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的欧亚战略?
2015-01-10王树春王洪波
王树春 王洪波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的欧亚战略?
王树春 王洪波
中国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主要观点有:中国欧亚经济一体化战略、 “西进”战略、不确定论。本文从外交战略的角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分析,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面向欧亚地区的外交战略。其目标是深化与区域国家的经济关系,同时不谋求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主导权。中国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意愿和实力。中国提出这一倡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战略
苏联解体后,欧亚大陆①文中的欧亚大陆或者欧亚区域指的是地理上位于欧洲 (主要指以西欧为核心的欧盟地区)和东亚之间的陆地,主要指独联体地区。做为新的地缘政治区域,成为大国逐鹿的主要地区。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组织均提出了欧亚战略。例如,俄罗斯的欧亚一体化战略、②2011年10月,俄罗斯总统提出要在独联体地区建立连接欧洲和亚太的欧亚联盟。其目标实现包括政治联盟在内的前苏联地区的一体化,并使之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参见李新:《普京欧亚联盟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载《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1期,第4页。美国的 “新丝绸之路 (New Silk Road Initiative)”等。③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访问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目标是以阿富汗为中心,促进中亚和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削弱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力。参见Najam Rafique&Fahd Humayun,“Washington and the New Silk Road:a new great game in Asia?”Strategic Studies,Mar 31,2012.2013年9月,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④《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第3版。倡议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诸多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欧亚战略吗?在现有区域合作框架 (欧亚经济共同体⑤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前身是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塔吉克斯坦组成的关税同盟,2000年10月,改组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存在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新的合作倡议?本文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几种解释
该倡议提出至今,仅一年多时间,相关文献较少,且主要是中国学者和俄罗斯学者的论述。它们从不同角度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进行解读,其观点有三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西进”战略、不确定论。这些见解,对我们深入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帮助作用,但也存在不足。
(一)中国区域一体化战略
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区域一体化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一个经济空间结构,还是超越空间的一体化组织。⑥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机理与战略构想——基于空间经济学语境》,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7月,第44卷第4期,第49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⑦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7月,第44卷第4期,第32页。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各国都认识到通过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成为必然选择。⑧同上,第34页。这些观点,认为中国与区域国家 (主要是中亚国家)地缘上接近,经济上互补,基于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需要,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很自然的事。
经济互利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合作的实现。美国放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在经济上是互利的,但却一直未能实现。显然,合作除了具备互利的基础,还需要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条件。即使出现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也并不必然导致经济一体化的结果,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形式,其要求条件更高。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分别具有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但是,他们却拒绝加入俄罗斯主导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互利是经济合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经济合作又是经济一体化必要非充分条件。
经济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中国可以提供他们急需的资金。而且,中国已经是中亚国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贸易伙伴。安全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举行多次联合军演,成立了联合反恐机构。政治上,上海合作组织有定期的国家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就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协调。然而,这些合作关系却未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建设。2003提出建议至今,中国一直试图推动自贸区建设。但结果是,该议题未能得到一些成员国的支持。⑨吴宏伟:《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载《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42页。具备了经济、安全、政治和组织条件的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且面临困境。丝绸之路经济带若以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如何能避免类似困境?如果说,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的困境是因为受到了多边框架的限制,出现了集体行动难题。那何以解释2011《现代丝绸之路:中国实施“西进战略”的三重价值》,载《环球》2013年2月1日,第3期。新华网,2013年2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3-02/01/c_132133789.htm.年俄罗斯主导的涵盖该区域自贸区的建立呢?可见,不是因为多边合作难题,而是因为经济一体化目标。这样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二)中国的 “西进”战略
