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历史演变探析

2015-01-10曾文勇

军事历史 2015年2期
关键词:外交军事战争

□ 曾文勇

军事外交,是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军事及其相关领域所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军事外交战略运用,是从战略层面和全局高度,对军事外交的筹划和使用。军事外交战略运用,谋求以军事与外交两大战略手段,产生聚合增能效应,从而有效实现自身安全利益的最大化。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历史演变,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但都反映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世界观和战争观的本质内容,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局部地域到全球空间的变迁。

一、军事外交战略运用萌芽于古代

对于古代君王治国而言,军事和外交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而古代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往往简单直接,就如同握在君王手中的“车把子”。从全局看,这一阶段的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制,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被各方普遍接受的体系化运作机制。

(一)诞生于人类早期政治合作与斗争。军事和外交都服务于政治,是政治以不同形式在不同领域里的延伸,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同样诞生于人类早期的政治合作与斗争。马克思指出,一切理论和范畴,本质上不过是“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表现”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5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42页。。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才开始有了政治的起源。一方面,氏族组织在内部因地位差别和财产继承等而有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为保证生产生活和抵御侵略,以及实行“血亲复仇”,又存在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亲缘相近或利益相同的原始氏族公社,开始结成联盟。为了沟通情况、化解冲突和协调行动,时常派遣使者进行谈判。而且,这些氏族公社联盟,逐步建立起了以人民大会、议事会和军事首领为基本形式的权力机构,并经常召集会议,集体决定战争和军事行动,显现了某种双边或多边形式的军事外交雏形。

(二)早熟于古代战争实践活动的进程。“战争”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由此看来,中国人创造“战争”这一概念时,首先想到的是追求“人人自安乐”的和平境界。然而纵观人类历史,对比战争和平,显而易见的是,被视作“非理性”的战争,往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表现出了更强大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人类的战争观,远比和平观显得成熟和厚重。有西方学者研究表明,从有文字记载的公元前3200年到今天,约5000多年时间共发生过近15000次战争,平均每年有近3次战争,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只有不到300年没有发生战争。而这些短暂的和平,不是以“战争间隙”的面目出现,就是以“零和冷战”的面目出现。①参见杨轩:《下个世纪还会打世界大战吗》,载《新世纪》,1999(2)。人类早期的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实际上是应对古代战争需要的早熟行为,既充实了古代战争观的内涵,又在实践中体现了古代战争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说,从萌芽阶段开始,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就是在战争思维的支配和影响下,来筹划和指导具体实践的。人类社会早期的外交活动,是战争或者说暴力活动的附属物,军事外交战略运用是人类外交活动的原生态。

(三)起步于不同地域古代王朝的探索。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各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军事外交活动。随着国家组织形式日趋完善,军队作战能力逐步提高,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日益激烈。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巩固战争所获利益,军事外交战略运用起步于不同地域古代王朝的探索。在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竟起,战火纷飞,群雄逐鹿,出现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尊王攘夷等军事外交活动,其间产生的外交战略、策略、手段和方式,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外交史的宝贵财富。汉朝时期,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大宛、月氏等西域国家建立了联盟,并向多国派出了类似当代武官的常驻使节。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联盟战略,为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古代印度,境内小邦林立,且波斯、腓尼基、犹太人多次入侵,战争和外交实践使其认识到“要努力通过谈判、收买、离间来瓦解敌人,不必诉诸战斗”。在古代埃及,统治者也非常重视缔结联盟。公元前1296年,为了遏制亚述帝国崛起,古埃及王国与中东的赫梯王国摒弃前嫌,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在古代希腊,军事外交活动也非常频繁。大约200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国家,互相交往以图发展,相互结盟以御外侮,逐步形成一些公认的外交原则,如通过仲裁解决争端,不经宣战不能开战,使者不可侵犯等。②鲁毅、黄金祺等:《外交学概论》,22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二、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兴起于近代

近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经历了约400余年的历史。随着工业化的开始和战争规模的扩大,人类社会在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后,开始力图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及制定相关国际规则,以规范国家间的行为方式,减少直至消除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这一时期的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基本制度开始逐步形成,相对独立运作特性增强,服务对外政策功能凸显。

(一)基本制度开始逐步形成。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参战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证明外交协商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和平是能够据此加以维持的。这一体系,也为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奠定了法理基础。《维斯特伐利亚条约》以书面的形式,正式确认了常驻外交使节制度,推动驻外大使馆制度逐渐形成。

