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丑小鸭” 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2015-01-09孙莉
孙莉
摘 要: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学习中,只有具备这一良好品质才能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才能让 “丑小鸭”变身为“白天鹅”。
关键词: 自信 兴趣 动机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中,丑小鸭明明是一只很漂亮的白天鹅,却总是独自一人躲在一角自卑、沮丧。丑小鸭的自卑固然有环境的原因,但显然也有丑小鸭自身的原因。其实,好多学生不也是一直扮演着丑小鸭的角色吗?所以,教学过程中,我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把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作为突破口。
一、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是经常的事,也是正常的,对于学困生,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保持健康的心态。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都会讲述生活中因自信而成功的实例,让学生在新学期伊始就拥有一颗自信的心,相信自己在这学期能学好语文。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教育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困难与人生相比,只不过是一种颜料,一种为人生添加色彩的颜料。千万不要退缩,在心中默念“别人能行,我也行”。只要努力,方法得当,没有爬不上去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学生有了不服输的劲头,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之后,自信心自然而然会培养起来。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越高,语文成绩也越好。所谓培养兴趣,在心理学上指把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
根据学生理解教材的顺序性和层次性,学习新课时,我尽量设计出不同的自学提纲,让全体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人人动脑、动口以至于动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后进生进行重点指导。这种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方法,能让后进生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地参与,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布卢姆曾提出目标分类理论,为我们真正面对学困生,实行有效教学给出启示:变单纯的整体训练为分层次训练和多样化练习。这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让困难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而且目标层次化,有利于学困生从自己基础出发,逐步达到教学要求;方式的多样化为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三、创设竞赛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动机
无数经验证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帮助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就是“竞争”。
为使学习困难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首先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成绩,使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和自己过去比,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学会自我竞赛。同时,我还采用降低知识台阶高度的做法,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攀得上,让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学生进行公平竞争,使中等生和困难生同样分享胜利的喜悦。
我曾多次在课堂上分档次地开展以下几种小型竞赛:
记忆力比赛。在规定不同层次的时间内,大家背诵同一课文内容后立即挑选几句或几段进行默写,然后互相检查、批改、评分。不比谁多谁少,主要看有没有背对或写对。由于目标明确、时间具体,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竞赛中,不甘落后。
速读比赛。看谁在限定时间内读篇幅多。如限定两分钟翻开指定的课文速读,时间一到合上课本,在本子上写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对学习困难生的要求是写出来的句子意思基本正确,错别字少,标点基本会用就行。他们参加这样的竞赛,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书写竞赛。在限定的三、五分钟内,看谁书写的字正确,并且要求字迹工整。有时限定任务量,看谁用的时间少。在课堂上搞上述竞赛,学生大脑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对于以上竞赛,学生参与积极性十分高。竞赛使他们兴趣盎然、活泼愉快,以致在欢乐中忘了困难和疲劳。
四、期待与鼓励,让自信心转为内在驱动力
大多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差,课堂纪律自制力差,而这些学生本身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够好,是由于他们缺乏毅力坚持学习。加上教师一贯以来对他们的轻易否定和责怪,他们逐渐变得自暴自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认为,教师的否定行为可能会影响学生,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否定的自我知觉方式里行动。对于他们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调动内驱力、增强自信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我在进行一课或一周小结时,会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鼓励,然后提出高一层次的希望;批改作业时,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上几句肯定、宽容及激励性的话,像“你的学习成绩进步了,老师好高兴啊!”“成功属于像你这样刻苦、勤奋的人!”“继续努力吧,你会成为‘白天鹅的!”“加油,相信自己能行!”事实证明,教师关切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往往会使学困生获得最初的自信,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取得一定的进步。
总之,在教学中恰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和利用学生的自信心,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增强自信心,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成为培养创新意识的不竭动力,“丑小鸭”变身“白天鹅”将不再是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