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 “西进”战略。⑩该战略最早由学者王辑思提出,建设中国主导的“新丝绸之路”,扩大同西部各国(指南亚、中亚、中东、里海各国)的贸易、安全和外交合作,有利于建立更为平衡的中美关系,推动中美战略互信;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利益和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参见《“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载《环球时报》2012年10月17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上合作,可以增加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减轻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同时提升中国自身的国际形象。西进战略的实施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构成重要牵制。11
首先,如果能够牵制美国,它要么是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国家,要么是数个国家的组合或组织,其实力足以影响地区或世界形势。就单个国家而言,欧亚地区只有俄罗斯符合要求。从中俄关系12本文中的中俄关系是指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立之后,中国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国家关系。的现实作用和发展趋势看,“西进”战略可有可无。如果是数个国家或组织,中国需要实际拥有或者美国相信中国拥有对这些国家或组织足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足以使其在中美利益矛盾时,支持中国。欧亚区域大多数国家在奉行对俄优先下的大国平衡外交。13孙力:《中国国家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第10页。他们借助美国平衡该地区大国 (俄罗斯和中国)的意图更为明显。在中美利益矛盾时,这些国家支持中国的可靠性是存疑的。所以,通过 “西进”战略牵制美国,要么没必要,要么不可靠。
其次,即使不谈可靠性问题,中国通过 “西进”增加在欧亚地区的权力(对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也会引起俄罗斯的猜忌。俄罗斯一直是欧亚地区的主导性大国。在俄罗斯外交战略构想中 (1995年至今),始终把该区域国家做为外交的首要目标。尤其1999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后,视其为最重要的 (甚至是最后的)地缘政治依托,14郑羽:《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十年间的演变》,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第8页。并致力于推动欧亚区域一体化。显然,俄罗斯把欧亚区域其视为自身的势力范围。中国如要 “西进”,俄罗斯能否接受是很大的问题。而俄罗斯在安全、经济、政治方面,对欧亚区域国家的影响力要大于中国。如果俄罗斯不同意,中国 “西进”目的无法达到。 “9·11”事件之后,美国之所以能在中亚进入中亚,主要是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美俄关系恶化后,这些军事基地被迫陆续关闭。所以,俄罗斯的态度至关重要。
事实上,俄罗斯并不完全赞同中国深化与该区域国家关系。有学者认为,中国多年来推动的中吉乌铁路和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停滞不前,是因为俄罗斯反对。15关于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的态度,参见吴宏伟:《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载《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42页。俄罗斯对中-吉-乌铁路的态度,参见李琪:《中国与中亚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战略意涵和实践》,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7月,第4期,第13页。单纯的多边经济合作都难以得到俄罗斯支持,更何况是带有政治性的 “西进”战略。
(三)不确定论
其他一些学者认为,从目前所能得到的信息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还仅是一个设想,其内涵和目标并不清晰,有待进一步充实。因此,无法准确地理解和分析。
学者赵华胜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只提出了大致的范围、方向和思路,没有具体的阶段目标、操作机制和实施路径,给理解造成了困难。16赵华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月,第35卷第3期,第27页。维塔利·沃罗比约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用词模糊难以理解,其目标不清晰,难以得出基础性的概念。17Vitaly Vorobyov,“Beijing's New Foreign Policy”,Russia in Global Affairs,2014,No.1,P.86.其他的一些中国学者从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背景对其进行解读,侧重于对中国意义,忽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质。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之后,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中要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其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及。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方案,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作为国家的重要决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缺乏目标和实施路径是无法想像的。最可能的解释是目前公开资料少,事实不足,难以解答相关疑问。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后,陆续得到了一些国家的理解和认同。18目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支持的国家有乌兹别克斯坦,参见《习近平:抓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扩大多领域合作》,新华网,2014年5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20/c_1110772608.htm.塔吉克斯坦,参见《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会谈》,新华网,2014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9/14/c_133641576.htm.土库曼斯坦,参见《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新华网,2014年9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9/12/c_126981545.htm.如果说这些支持是真实的意思表示,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相关概念、实施路径这些国家是清楚和认同的。所以,丝绸之路经济的 “不确定论”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但不可否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也引起了一些的猜疑。俄罗斯外交学院副院长卢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是要把所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纳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范围。19Лукин Александ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Иде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и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7,2014.