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5-01-09王佰合
王佰合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
一、教师范读引导
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字、新词及长句,要很流利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低年级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力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朗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举国欢庆图片让学生们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范读中得到了共鸣,并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师的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情不自禁地欢呼出“祖国万岁,我们当家作主了,我们再也不当亡国奴了,”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起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让学生体会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作者在课文里运用许多优美的词句来表情达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感知,不能领悟语言文字所要传递的情意,所以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描写森林景色时这样写道:“秋天,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加翠绿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美,我采用抓重点词“黄”“翠绿”,让学生谈一谈这两个词写了森林里的什么景色,“飞舞”又能体现出森林里的什么景色。通过同学们的谈论得出,用“黄”“翠绿”写出秋天森林里缤纷的色彩,“飞舞”又能写出树叶随风飘舞的样子,不但生动表现落叶随风飘落的情景,而且更富有活力。在描写小兴安岭的物产时这样写道:“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我先让学生理解“献出”是什么意思,如果把“献出”换成“抛出”你觉得怎么样?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用献出好,因为它比捧出的意思态度诚恳,而“抛出”具有甩出不要的意思,用“献出”将森林拟人化,突出森林物产的丰富。这样学生产生共鸣后再读课文他们能马上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同学还边做动作边朗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有的课文学生找不到作者要表达情感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教学《爷爷的压岁钱》时我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深化阅读体验,一是归纳性地讨论爷爷给我的仅仅是压岁钱吗?它还是什么;二是说一说自己得压岁钱的心情和想法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三是让学生了解读了课文真正懂得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到爷爷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懂得珍惜亲情、珍惜生活、珍惜人生,有了这样的生活情感之后,学生在阅读中才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能借助生活经验去感受,去体会。
四、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的情感朗读
如果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于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想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指导,展开想象,进入语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情感。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课文描写漓江的水美主要体现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无暇的翡翠。”描写桂林的山美主要体现在文中:“桂林的山真齐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碧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明,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了桂林的水美、山美,但却不能从情感上表现出来。于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让美景在脑海里浮现,再看到如此美景就会有感而读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教师的阅读课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得到真正的效果。
(责任编辑 刘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