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5-01-09单长凤
单长凤
现今,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喜欢在无忧无虑、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时的情绪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如果学习时压力大,精神压抑,思想负担重,就容易出现心理成长延迟的现象,进而导致思维反应迟钝,影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和理解学生,优化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课堂上允许学生“接下话儿”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不允许自由发言。而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小绵羊”“乖乖女”,而是具有创造个性的小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记得有一次,校领导听我的公开课《乌鸦喝水》,课堂上学生们学得都很认真,教室里特别安静。当学习小乌鸦扔石子喝水这一内容时,一个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孩子突然开口讲话了,他旁若无人地大声说:“小乌鸦为什么不找吸管呢?那不就可以早点喝到水吗?”他既没举手,也没经过我的允许,而且这个问题是学完课文后才要解决的。此时,如果在全班同学和学校领导面前批评他,毫无疑问会打消他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他的“面子”,使他下不来台。我并没有因为有领导听课,他干扰了教学预设而指责他,而是结合教学中的这一处生成,随机调整了教学计划,微笑着对他说:“某某同学肯动脑筋,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思考价值,非常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看得出来,这个学生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之后非常认真地投入到问题探究中。课后,领导评课时对我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这一做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又抓住了课堂上的教学生成,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先举手,再发言”,这是过去课堂教学中的常规要求,但是如果得到允许后再发言,不少孩子就会在站起来的一瞬间把要说的话忘记,这容易影响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语言的条理性。事实证明,课堂上允许学生“接下话儿”并不是坏事,反而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个性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中允许学生质疑
多年来,师授生学的教学形式已经根深蒂固。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把课本的理论和教师的讲解视为权威。其实,这种心理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他们反驳或有异议,更应尊重他们的看法,认可他们的个性见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他们拥有更多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
三、学习中允许学生出错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以期待的目光看着他,或者再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冷言相对或挖苦讽刺。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待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善待课堂活动中出错的学生,真诚地帮助他们改正。如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生字组词时,大家表现积极,争先恐后,有一名学生因急于回答,脱口而出的答案出现了同音字混淆的错误。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于是又给了他一次回答的机会,通过我的点拨他很快组对了词语。2.善待作业中出错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一个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错误。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时经常因马虎、不认真而出现错误,如常用汉字的书写错误、句子缩写不符合要求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责怪学生,而要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多下工夫。3.善待在学习检测中出错的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学习检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查找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检测中发现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获取新体验就难免犯错误。如果剥夺了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宽容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和检测时出现的错误。同样,学生在其他方面出现错误,教师也应耐心引导他们改正,使学生在犯错、改错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教学中允许学生“接下话儿”、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都是教师尊重、热爱和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