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两位研究员阿尔夫洛娃和科泰儿尼科娃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旨在遏止上海合作组织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与欧亚联盟等区域组织的活动领域,拓展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20Алферова, Комельникова.Проект《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как фактор 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влияния КНР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Азиатском регионе,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роблемы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ствия:сборник Восточного центра.2014.№14.С.10.这些质疑以零和博弈的眼光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猜测的成分居多,不足信,但却要予以重视。解答这些质疑,有助于中国寻求更多理解和支持。所以,我们需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作进一步地阐释。
正如上文提到的,该倡议提出至今时间尚短,相关事实和文件资料有限。再加上,倡议本身也是在不断完善中,所以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已有论述均是建立在猜想和假设基础上的。本文的分析同样是基于假设的判断,通过证伪的方法,先判断它不是什么,然后再逐渐接近其本原。
二、中国的欧亚战略
本文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界定为中国欧亚战略,并从战略的视角对其战略目标和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欧亚战略的界定
战略中文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二是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5版,第1714页。李少军认为战略是调动一切力量与资源以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艺术与科学。22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第18页。从倡议的内容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经济领域、人文等领域,而不涉及军事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主席在外交活动中提出的经济合作倡议,由此确定它的外交范畴和经济、人文合作内容。2014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曾提出实施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23《高层再次吹风“一带一路”实质性举措将浮出水面》,新华网,2014年10月11日。http://www.sh.xinhuanet.com/2014-10/11/c_133708391.htm.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最初的构想已经开始进入政策准备和规划阶段,它具有全局性,时间跨度大,所以,符合战略的定义。另外,从倡议提出后中国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外交活动轨迹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面向欧亚地区的,以古丝绸之路为中心线辐射周边的经济合作。欧亚是该战略的地缘属性,确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区域是欧亚地区。
(二)战略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中国的欧亚战略,其目标主要是经济。24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到要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中提到相关内容是时指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14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正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经济一体化为目标是现实的。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是什么呢?
从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讲话和之后中国的外交活动来看,丝绸之路经带的目标是通过要建立欧亚大陆桥25大陆桥是指横贯大陆上的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它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了,可以实现海铁联运运输。欧亚大陆桥,是指连接欧洲和亚洲的大陆桥。参见乐美龙:《国际物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第38页。的高级形态——经济带,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深化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关系。
欧亚大陆桥目前有 “新欧亚大陆桥”、26新欧亚大陆桥以连云港为起点,连接陇海铁路、兰新铁路,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达到德国、比利时、荷兰。渝新欧大陆桥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运行路径从重庆始发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达到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大陆桥、中国天津—蒙古—俄罗斯—欧洲大陆桥等。根据国际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布局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新亚欧大陆桥将经历 “路桥”到 “商桥”到 “经济带”的发育演化过程。27仲其庄、尹克忠等:《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20年沿桥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分析研究》,载《大陆桥视野》2013年第7期,第25-53页。路桥仅是国际运输通道,没有辐射和带动沿边经济,而商桥则带动了沿边经济。经济带实现了大陆桥沿边区域的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接近于大陆桥带动区域经济的大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不谋求区域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28《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第3版。经济带是发散性的,而不是内聚性;是开放型而不是封闭型,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中国为一方,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一方。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增加贸易和投资机会,带动区域发展,增进相互的经济、文化交流。它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排他性经济安排,不明确追求经济一体化目标。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面临的形势所要求的。
除了经济合作,中国是否还有其他目标尚不可知。正如前文评述 “西进”战略时提到的,如果把目标定为政治性的,实现将非常困难。那么经济合作深化后,是否可以产生外溢的效果,从而在政治上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呢?可能会有,不确定,也不稳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目标,不能作为国家的显性战略目标。
(三)实现目标可能性
