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发展是品牌学校的永恒课题

2015-01-09杨志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清华办学育人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课程(Curriculum)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方式,课程发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品牌学校是优质学校的代表,是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教育组织,因此品牌学校的课程发展是最受关注的办学实绩之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了“1+X课程”整合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具有特色和实效的学校课程整合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课程发展要把握课程与课程发展的核心本质

一般认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 Spencer)在1859年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了课程(Curriculum)的概念。从课程一词的英文本意看,其英文字根来源于希腊文,是指“跑道”、“路径”等意思。由此可知,课程的本意是指教育者为被教育者提供的引领其发展的学习和知识的路径,这一路径既整合了教育者认为的最有价值的知识,也整合了被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因此,课程的本质就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和知识媒介的总称。课程是连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与学的路径和媒介。

现代学校建立的核心目的就是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营造一个有利于课程发展的氛围和机制,课程也就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最核心的方式和载体,课程发展就成为现代学校最核心的任务和永恒的课题。现代学校的课程发展应包括至少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学校层面的整体课程发展,这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内容;二是教师层面的学科或领域课程发展,这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规划和学校课程设置计划,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处理教材,发展课程的过程;三是课堂层面的课程发展,这是课程发展的终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规划,进入教室后和学生一起上课的过程,是课程发展的最终环节。这个课程发展的终端过程与其说是教师的课程发展,还不如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程发展。这种观点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看,课程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核心环节,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标。学校课程发展要始终把握课程和课程发展的核心本质,从而使课程始终围绕为学生发展服务。

课程发展要遵循课程建设的一般逻辑

学校课程发展既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每天发生的学校教育生活和工作,也是学校必须进行阶段性规划和提升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课程发展必须遵循学校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才能使其得到科学有效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课程和课程发展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但它们并不是学校的全部工作。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发展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具有核心地位,同时也遵循着现代学校运行的一般逻辑。简单地说,学校教育的一般逻辑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核心问题: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办这样的学校?怎样培养人?学校办得怎样?人培养得怎样?这六个基本问题可以回归为三个基本逻辑:目标、过程、结果。而课程和课程发展是这个基本逻辑的过程部门,过程又和目标与结果紧密联系。课程发展就要遵循这样的逻辑定位。

首先,课程发展要依据学校办学和育人目标。也就是说,研究课程发展的上位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办学理念、目标及育人目标的问题。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是学校办学者教育理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办学者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理论和实践认知程度的体现。理念和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也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思路和水平。因此,在学校课程发展过程中,办学者要认真反思办学理念、目标,建立科学的学校办学和育人目标。

其次,课程发展要回答怎样办这样的学校,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办学的过程性问题,是课程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学校整体课程发展,还是教师个体学科和领域的课程发展,以及课堂内师生共同的课程发展,课程发展者始终要回答和追问这个问题,我们要怎样培养人?只有用这个问题去引领课程发展,才能使课程发展与学校办学和育人目标形成紧密联系。

第三,课程发展还要回答学校办得怎样,学生培养得怎样这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学校办学和育人的结果评价问题。学校的课程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既是课程发展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独立作为课程发展的评价部分。课程发展的评价是对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的检验与反馈,是对课程发展修订的重要基础。课程发展评价主要依据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课程发展的内容,有时会拓展为对教师的评价。

第四,课程发展的主体是教师。学校课程发展的总体逻辑要落实到教师发展过程中,把教师发展与课程发展整合起来。学校办学理念、目标的建构是教师教育观的发展过程;学校课程发展是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过程;学校课程发展评价是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和学生发展观的体现。总之,学校课程发展中不仅要关注课,更要关注人。

以上是对学校课程发展基本逻辑的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样的逻辑认知。

清华附小“1+X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清华附小“1+X课程”发展是清华附小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品牌的重要标志。清华附小课程发展的过程体现了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也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特点。该校课程发展体现了学校课程始终为育人目标服务的课程价值观,体现了课程发展注重课程内在本质逻辑的课程逻辑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观。

清华附小“1+X课程”的课程价值观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价值选择。课程的价值就在于能否为育人目标服务。清华附小的育人目标是“为聪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其表达了学生培养的四维目标内涵:一是聪慧,聪慧是聪明和智慧的简写,聪慧体现了清华附小的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清华附小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学校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体现了清华附小虽是小学,但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的育人目标对课程发展起到了目标引领作用。因此,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到课程实施,从课程的整合到课程的目标和评价,都始终围绕为“聪慧和高尚的人生奠基”这一目标展开。

清华附小“1+X课程”的课程逻辑观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内在本质逻辑关系。现代学校课程的逻辑关系维度相对复杂。如从课程权属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组织中心看,可以分为学科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经验中心课程;从课程的核心目标看,可分为知识传授课程、能力技能培养课程、情感发展课程等;从课程形式看,有讲授式课程、活动型课程、研究性(探究性)课程等;从课程开发中心看,有主题中心课程、项目任务中心课程、学科知识系统中心课程等;从课程实施看,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从课程时间安排看,有长课程、短课程、标准课时课程等。清华附小“1+X课程”很好地把握了这些课程发展的逻辑关系。首先是基于课程权属,确定了“1”代表国家必修课程,“X”代表学校校本特色发展课程。其次,在“1”和“X”中注重了适应学校发展目标的课程整合,形成了按领域组合的学校课程设置,整合为五大板块: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世界、整体考察、系统思考、全面发展。

清华附小“1+X课程”的课程评价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从学校课程内容看,学校课程设置极其丰富,所有课程都指向学生发展。学校开发的个性课程是“1+X课程”的一大亮点。学校个性课程包括主题阅读、清华少儿数学、英语视听、书法、足球、戏剧、DI课程、3C(Care、Connection、Creation)课程等;学生个性课程包括运动项目自主选修、艺术项目自主选修、科技项目自主选修、“一条龙”课程、“种子”课程以及众多自创课程(如水木秀场、名生讲堂、水木TV、校园吉尼斯等)。这些个性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思想。此外,学校建立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也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观。

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是现代课程。课程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永恒课题没有止境。清华附小的课程探索是中国中小学课程发展探索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欣喜地看到已有更多的学校正与清华附小同行。这些学校的课程发展正成为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亮丽风景!

■   编辑  王雪莉   ■

猜你喜欢

清华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清华,北大,我来啦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