文采用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法与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调查问卷的内在信度和结果的效度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某份问卷或量表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如果在0.70 以上,则其内在信度较高;如果在0.35 ~ 0.70 ,则其内在信度可以接受;如果小于0.35,则其内在信度较低,不能用于分析。对本研究中10个涉及到纳凉点使用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测(表1),得到克朗巴哈信度系数为0.764,说明此次问卷信度较高,可以进行相应的分析。

表1 公共纳凉点满意度量表的可靠性统计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评价结果的效度。通常认为,KMO值大于 0.90,表明结果非常适合于因子分析;KMO值在0.80 ~ 0.90,表明结果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在0.70 ~ 0.80,表明结果可以进行因子分析;KMO 值在 0.60 ~ 0.70,表明结果不太适合因子分析;KMO值小于0.50,表明结果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若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观测值较大,且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表明适合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本研究中,KMO值为 0.764,介于 0.70 ~0.80;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867.425,在自由度是45的条件下达到显著,且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则拒绝零假设,可以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tett的检验

3.2 描述性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中城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的11个因素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计算出各因素的均值、标准差、满意率和不满意率。其中,不满意率是“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或“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所占比例之和。

3.2.1 整体满意度分析

图3所示,为受访者对“公共纳凉点总体满意度”的统计,居民对公共纳凉点利用总体评价的满意率达到38%,略高于不满意率,但是其均值为2.90,总体评价仅属于“不满意”,且其标准差为1.05,可见受访者对与公共纳凉点评价差异较大。

图3 总体满意度描述性统计

3.2.2 各因素满意度分析

公共纳凉点的服务功能是有多个要素所共同组成的。在对总体满意度进行分析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公共纳凉点各因素满意度情况(表3)。市民对各因素满意度的均值均属于“不满意”的水平,其中“交通便捷”均值最低,仅为2.62。从满意率与不满意率看,除“座椅数量”、“避暑降温设施”、“其他基础设施”外,其余各因素满意率均未高于不满意率。“交通便捷”不满意率最高,达到45.16%,表明交通可达性严重影响了公共纳凉点的使用。“纳凉点数量”的不满意率仅次于“交通便捷”,为41.53%,两者间也存在一定联系。“其他基础设施”不满意率最低,为36.69%,这可能是由于该选项表达内容较多,难以形成确定的认知。“避暑降温设施”满意率最高,表明公共纳凉点的服务功能尚可。“治安管理”满意率最低,表明其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表3 各因素满意度描述性统计

3.3 因子分析

城市公共纳凉点的组成要素共有10个,数量相对较多。为了简化问题,同时保留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对各因素满意度进行因子分析(表4)。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份分析法,保留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0个预设项目中提取出了3个公因子,并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73.982%。总体上来说,包括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为使提取的公因子便于辨认和命名,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通常情况下,若某个项目在所有因子上的负荷量小于0.50则应予以删除;若某个项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上的负荷量大于0.50也应予以删除。本研究中除“交通便捷”之外的9个题项均符合要求,可以看出该问卷有良好的构建效度。删除“交通便捷”后,对各因子变量进行归类,对公因子进行重命名,并进行信度检验。