除了可行性目标,中国还需要有实现目标的意愿、实力。中国作为首倡国,具有实现该目标的意愿。就实力而言,中国相对于欧亚其他国家更具优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多来年一直保持较快经济增长。292013年中国(大陆)GDP总量为9.240万亿美元(现价美元),增长7.7%,今后三年预计增速达7.4%以上,高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2013年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不含黄金、SDR及在IMF的储备头寸)为3.83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3%,排名第一。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IFS),http://www.elibrary.imf.org/除了经济实力,中国庞大的市场也具有吸引力。中国在2015年有望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30《商务部:2015中国将成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新华网,2012年05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5/29/c_123204260.htm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31《中国成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新闻网,2014年03月25日。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4/03-25/5989741.shtml2013~2017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游可能超过4亿人次。32《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新华网,2013年4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4/07/c_115296353.htm
技术层面,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铁路、航空等)建设上具有优势。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9.6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均列世界第一。33高速公路数据来源:山西省交通科技信息中心站:《山西交通科技》,2014年1期,第20页。高速铁路数据来源:《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中国新闻网,2014年3月5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3-05/5911176.shtml欧亚国家大多位于内陆,缺乏出海口,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中国通过投资帮助欧亚国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促进双方贸易,带动道路周边经济发展。
国际合作层面,中国可以灵活选择双边或多边框架。目前已有新欧亚大陆桥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多边框架,除上海合作组织的交通运输合作外,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多年来一直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支持欧亚大陆桥项目。34徐习军:《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大陆桥视野》2013年4月,第4期,第48页。遇到阻力时,中国可以灵活选择。2014年10月24日,在中国的倡议下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该行的成立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又多了一个可以借助的平台。
综合来看,中国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愿和实力。那么,欧亚国家是否有意愿加强与中国经济的合作?现有模式否能满足合作的需要?这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原因。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原因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原因,学者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地区经济发展、安全的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推进西部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西部和中亚地区经济发展。35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7月,第44卷第4期,第34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6Vitaly Vorobyov,“Beijing's New Foreign Policy”,Russia in Global Affairs,2014,No.1,P.88.地缘政治平衡、反恐战略需要、国家能源安全等国家安全因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重要背景与动因。37曹云:《丝绸之路经济带具四重战略目标》,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10日,第A07版。二是外交政策调整。中国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主动的向周边外交转向。38周方银:《周边环境走向与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载《外交评论》2014年第1期,第41-42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外交新思路的产物,也是中国外交新布局的组成部分。39赵华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月,第35卷第3期,第28页。
以上解释,有助于扩宽视野,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倡议。但是,就经济、安全和对外开放方面的原因而言,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在发挥着相关的功能。而且,上海合作组织即将进一步扩大,组织内的合作也在深化。除了多边,中国与欧亚国家的双边合作也不断加深。这些观点无法解释中国在现有合作机制发展的情况下,又提出新的合作倡议。外交调整或者外交新转向,相对更有说服力。但问题是, “新”在何处?为什么 “新”?就 “新”而言,学者周方银解释为:突出周边外交。为什么 “新”?如果是因为新一届政府,所以外交 “新”,过于牵强。对于这个问题,周方银认为是中美实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在面临美国和周边的双重压力下,所做出的外交转向。这一情况,符合东亚地区40这里的东亚地区泛指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的现实,适合于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解释。但是在欧亚地区,中国并未受到美国或周边国家的战略压力。所以 “外交转向”的解释,并不足以回答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原因。尽管,它们先后被提出,并经常被放在一起,简称为 “一带一路”。
从倡议提出的背景,到倡议内容,再到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和政策准备来看,该倡议提出原因是多重的。以上原因也是考虑之一,但却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是欧亚地区现有合作模式的困境。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俄罗斯主导下的欧亚一体化形式,其目标是建立欧亚联盟。41普京 2011年提出在独联体地区建立 “欧亚联盟”的设想。参见 Путин В.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3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根据设想,欧亚联盟将是更高水平的一体化,是超国家联合体。欧亚联盟远不止谋求经济利益,俄罗斯期望将其打造成多级世界的重要一极,成为连接欧洲和亚太的桥梁和纽带。42郭晓琼:《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载《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80页。可见,俄罗斯的目标是政治一体化。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所以不可能加入这一组织。
