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2015-01-10方春燕王莉王立云
方春燕,王莉,王立云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攀枝花 617068
母乳是婴儿最适合的天然营养品,几乎含有脂肪、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 等全部营养,完全符合婴幼儿的生长需要,促进患儿的发育。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免疫活性物质,特别是初乳,能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何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一直以来都是产科护理研究的焦点。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结构性强、短程、问题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改变患者应对负性事件的技能,改善心境具有重要作用[1]。该院产科对2014年7—12月收治的50 例初产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该院2014年7—12月产科收治的初产妇,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35 岁,孕周为28~37 周。(2)意识清晰并签署由该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知情同意书。(3)B 超检查一切正常。(4)无全身性、遗传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并发症。(5)新生儿指标正常。排除标准:①有明显剖宫产指征者;②合并严重疾病意者、妊娠期合并症、瘢痕子宫、胎先露异常、胎膜早破者;③巨大儿、过期妊娠、早产及有引产史者;④胎儿生长发育曲线异常者;⑤乳房疾病;将该组产妇随机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中年龄19~32 岁,平均(28.7±5.2)岁;妊娠28~37 周,平均(32.5±4.5)周。孕次1~4次,平均(2.0±0.8)次,体质量67~80 kg,平均(70.9±10.5)kg,新生儿体质量2.30~4.45 kg,平均(3.10±1.65)kg。经产妇8 例,初产妇42 例。对照组中年龄19~33 岁,平均(29.2±5.8)岁;妊娠28~37 周,平均(32.8±4.2)周。孕次1~4 次,平均(2.2±0.9)次,体质量67~81 kg,平均(71.2±11.4)kg,新生儿体质量2.35~4.32 kg,平均(3.12±1.53)kg。经产妇7 例,初产妇43 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助产护理,对照组分娩后给予常规护理,新生儿处理后保暖1 h 后带至产妇身旁,之后常规母乳喂养教育,实行母婴同室护理,按需哺乳。每日由护理人员提供给产妇护理以及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脐部消毒等,对产妇恶露量、颜色和气味进行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认知干预 产妇入院时发放图文式的健康教育手册,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讲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告知产妇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儿的食物,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感染物质,能够减少新生儿的疾病,有益于新生儿的大脑发育,还能增加母子感情,取得产妇的配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进行母乳喂养的模拟训练,对挤奶方法、新生儿的含接姿势进行讲解[2]。介绍母婴早期接触的目的和优势,如有助于增加母婴情感交流、早期吮吸可刺激乳头,促进催乳素的释放,加快泌乳,还能减少产后出血等。
1.2.2 行为干预 新生儿出生后将清理呼吸道及断脐后给予早期母婴接触,产妇采取半卧姿势,新生儿立即俯卧,放在母亲裸露的胸前进行皮肤接触,然后协助新生儿早吸吮产妇双侧乳房5~15 min。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督促,指导母亲学会正确的哺乳姿势,新生儿学会正确、有效的吸吮动作。鼓励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加快产后母亲角色的适应,让其感受到身为人父母的乐趣,建立起照护新生儿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挤压乳房有清亮乳汁渗出为泌乳。(2)泌乳量:多少分为多充足、正常、少三种层次,充足、正常、少三种层次,其中充足的标准为乳房胀满[3],挤压时有乳汁,婴儿精神愉快,吃奶后能安静入睡,大便成形,黄色,2~3 次/d。(3)乳房肿痛、乳腺炎。(4)母乳喂养的质量:采用Mattews 规定的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定第一次母乳喂养的情况,共包括4 个方面,分别为母婴接触表现、吮吸情况、喂养新生儿的状态以及喂养时的姿势,每个方面评分0~3 分,每个维度有4 个条目,总分12 分,>8 分为喂养成功;计算母乳喂养的成功率。(5)产后角色转换: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包括产妇母婴角色的幸福感、婴儿对产妇生活的影响、照顾婴儿的日常能力、信念4 个方面共16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5 级评分,总分16~80 分(每条目1~5 分),其中良好为64~80 分,中等为48~63 分,差为16~47 分。
1.4 统计方法
对数据进行核实后,录入SPSS 17.0 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母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肿痛率、乳腺炎率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评分、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适应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产妇乳房舒适度、泌乳量、喂养成功率以及母亲角色适应的比较(n=50)
表2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质量以及母亲角色适应的比较(n=50)
3 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它靠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可以帮助患者分析病因,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认知理论认为通过教育改变人体认知观念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4]。行为疗法认为通过一些实践操作可以替代、改变、消退不良的行为。白秋芬等人的研究显示,应加强对孕妇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改善母乳喂养认知和行为。
该研究对初产妇加强母乳喂养的实践显示,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减少乳房肿痛、乳腺炎的发生,而且还能加快产妇产后的母亲角色转换。认知行为干预一方面通过认知干预,于产前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干预,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以及相关技能,提高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5];另一方面通过行为干预,指导产妇产后早期进行母婴接触,新生儿出生后2 h 是其发起觅食反射和吸吮动作的最佳时机,此时他们对母亲触摸、温度和气味的刺激反应最敏感,是进行母乳喂养的最佳时间段[6]。而且母婴早期接触可在最佳的时机对产妇如何母乳喂养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改善了产妇母乳喂养质量的评分。同时母婴早期接触还能促进母婴之间的互动,使产妇与婴儿之间尽快建立正常的母婴关系,加快产妇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知。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减少乳房的不适,促进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转换。
[1]潘群红.浅谈健康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106-107.
[2]李玉娥,高亚莉.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1):42-53.
[3]陈翠辉,白淑秋.产后早期应用PHENIX 治疗仪进行乳房康复干预对产后泌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80-2082.
[4]白秋芬,杨丽琛.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现状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55-58.
[5]曾菊芳,潘夏燕,陶雪玲,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后母乳喂养及避孕行为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5):497-498.
[6]潘美丰.实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母乳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9):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