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思考

2015-01-09胡少平

国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融合

胡少平

深化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思考

胡少平

国防动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蓄国力、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撑,在实现强军目标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深化国防动员转型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以使命任务牵引转型;适应依法建设新常态,以改革创新驱动转型;适应现代战争新特点,以信息手段支撑转型;适应国防战略新理念,以深度融合助推转型。

国防动员 转型建设 思考

作者:胡少平,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少将

国防动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蓄国力、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撑,在实现强军目标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国防动员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新军事革命潮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加速转型,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一、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以使命任务牵引转型

形势决定任务,任务引领建设。新形势下,经济社会转轨、战争形态转变、军队建设转型,使国防动员建设的任务需求、基础依托和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着眼新的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找准定位、转变思路、明确方向。

积极适应战争形态转变,推动国防动员由保障打赢机械化战争向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转变。战争形态的演变牵动国防动员的演进与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战争形态加速转变,军事行动对高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战争动员需求的内容体系已发生质的变化。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征召的后备役总量不到海湾战争的一半,但信息技术人员的比例却是前者的3.5倍,还征(租)用了70多颗商业卫星、多个民用信息网络用于作战保障。与机械化战争时期大规模动员人力物力参战支前相比,信息化战争靠的是精兵、打的是技术、拼的是效能,后备力量参战支前更多表现为科技参战、信息支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战争形态转变和国家安全利益需求,明确提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信息主导,从根本上打破“人力+物力+能源”的传统模式,跳出“人力密集+数量规模”的思维定式,按照信息力是第一战斗力的要求,切实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军民通用装备、人才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科技含量,走信息密集型建设道路,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跨越发展。

积极适应新的军事战略方针,推动国防动员由单一领域向多维空间转变。习主席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现代战争是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

磁等多维空间展开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参战军兵种多、武器装备先进、作战空间广阔、作战样式多变、各种保障复杂。国防动员必须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打破以往各动员领域自成体系、以保障陆军为主的传统模式,积极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发挥好省军区系统的牵头抓总作用,收集汇总各方需求,系统整合国防动员科技、信息、人力、物力、财力、运力等资源,确保诸领域、诸要素、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实现国防资源的充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序共享。

积极适应使命任务拓展要求,推动国防动员由应战为主向应急应战一体转变。当今世界,虽然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国内外环境总体对我有利,但仍然面临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的严峻考验。国防动员不仅要立足打赢信息化战争,还要着眼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促进应战,做到应急应战一体化,确保国防动员的质量和效能。在建设方向上,应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军事斗争准备战略部署,纳入强军目标总体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有效对接,做到应急应战统筹谋划、同步推进、一体保障、协调发展。在建设目标上,应紧贴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和使命任务拓展需要,围绕影响和制约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瓶颈问题,在动员体制机制、指挥手段军民融合等方面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谋发展,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

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国防动员由依靠行政手段向依法建设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等新兴领域经济成为发展主体,市场经济强调依法开展、公平竞争、利益驱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国防动员形势发展要求,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确立依法动员理念,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国防动员法制化水平。要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注重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对现有《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统计法》等涉及国防动员工作的有关法律进行梳理汇总,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以法律形式固化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依法推动国防动员有序开展;省市层面应配套完善地方性法规政策,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依据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逐步形成配套完善、上下一体的动员法规制度体系。要加大执法督导力度,依法照顾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减免税收、补偿代偿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支持和配合国防动员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对拒不履行国防动员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惩戒处罚力度,确保国防动员各项工作依法推进、有效落实。

二、适应体制编制新情况,以改革创新驱动转型

针对国防动员领导体制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积极适应当前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的新情况,加大研究探索力度,推动国防动员建设转型发展。

创新领导体制。我国国防动员实行的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各级国动委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级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工作落实的领导体制。国家、军区级国防动员机构大多设在军队,省以下国防动员机构多数设置在政府部门,工作落实上是军队为主、政府为辅和上军下民等实际,军地职责分工不够科学、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工作运行不够顺畅等问题比较突出。为理顺上下关系,可将国家国动委综合办公室设在国防部,省以下综合办公室设在政府部门,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充分发挥综合办公室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职能;明确各级国动委专业办公室编制,做到机构专设、人员专职;强化政府主体地位,削减军队非作战职能,逐步将各专业动员领域的职责统归到地方政府,具体动员工作由地方政府抓好落实。

规范运行机制。“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是国防动员的基本运行机制。但从工作实践和动员演练保障实际看,军事需求不够明确、军地协调对接机制不够健全、动员建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务之急是要分别明确军队、国动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需求提报、任务对接、纳入执行和监督评估的制度机制。战区范围内,由军区作战部门负责组织汇总部队提出的军事需求,军区

