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学习情境,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2015-01-09钱颖华

黑河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生活

钱颖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实现语文课程生活化的关键,要求教师要用生活化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把握语文与生活的交融

教材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发掘生活的源头,开沟挖渠,引到课堂这块土地上来,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1.课堂争论,探究生活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是对生活的反思与探究,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争论往往是灵感的突然迸发,是智慧火花的瞬间一现。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的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但认真琢磨,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

上《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并组织讨论。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射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正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另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嘲讽曹操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又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二字,意义深远。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的。”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争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反思生活、探究生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2.课外延伸,观察生活

让生活当好课堂导入的向导。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不急着进入教材学习,而是和同学一起回味生活的精彩与乐趣。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他们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那么作为课堂的导入,当好每一堂课的向导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3.情境表演,再现生活

有的课文本身就很适合分角色朗读,那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契机;有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从而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皇帝、大臣和小孩的不同表现,加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不同心理的把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我精心编排的小品剧面前,学生们思维涌动,积极投入,形象的表演、富有创造性的采访将三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学生们感悟到了皇帝的昏庸腐朽、不务正业,大臣们的虚伪,小孩的天真无邪、无私无畏。

二、在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彰显语文隽永的活力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学习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让学生不囿于课堂教学的范围,到社会的“大观园”中去走一走,变有限为无限。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让丰富的学校生活充实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让同学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我们学校主办的“感恩心语”文学社,是学生生活的摇篮,是语文教学的又一块阵地。从《感恩心语》的小天地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生活的大世界,如“校园写真” “少年脚步” “成长足印”等栏目无不记录着学生们七彩生活的点点滴滴。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文章,处处有语文。

2.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延伸语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国家4A级风景名胜“冠豸山”的风景让许多文人墨客不断吟唱。民间的语言资源就像家乡的石门湖水源源不断,我们要切实恰当地“拿来”,让这些天然教材拥抱语文教学。我校开展了“我为冠豸山作广告”的活动,让学生搜集一些风景名胜的广告语,体会到广告语的特点和形式,然后把了解到的冠豸山的内容再次进行感受,让学生自编广告语,吸引游客到冠豸山旅游和投资。只要多留心,你就会发现校外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只要悉心引导,就可以让丰富的社会生活拥抱语文教学。

挖掘教材中生活因素,利用生活中语言资源,让教学与生活牵手,让生活与教学相融合,语文教学才能越做越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只有扎根生活这一片沃土,有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