中国可能以 “中国+东盟 (10+1)”自贸区的形式,建立中国+欧亚经济共同体 (2015年后的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吗?不排除这种可能。这取决于俄罗斯和其他欧亚国家对与中国经济合作的需求程度,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信任程度。目前,还不可能,至少在俄罗斯完成其主导的一体化目标之前不具备这种可能。
如果俄罗斯完成了其主导的一体化呢?有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不在同一个层级上 (经济一体化形式),不会构成竞争。43吴宏伟:《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载《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43页。这个观点无法解释俄罗斯在即将建成更高级的欧亚经济联盟情况下,仍不赞同层级最低的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建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远超俄罗斯。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后,是否会削弱俄罗斯在该区域原有的影响力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所以,在俄罗斯主导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背景下,中国以传统的区域合作模式无法继续下去。中国目前只有非经济一体化目标的经济合作模式,才能实现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
(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困境
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最大瓶颈。44赵华胜:《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第2期,第42页。一方面,一些对经济合作有迫切需求的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不满。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表示经济合作仍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薄弱环节,许多项目和计划不能完全实现,没有带来应有的效益。45Н.А.Назарбаев.Десять лет будущего.?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03 июня 2011 г.援引赵华胜:《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第2期,第42页。另一方面,中国提出的一些经济合作计划得不到支持,如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建设。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内容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人文目标大致相同。这也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人文合作方面的局限性。其原因前文已有解释,这里不再重复。面对困境,中国不能仅局限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框架。而应另起炉灶,调整合作目标,寻求新的模式。通过新的合作模式,来补充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上的不足。
新欧亚大路桥的合作模式便符合上述要求。这一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不但得到了沿线国家的支持,如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乌克兰、荷兰,还得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运行20多年(1992年开通至今)来,运量快速增长,大陆桥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彼此存在正相关协整关系。46仲其庄:《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20年:沿桥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分析研究》,载《大陆桥视野》2013年7月,第7期,第28页。但大陆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返程 (从国外返回中国)货物不足,铁路利用效率低;沿途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大陆桥对沿途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难以扩展。这一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三)中国在双边合作中的问题
目前,中国与欧亚地区各国之间均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这种经济合作关系主要是双边的经济合作,并且以商品贸易和能源合作为主。以中亚地区国家为例,中国向中亚国家出口工业品和民用消费品,进口能源、原材料产品。47吴宏伟:《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2期,2011年3月,第42页。原料出口型经济短期内无法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不可持续。所以,欧亚地区依赖原料出口的国家都希望能摆脱这种发展困境,使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多元。中国与欧亚国家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需要转变合作思路,避免仅把欧亚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廉价商品出口地。
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但缺少一个整体的合作概念。这个概念可以阐释中国的地区合作目标,消除区域国家对中国在该地区发展的疑虑。一些经济实力弱的小中亚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时,担心经济上依赖中国,成为经济附庸。48赵会荣:《中亚国家外部形势变化与外交调整》,载《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18页。除中亚国家外,俄罗斯对中国在欧亚地区的经济活动也存在一定疑虑。这些疑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与欧亚国家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只有提出明确的区域经济合作概念,阐明中国的区域战略目标,实现方式,才能消除区域国家在经济合作中的疑虑,才能与欧亚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
四、结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面向欧亚地区的外交战略。它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建立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经济带,深化中国与欧亚国家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不谋求区域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以建立经济一体化为目标。这种目标定位,不会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产生竞争,更容易为欧亚国家接受。中国在经济实力、技术储备、建设经验等方面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中国可以借助双边、多边框架寻求合作,方式更加灵活。中国提出这一战略,原因是多重的,现有合作模式的困境是主要原因。
王树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洪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201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项目编号:14GWCXXM-2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