国动委综合办公室统一汇总审批后下达各省;由省国动委对需求进行研究论证和细化分解,有关职能部门抓好具体落实;各级国动委定期对军事需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调整完善。

推动体系衔接。目前,军地各级依据职责任务,分别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二者主体一致、要素重合、手段相似。应从领导体制入手,加强两个体系在应急应战能力上的协调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家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将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纳入现有国防动员委员会架构,建立军地合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领导决策机构,主要担负平时处置突发事件、战时组织国防动员指挥的职能任务。各级国动委综合办公室与本级政府应急办公室搞好协调对接,平时统一组织协调国动委各专业办公室和地方各专业应急指挥部开展工作,遂行任务时统一协调现役部队、指挥民兵预备役应急队伍和各行业系统专业队伍行动。

三、适应现代战争新特点,以信息手段支撑转型

未来信息化战争动员保障更趋复杂,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牢动员基础、建强指挥平台、提高调控能力,实现国防动员能力的整体跃升。

潜力数据精准化。国防动员潜力是国防动员建设的基础,潜力搞不准、摸不透,战时有效动员就没有保证,平时国防建设就没有依据。一要理顺调查体制。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国家统一顶层设计,明确调查内容,制定指标体系,研制配发调查软件,并出台措施办法规范调查活动,督促各级抓好贯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抓建,军事机关应积极搞好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依法开展调查工作,形成“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领导、国动委统一协调、军地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和“政府主抓、军事机关配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要细化数据内容。在潜力调查的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突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调查,重点抓好专业信息科研机构及人才、信息设施和信息化武器生产企业、军民通用技术及装备生产企业,特别是已转产军工企业,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等特色新区的调查摸底。另一方面,要突出潜力的分析挖掘,不仅要摸清企业当前的产品性能、技术参数、最大产能及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情况,还要掌握企业的科研人员队伍状况、研发能力和科研方向,科学预测其可能发挥的作用。三要加强数据管理。建立潜力数据定期调查核对制度,结合每年地方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汇总集结数据资料,跟踪潜力数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核对潜力数据,并根据国家计划和大项军事建设需要开展专项调查。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数据载体专机专用、专人专管,数据调阅逐级审批、逐人登记,为计算机和专用移动存储介质安装硬件加密设备,确保潜力数据资料的安全可靠。

指挥平台一体化。为全面提高国防动员指挥效能,实施精确高效指挥,必须打破系统内部各自为政、军地之间互不兼容的格局,构建一体化国防动员指挥系统。一是构建一体化网络平台。依托地方电子政务网,有效整合武警、公安、人防、水利、气象、应急等系统网络资源,通过加载保密系统与军队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确保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构建军地一体、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网络。二是构建一体化指挥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网络,研制覆盖县级以上单位的一体化指挥系统,实现集指挥控制、情报收集、潜力统计、数据查询、供需对接、辅助决策、行动调控等功能于一体。利用开展国防动员演练、保障部队机动等时机,全面检验评估系统效能,不断改进完善功能,切实做到末端直通、全程可控、实时高效。三是构建动员数据中心。按照“系统完备、规范统一、安全可靠”的要求,充分利用军地现有网络资源,建立各级各类国防动员数据中心。各级数据中心既是独立的网络中心节点,又是构成国家国防动员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据中心时,应搭好“架子”、预留接口,一旦需要,即可与作战指挥网相连接,实现动员数据与作战数据交互对接。

动员管控实时化。适应信息化战争全天候、多维度、变化快等特点,不断提高动员行动全程控制能力、动员需求精确预测能力、物资供给实时调配能力,有效应对信息化战争动员保障需求。一是动员指挥全程

可控。加强师旅级以上单位指挥专网、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机动指挥平台建设,抓好团级单位作战值班系统和便携指挥通信终端建设,完善全域覆盖、机固结合的国防动员指挥手段,推动国防动员指挥系统向末端延伸。采取定点和机动相结合、区域和伴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级动员保障行动实施全程指挥,及时调整行动进程和力量部署,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二是保障预案力求精准。各级在制定预案时,应全面了解各方动员需求,精确掌握“动员什么、动员多少、动员到什么程度”,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模拟各种复杂困难情况,逐级完善国防动员总体方案和专项计划,搞好与战备方案、政府应急处置预案的有效对接,形成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相互支撑的应急应战预案体系。通过参加训练演练和遂行应急任务,检验和评估动员预案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充实完善,使其更加贴近实战、紧合实际,真正使方案预案发挥实战效能。三是物资动员实时可调。联合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在关键部位、核心企业、重要交通枢纽安装信息终端,并接入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网,建立潜力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情况实时播报、物资仓储实时可视、运输途中全程可控。各级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可通过国防动员指挥平台,了解动员需求变化和物资消耗情况,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适时调整生产、仓储和运输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动员保障效率。

