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原因
2015-01-10董文静
□ 董文静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海军由盛而衰、由主动转为被动的转折点。战败投降后,日本海军高层人士承认: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和大部分最有经验的飞行员,“此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再也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准”①[美]莫里森:《岛屿战争·太平洋争夺战》,40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59年翻印。。事实上,中途岛海战刚一结束,日本海军就开始反省,此后几十年里,各国海军也在不断总结其中的教训。概括各方观点,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日军情报作战能力与美军相差悬殊
情报战历来都是作战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相对传统大炮巨舰之间慢节奏的作战而言,现代海上航空作战的速度节奏明显加快,作战形势的突变往往表现在瞬息之间,因此情报战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海战不可同日而语。开战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就掌握了日军联合舰队的所有计划细节,并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开战当天,美军战场侦察的效率也远高于日军联合舰队,双方侦察机发现对方航母舰队的时间竟然相差了近2个小时!一方是洞察秋毫,另一方如盲人瞎马,日军迟缓低效的情报战完全不适应海上航空作战的快节奏。
二、日军排兵布阵不符合以航空兵为核心的现代海上作战快节奏的要求
此次作战,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倾巢而出,但是实际进行较量的只有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及其舰载飞机,而其他水面舰艇部队均成为旁观者,以主队自居的战列舰部队甚至一炮未发,就在美军航空兵面前仓皇败退。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日军依然按照传统战法行事,将兵力分散为相互距离几百海里的几个大的集团。这种布势在水面舰队为核心的海战中问题不大,各个集团完全有时间相互策应、相互支援,但是在以航空兵为主的快节奏作战中,这种部署就显得缓不济急,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各集团参加作战的机会。反观美军舰队的部署却很集中,水面舰艇部队始终围绕母舰航空部队,形成了紧凑有力的航空作战布局。结果,弱势的美军得以发挥其全部能量,而日军绝大部分力量却处于闲置状态。
三、日军航母部队的编组不合理,不能满足海上航空决战的要求
首先是航母兵力的分散使用。参加中途岛作战的日军共有8艘航母,其中除第1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外,由2艘航母组成的第2机动部队在上千海里之外的阿留申方向作战,另外2艘航母分别配属中途岛作战的其他水面舰艇部队。结果,在第1机动部队的航母遭到重创时,其他日军航母特别是第2机动部队的2艘主力航母都来不及赶赴战场,无法对美军实施原本可能实现的有力反击。对此,在现场的机动部队作战参谋源田实当时就感慨道:如果其他航母在这里,就不会落得如此惨败了。①[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37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其次是航母舰队自身的辅助兵力严重不足。舰载飞机是航空母舰的基本作战手段,为满足飞机起降和存放等方面的需要,航母建造首先要满足空间需要,因此,相对战列舰而言,航母舰高体大,结构比较脆弱。这个弱点需要合理的编组来弥补,需要给航母配备强大的护卫和警戒兵力。事实上,航母舰队已经承担了最重要的作战任务,所有作战组合和部队编组理应围绕航母舰队来进行,但日本海军依然按照大炮巨舰为中心的思想进行作战组合。比如,联合舰队将航母机动部队顶在最前面充当先锋,而将称为主队的战列舰部队部署在航母部队的后方,目的是待航空作战扫清障碍后,再投入主队展开决战。如此一厢情愿的组合使航母舰队承受了来自美军的全部压力,而本可以分担这些压力的部队却无用武之地。对此,在联合舰队出征前的会议上,航母机动部队的军官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愤慨:“简直是胡闹!‘大和’号和其他战列舰在我们机动部队后面300海里,那些大炮在我们屁股后头能顶什么用!”“如果在我们前面,那些大炮还能派上点用场,还能有助于机动部队的行动。可现在情况不是这样。我不禁要问他们究竟想不想打仗。”②[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57页。同时,这种兵力编组还使航母机动部队缺乏自身应有的警戒和护卫兵力。当时,航母机动部队拥有2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而这些兵力“并不能为4艘航空母舰提供有效的掩护”③[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53页。,特别是在充当前驱、承受对手全部压力,同时应付两个方向(东面美军航母舰队和南面中途岛)的空中和水下潜艇攻击的时候,必将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对此,曾亲历此战的渊田美津雄认为:“倘若比较明智地部署兵力,这一战役本来是可以取得不同结果的。譬如主力部队和机动部队一起行动,由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几艘庞大的战列舰(笔者注:山本主队的作战力量包括1艘轻型航母、3艘顶级战列舰、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掩护型航空母舰的话,这样兵力就会大大加强。战列舰和护航舰只的强大火力将会击退许多来袭的敌机,可以吸引一些进攻的敌机离开倒霉的航空母舰。”④[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海战》,2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四、潜艇部队的配置和使用没有考虑航母部队的需要