(二)相对独立运作特性增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国家总体外交主要表现为军事外交,政治外交与军事外交界限模糊。随着国家间关系的不断发展,国家间交往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军事外交与政治外交逐步区分开来。尤其是武官制度形成以后,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独立性更加突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欧洲上空遂又战云密布。出于战争的需要,拿破仑打破常规,任命将军为驻外大使,指派军人馆员从事情报搜集活动。当时使馆虽无武官职衔,但这些人行使了现代武官的基本职责。拿破仑经“滑铁卢战役”惨败淡出历史舞台后,由其开创的派遣军人外交官的做法则得以延续,并在“维也纳会议”后被许多国家确认。1843年,奥地利任命一名军人为驻法国使馆的“军事随员”,至此武官正式成为一类外交官。随后,欧洲诸国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在驻外使馆中设立武官处。鸦片战争后,武官制度传入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清朝政府仿照国际通例,向日本、美国、英国派出陆、海军武官,赋予外派武官的使命一是及时呈报展开两国军务往来的战略考虑,二是具体担负洽商采购军火、获取军事情报的职责。

(三)服务对外战略功能凸显。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冲击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也冲击了打着时代烙印的君主秘密外交。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认为,国家不是君主的私有财产,为了反对封建君主外交和神权外交,提出了“国家主权”、“主权在民”、“民族自觉和独立”的思想,提出了“普遍和平与正义原则”和“不干涉原则”。然而,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地位巩固后,他们就走上了杀戮、奴役别国人民的强权外交老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种立足于以军事实力为支柱,妄图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战略纷纷出笼:美国的“海上决定论”、“大棒政策”、“金元外交”、“门户开放”;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世界政策”、“炮舰政策”;日本的“大日本帝国政策”和“大陆政策”;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巴尔干政策和“黄俄罗斯计划”;英国的“纵贯非洲计划”和海军三强标准;法国的“横贯非洲计划”,等等。为实现其对外战略,在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活动中,武装侵略、外交干涉、军事同盟等交替使用,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

三、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发展于现代

70年前,当艰苦卓绝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为避免后世再遭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然而,世界很快进入了冷战时代,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展开了政治同盟和军事同盟的对抗。冷战后,爱好和平的人们热切希望建立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公正、合理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但是应该看到,以2001年“9·11”事件为标志,呈现全球性趋势的恐怖主义对世界稳定构成威胁,同时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将本国价值观念强加于他国等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空间不断扩容。当代国际关系时代背景中最深刻、最广阔的特质是全球化。人类由于客观上的相互依存,以及主观上的相互依赖,使得世界开始成为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直至命运共同体。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空间,也逐步由本土和周边向全球辐射。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时代任务,是在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格局、周边安全环境、世界经济调整、国际秩序斗争等现实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科学预见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体系变革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探寻在“地球村”世界时代条件下,如何实现人类共同安全利益的最大化。

(二)军事外交战略运用内容不断扩充。尽管传统的政治、军事议题依然值得高度关注,但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等等议题,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先进传媒技术广泛散播,夺人眼目,从而在当今时代的国际战略博弈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国家在外交博弈中的主导作用仍在发挥,不过非国家行为体、全球公民社会力量正在日益增强、不断崛起,国际关系多元化进入新阶段,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并存,国家间关系与各行为体之间关系相互交织。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内容不断扩充,已在很大程度上由传统安全、传统领域向非传统安全、新兴领域延伸。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有关国家普遍设立了专门军事外交机构,强化了军事外交战略运用中的执行主体,如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美国国防部国际安全与合作局、俄罗斯军队的国际合作局等。军事外交专门机构的普遍建立,标志着军事外交与政治外交在业务上已经有了明显分工,形成了可以发挥独特作用的外交领域。

(三)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目的不断扩展。时代主题已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军事外交领域,对话与合作的地位与作用上升,尽管还不能完全取代对抗与冲突,而且在一个时期或是某种特定条件下,战争和武装冲突依旧存在,但探索理性、规范和多样的安全合作机制,加大对话协商力度,无疑已成为这个时代军事外交的重要特质。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目的不断扩展,由围绕满足战争准备和实施需要,向塑造态势、预防冲突、控制危机、缔造和平等方面拓展。为适应军事外交发展的需要,不少国家都着力培训专门军事外交人才,壮大了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基本队伍。

今天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明天的历史。当今时代的国际战略环境,新的特质不断生成和壮大,人类社会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共同发展正日渐深入人心;领土政治和国家主权受到挑战,传统国际规则面临冲击。积极应对新变化,从根本上把握历史演变逻辑,认清发展特点规律,从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去展望未来,已成当今军事外交战略运用演变发展的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外交军事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他们的战争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战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