四、适应国防战略新理念,以深度融合助推转型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军地各级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发展规划、基础建设、法规制度等方面,加大军民融合研究探索力度,牵引和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思想观念上深度融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和陈旧观念,从思想认识和发展理念上确立深度融合意识。树牢大国防观念。积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新要求,强化军地各级融合发展理念,国家依托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省以下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驻地军事院校,每年组织一至二期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专题班,突出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这个重点,注重宣扬推广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引导各级自觉树立“大安全”“大国防”和“一盘棋”的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军地双方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大作为思想。军民融合是大思路、大战略,必须从思想上牢固确立起“大作为必须大融合、大融合必有大作为”的思想。省军区系统作为地方同级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应主动当好参谋助手,提好意见建议,搞好对接协调,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军队各级要把军民融合作为提升战斗力的倍增器,借助地方信息、资源和人力优势,有效转化为建设需求,推动和促进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地方各级要坚持把支持、参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单位评先、创先争优的重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述职、提升考核等政绩评价体系,激发其内在动力。确立互惠共赢理念。军地都要站在富国强军统一发展的高度,把军民融合作为发展经济大业、建设国防伟业的科学举措,思路上确立“共赢”观念,建设中兼顾“双向”需求,既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加速推进国防动员建设,促使其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服务促进作用,最终形成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得到有效统一。

发展规划上深度融合。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制定实施长远科学的发展战略,努力使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设计、同步运筹、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形成二者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融合格局。注重顶层设计。切实将军民深度融合推进国防动员准备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部队核心能力建设范畴,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重要日程;在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军地各级

担负的军民融合建设任务及其职责,研究细化融合的领域、项目、方式、标准等,划定阶段性目标和实现步骤,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统筹专项规划。找准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切入点,从最需要、最管用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物资储备、科技信息和财政金融等专业融合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国家标准委员会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统一规范,军队和行业系统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制定本领域的行业标准,扩大国标在军品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采用适用的民用标准用于武器装备研制,在军民通用企业中推行单一标准规范质量体系;对桥梁、隧道和大型船舶、平板车等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和重要产品,应依照国防要求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以满足部队遂行任务需要。

基础建设上深度融合。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在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中,要兼顾战时需求,赋予军事功能,实现军民“合用”、平战“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平战结合。按照“平战一体、军民衔接”要求,统筹地方交通建设兼顾部队机动需要,在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港口等建设中,充分考虑战时“保畅通”功能,健全有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战备体系;在信息产业发展中采取军民合建、资源共享的方式,充分运用军地现有光缆网络资源,推进重要方向、重点地域的军地信息基础网络延伸覆盖,在光缆工程建设中预留军用接口,满足部队通信保障需要。产业行业系统贯彻国防需求。抓住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契机,把国防军工产业纳入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体系,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充分利用装备制造、能源开采、食品生产、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行业系统,通过签订联储联供、应急转(扩)产协议,有计划推进物资供应中心和大型装备、信息动员中心建设;加强对落实国防需求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不影响正常经营前提下,赋予其一定的国防功能,平时重点储备关键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备用生产线、生产工艺等,以便在战时能够及时转产军品为国防服务。重要装备物资嵌入战备功能。着眼当前通用装备物资器材种类繁多、型号规格不一、不能满足军事需求的实际,抓好民用飞机、船舶、铁路车辆、载重汽车等大型装备嵌入军事功能设计制造,满足战时支援保障需要;发挥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技术储备优势,解决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在原材料、元器件和高新工艺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提高武器装备研发和自主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孙永钰)

简 讯

“吕梁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高科技产业助推革命老区加速发展

山西吕梁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许多抗战事迹和革命英雄历代传诵。今年秋季,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吕梁市共同研发的“吕梁一号”微纳卫星,搭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颗以地方城市命名的微纳卫星,是吕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是革命老区建设驶入快车道的标志。该星将开展一系列科学试验和新技术验证。

2013年,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了山西省微纳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吕梁一号”的成功发射,走开了革命老区以经济建设支撑国防事业、国防高科技反哺革命老区建设的双赢之路。目前,该市的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微纳卫星、能源互联网和无人机等项目的研发已取得实质进展,为革命老区经济腾飞注入新动力。该研究院设立了院士工作站;面向吕梁干部开设研究班。吕梁市离石区人武部在无人机产业园编组了民兵信息侦察分队,提高了遂行地质灾害监测、森林火险监视、生态环保跟踪,以及目标定位、效果评估、地图测绘等任务的效能。

(王海明 刘燕伟)

E25

A

ISSN1002-4484(2015)11-0038-05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防小课堂
《融合》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