表4 公共纳凉点因子分析

其中,公因子F1负荷较高的有可活动区域面积、座椅数量、座椅位置、避暑降温设施、其他基础设施这4个变量。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受访者对公共纳凉点硬件设施上的要求,可命名为“硬件设施”。旋转后公因子F1的特征值为3.385,能解释总方差的37.609%。公因子F2负荷较高的有纳凉点数量、纳凉点位置两个变量。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受访者对公共纳凉点整体设置上的要求,可命名为“基本情况”。旋转后公因子F2的特征值为1.655,能解释总方差的18.384%。公因子F3负荷较高的有卫生保洁、治安管理两个变量。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受访者对公共纳凉点管理服务上的要求,可命名为“管理服务”。旋转后公因子F3的特征值为1.619,能解释总方差的17.989%。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气候变暖加之城市热岛效应所导致的高温热浪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大城市通过设立公共纳凉点应对高温热浪。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福州市居民对城市公共纳凉点的使用满意度。福州市城市公共纳凉点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总体满意度满意率(38%)虽略高于不满意率(35%),但平均得分为2.90,属于“不满意”水平。从影响受访者对公共纳凉点的满意度的9个要素分析得出,各要素满意度都处于“不满意”水平。关于硬件设施的各项因素满意度略高于其他项目,表明居民对公共纳凉点功能较为认可,其中“其他基础设施”不满意率最低,为36.69%,“避暑降温设施”满意率最高,为43.15%。对城市公共纳凉点的配置及管理满意度较低,其中“治安管理”满意率最低,仅为38.71%,“交通便捷”不满意率最高,达到45.16%,直接影响了居民对城市公共纳凉点的使用。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城市公共纳凉点的满意度的3个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硬件设施、基本情况、管理服务。3者分别能解释总方差的37.609%、18.384%、17.989%,累计方差达到73.982%,说明以上3者是城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但是在问卷设计上,对于要素的设置仍有不足之处,未能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如纳凉点周边的自然环境等。同时在问卷抽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偏差,样本群体以青少年与学生为主,仅在一定程度上有代表性。针对公共纳凉点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也未进行详细讨论。这些都是可以在未来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内容。

4.2 政策启示

4.2.1 增加建设数量,合理规划布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州市公共纳凉点的数量仍未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增加公共纳凉点的实际数量,同时应优化公共纳凉点的布局结构。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以更好地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4.2.2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因子分析表明硬件设施是影响公共纳凉点使用的重要因素,这与纳凉的的实际服务功能有关。目前,该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被居民所认可,但是其满意度水平依旧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部门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开发其特点。

4.2.3 加强管理水平,完善配套设施

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纳凉点的服务功能,进而影响了市民对公共纳凉点的满意度。目前,公共纳凉点的建设时间较为短暂,且大多数公共纳凉点为政府部门一次性投资,管理经验有所不足。主管部门在继续建造公共纳凉点的同时,也应对已建成的公共纳凉点进行保障、检查和监督,提高其利用水平。

致谢:感谢王彬老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感谢柯心然、陈哲、戴劭勍、马金戈等同学在论文写作中给予的帮助!

[1]翟盘茂,李蕾.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反映的大气和地表的观测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迸展,2014,10(1):20-24.

[2]Colombo A F,Etkin D,Karney B W.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for nine sites across Canada:Implications for power usage[J].Journal of Climate,1999,12:2490-2502.

[3]Wagner Dieter.Assessment of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in large conurbation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9,33:4151-4155.

[4]马占山,张强,肖风劲,等.2003年我国的气象灾害特点及影响[J].灾害学,2004,19(增刊):1-7.

[5]卢冬梅,刘文英.夏秋季高温干旱对江西省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1):46-48.

[6]Arnfield A J.Two decades of urban climate research:A review of turbulence,exchanges of energy and water,and the urban heat is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3,23(1):15-18.

[7]叶殿秀,尹继福,陈正洪,等.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91:15-20.

[8]陈敏,耿福海,马雷鸣,等.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2):597-607.

[9]邓明,余江华,潘心顺.1961-2010年开平市高温的气候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14,36(1):43-46.

[10]周巧兰,鲁小琴.上海市1951-2010年气温演变的结构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0(6):693-697.

[11]王秀琴,程勇翔,段维.石河子市高温灾害评估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414-417.

[12]赵梓淇,李丽光,王宏博,等.1961-2010年辽宁高温日数和热浪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5):57-61.[13]李清泉,王安乾,周兵,等.2014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J].气象,2015,41(4):497-507.

[14]覃卫坚,李耀先.2010年广西高温热浪气象灾害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4):13-16.

[15]杨宏青,陈正洪,谢森,等.夏季极端高温对武汉市人口超额死亡率的定量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5):140-143.

