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鲜蕈油面

2015-01-09钟正和

旅游 2015年10期
关键词:虞山油面绘图

文/钟正和

绘图/邹春玉

淳鲜蕈油面

文/钟正和

绘图/邹春玉

兴福寺,建于虞山之脉,为千年古寺。在历经数代更替之后,这座古刹依然幽深如故,香火兴旺,至今仍是常熟最值得一游的地方。在那儿,你既能品赏米芾手书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亦可远眺尚湖,遥想当年姜太公垂钓之悠闲。然对我而言,去兴福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却是为了一尝那碗蕈油面的清香。

在兴福寺外的露天平台上,大片山石、古树、溪流前,数百张木桌依次排开,长廊曲折间,又划分出不同的小区域,随意而有序。抵达时,桌旁早已坐满食客,所有的食客都在品尝同一种美味——蕈油面,场面蔚为壮观,好一幅“虞晨市井图”!

终于在一棵板栗树下候了个位置坐定。服务员先端上来一杯虞山绿茶,那绿色而稍显混浊的茶水里,沏满了生活的初始情趣。几口茶喝下,热气腾腾,蕴盛着铁锅热量的蕈油面便粉墨登场了。

瞧那青边碗内,一抹面条整齐地卧在褐色的汤中,宛如古代女子的发髻,纹丝不乱。汤面上荡着点点金黄的油星,碧绿的葱段漂浮其间,和洁白的面条形成视觉的对比,清浓相宜,引人食欲。

听旁边一位当地长者介绍,蕈油面之所以名声在外,皆赖于十里虞山中的一种野生菌——松蕈。松蕈也叫松树蕈,因常生于松树根部附近而得名。这种蕈又鲜又嫩,闻之还有淡淡的宜人清香,且极具咬劲,有种天然野鸡肉的口感,历来有“素中之王”之誉。

对于大自然的馈赠,精于食道的常熟人当然不会错过。他们将新鲜采得的松蕈摊于竹匾上,漏去松针,而后撕去表层膜衣,掐去根部泥须,先用清水漂过,再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捞出控水后,下锅用素油熬成蕈油。

蕈油乃蕈油面的灵魂所系,因而在素油的选择上也不能随便,须得是上好的农家菜油,若用了色拉油,熬出来可就不是那个味了。熬蕈油时,先将生姜拍松后投入菜油干焙,待出香味后,端锅离火,放入八角、丁香等香料,继而再将松蕈入锅,以油之余温煸之,复移旺火加酱油、盐、白糖等,熬至水分挥发大半即成。

老先生的讲解,丰满了此番鲜食旅的想象。照例先呷上一口汤,奇鲜无比,那种鲜美,来自松蕈本身含有的丰富植物蛋白,而并非味精。再吃一片松蕈,入口便有一种发酥的口感,不柴不木,油润鲜香,淡然间一股特有的松香味,带着山林的气息悠然而至。和着面条轻轻咀嚼,脆嫩、糯软相得益彰。一路潺潺咽下后,一直熨贴到胃里。

坐在高大古树的浓荫下,一边沐浴着微凉的秋风,一边品尝着美食,看青黛山脊上飘渺的烟岚,闻清新空气带来的桂花馨香,不时尚有露珠从天而降。如此意境,俨然已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妙了。

猜你喜欢

虞山油面绘图
飞机油面控制器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
沙家浜、蕈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家乡油面
编辑部故事
垂涎三尺
虞山行
朋友,请随我来游虞山
常熟蕈油面
吟咏常熟虞山的古诗研究
绘图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