同样基于传统观念,日军联合舰队根本没有想到该给航母机动部队配备必要的潜艇部队,使之能够承担航母机动部队的前方和外围的警戒任务。当时,联合舰队一共动用了21艘潜艇,除6艘用于北方阿留申方面外,用于中途岛作战的15艘中的14艘分布在远离战场的海域,只有1艘部署在中途岛附近,负责监视岛上美军的动向。⑤[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ミッドウェー海戦》,479页,东京,朝云新闻社,1971。换言之,日军没有1艘潜艇是为航母机动部队直接服务的。反观美军潜艇的部署和使用则是合理的。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有25艘潜艇,除6艘用于阿留申方面外,其余19艘中的12艘都配置在中途岛以西200海里和以北150海里,处于能直接为航母舰队和中途岛守军提供前方警戒的位置。⑥[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166、307页。结果在实战中,日军航母机动部队不仅没有潜艇充当外围屏障和警戒,还要在对付空中攻击的同时,应付来自美军潜艇的水下攻击。而美军则因没有水下威胁,得以集中力量进行航空作战。
五、日军赋予航母机动部队的任务既多元又矛盾
在战前领受任务时,日军航母机动部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曾表示出强烈的担忧:“联合舰队给我们规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充当以攻占中途岛为主要目标的先头突击部队,二是当敌航母舰队出迎我军时将其歼灭。……这意味着第1航空舰队要同时追逐两只兔子。”⑦[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76页。尤其荒唐的是,联合舰队竟然赋予航母机动部队输送兵力的职责,分别在4艘航母上装载了几十架飞机,以便在占领中途岛后将其部署在岛上。这种输送兵力的任务原本就不该由一线作战的航母机动部队承担,而应交给负责攻占该岛的部队来完成,因为他们有专门输送兵力的运输舰和水上飞机母舰。联合舰队之所以赋予航母机动部队如此多样的任务,是因为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些任务在时间上并不矛盾,美军舰队不了解日军的意图,不可能在攻击中途岛时出现。因此,航母机动部队可以先攻击中途岛,尔后卸下输送的飞机,再回头对付随后到来的美军舰队。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在航母机动部队专注对付中途岛美军的同时,美军航母舰队突然在战场现身。草鹿龙之介的担心成为现实,日军航母机动部队陷入了“同时追两只兔子”的困境,最终在两只兔子的撕扯下一败涂地。
六、日军联合舰队指挥官对海上航空作战的认识不够,出现太多的失误
作为联合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山本一直被日本海军奉若神明,然而中途岛作战的实践表明,山本对现代海上航空作战的理解尚处于夹生饭的水平,所以才有了联合舰队作战计划中的种种失误。对以上所述的种种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错误,作为决策者的山本难辞其咎。山本的错误不仅存在于战前制定的计划之中,而且表现在战场指挥方面。比如,在得知机动部队遭到重创后,山本竟然无视海战样式和作战节奏已然出现的变化,下令距离遥远的各部队向战场集中,追上美军航母舰队,并进行水面舰队的夜间决战,结果使各部在美军航空威力圈内前伸过远。虽然10多个小时后山本纠正了这个错误,下令全军撤退,全速脱离美军航空威力圈,但已经将联合舰队大部分部队置于险境。由于山本的这个错误,联合舰队各部不得不在长达20个小时里仓惶东撤,竭力逃离美军航空兵的虎口,并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损失损伤重型巡洋舰各1艘,损伤驱逐舰2艘的代价。
七、航母机动部队司令官缺乏指挥海上航空作战的能力
在此次作战中,身为航母机动部队司令官的南云忠一失误最多①[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海战》,251~253页。,其中包括三个严重的战术错误。其一,开战当天清晨,南云没有向美军航母舰队可能出现的方向及时派出足够的空中搜索和警戒力量,从而失去了先敌发现、掌握主动的机会。其次,南云组织使用航空兵力的方法有误。虽然机动部队分两个波次使用航空兵力,有一半飞机可以应对美军舰队意外出现的情况,但每个波次的飞机都是从4艘航母上按比例抽出的,而不是由2艘航母的飞机组成第一波次,由另2艘航母的飞机组成第二波次。这样一来,4艘航母起飞和回收飞机都是同步进行,一旦在回收飞机时遭遇敌机进攻,4艘航母都会因无法起飞飞机而同时丧失战斗力。实战中出现的正是这一幕。相反,如果每两艘航母的飞机组成一个独立单元,不仅可以组成两个攻击波,而且有一半的航母及其舰载机处于能够随时出击的状态。其三,南云对海上航空作战的时间因素理解不够。如前所述,在得到发现美军舰队的报告后,南云放弃了再度攻击中途岛的决定,下令全体准备攻击美军舰队。但是,南云没有采纳准备不充分也应立即起飞攻击的建议,而是想在完成弹药更换、回收飞机等全部工作后,集中力量实施一次致命的攻击。这种按部就班的设想不无道理,集中力量攻击远比分散攻击更有取胜的把握。不过,这个正统选择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忽视了舰载航空兵作战中至关重要的时间因素。相反,美军航母舰队在发现日军机动部队后,却不顾一切地立即起飞飞机,甚至不等机群完成集结,就分批扑向日军舰队。这个争分夺秒的果断决定,虽然导致美军飞机的攻击散乱无序,但却抓住了战机,实现了对日军的先制攻击。
以上所列均为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具体原因,顺着种种表象延伸下去,就会发现所有这些问题都来自一个共同的根源:积重难返的大炮巨舰主义。战后,日本军方最权威的战史研究机构就此指出:“开战以来,航空兵在各个战场上显示出的威力,已经证明海上作战的主力是航空兵。但是,日本海军的主流却坚持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些偶然和特殊现象,不能视为大洋深处的真正海战。目前还看不到能在大洋深处的海战中堪与战列舰的能力相比较的实际例证。因此,强烈主张战列舰中心的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②[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ミッドウェー海戦》,619页。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观念的保守和滞后,才会导致上述种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