[16]杨宏青,陈正洪,谢森,等.广义相加模型在高温热浪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0):5915-5919.

[17]叶士琳,祁新华,林荣平,等.福州市区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114-120.

[18]杨小芬,刘涛,马文军,等.热浪期间居民自发性适应行为与中暑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30(8):731-734.

[19]谢盼,王仰麟,彭建,等.2015.基于居民健康的城市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与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34(2):165-174.

[20]何志辉,刘涛,许燕君,等.广东省居民应对热浪的适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1):12-17.

[21]李湉湉,杜艳君,莫杨,等.基于脆弱性的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6):547-550.

[22]刘娅,杜宗豪,王越,等.2010年北京热浪对医院急诊量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14,40(4):322-326.

[23]陈正洪,杨桂芳,扈海波,等.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0):1318-1321.

[24]杜宗豪,莫杨,李湉湉.2013年上海夏季高温热浪超额死亡风险评估[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9):557-560.

[25]杜宗豪,莫杨,李湉湉.高温热浪对心脑血管病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242-243.

[26]周长春,汪丽,郭善云,等.四川盆地高温热浪时空特征及预报模型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3):51-57.

[27]中国网.洛阳市区18处纳凉点开放能购物能纳凉座椅多[EB/OL].http://henan.china.com.cn/news/2014/0708/40636.shtml,2014-07-08.

[28]新华网.武汉全市纳凉点免费向市民开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6/19/c_124879418.htm,2013-06-19.

[29]郑州晚报.纳凉点,找你找得好辛苦[N].郑州晚报,2012-07-31(A05).

[30]蔡晓禾.福建省1961-2006年气候变化特征[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0:43-44.

[31]谈建国,郑有飞.我国主要城市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科技,2013,41(2):347-351.

[32]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老年人夏季纳凉点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fuzhou.gov.cn/zfxxgk/bmxsq/bmxx/bmxx02/gkxx/201307/t20130710_702129.htm?type=szf,2013-07-10.

[33]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关于福州市纳凉点建设[EB/OL].http://www.fz12345.gov.cn/detail.jsp?callId=FZ14082700111,2014-09-04.

[34]杨江鹏.基于服务半径和空间承载力的城市公园服务力分析[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4:13.

[35]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福州市园林及城市绿化、城市公园分布信息统计信息[EB/OL].http://www.taijiang.gov.cn/html/zxbs/ggfwpt/ggfw11/ggfw1103/ggfw110301/3370.html,2012-01-09.

A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FUZHOU PUBLIC COOL POINTS

CHEN Kun1,LI Jia-jia1,SUN Jing-hang1,QI Xin-hua1,2,3

(1.CollegeofGeographicalScience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Fujian,China;2.InstituteofGeography,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Fujian,China;3.KeyLaboratoryforSubtropicalMountainEcology,Fuzhou350007,Fujian,China)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s are increasing,and began to produc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A number of domestic city began to tr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ool points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The paper is based on 248 questionnaires to Fuzhou public cool poi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search people’s satisfaction in the public cool points use.Ultimately concluded that the residents of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score is 2.90,which belongs to the "not satisfied" level,each factor of satisfaction in the 2.62~2.83 range,is "not satisfied" level.At the same time,using factor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ardware facilities,the basic situation,management services are related to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city public cool points in Fuzhou.Three cumulative variance reach 73.982%.Fuzhou city public cool points indicat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building is not high,especially in the number still can not meet demand.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Fuzhou urban public cool points construction.

public cool point;satisfaction;high temperature heat;Fuzhou

2015-07-01;

2015-10-28.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14121).

陈焜(1993-),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文化地理和人口迁移与文化景观研究.

*通信作者:祁新华(1974-),男,福建省莆田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与生态学教学研究工作.

TU984.1

A

1001-7852(2015)06-0066-06

猜你喜欢

纳凉热浪福州市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纳凉
清凉一下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热浪侵袭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纳凉之乡村田园美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
土地统一登记制度的设立与实施探讨——以福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