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北京小西山风景带
2015-01-10杨乃运
文·图/ 杨乃运
迷人的北京小西山风景带
文·图/ 杨乃运
小西山的园林潮自古不歇。金章宗时代掀起了一个高潮,这位汉化程度在金朝历史上最高的少数民族皇帝在小西山一带修建了八座水院作为行宫。自他以后,历代皇帝都有在小西山大兴土木建造园林的,清代的皇帝建园达到顶峰,三山五园成为封建时代难以超越的经典,而私家园林亦风起云涌,数量最多时超过百余。最多的是寺庙,先于皇家园林,多过私家园林,有统计数字说曾超过三百以上。贵胄名流的墓葬也热衷于在那里选址,您一不留神就可能会与哪座名人墓擦肩而过或对面相迎。小西山是个什么地方,竟让历代权贵和风雅人物如此垂青,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人文胜迹?
1 借景玉象山。 2西山脚下的绚丽。 3古槐。 4水院出水口。
北京的大西山与小西山
北京西部的山统称为西山。
北京是三面环山的城市,山区面积占到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只占38%。山地在东北部、北部、西部,分属两大山脉体系,常挂在北京人话头上的燕山山脉只有京藏高速公路东北方向的才是,专有名称是军都山,是燕山山脉的余脉。京藏高速公路以西和西南的山是太行山的余脉,最西抵房山区与河北的交界处,习称西山。山地与平原交界带呈现出一个弧弯,被称为北京湾。
北京的平原是冲积扇平原。
北京的西山古代好像没有大小西山的区别,见诸文字的只有西山。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广义的西山、狭意的西山或大小西山之称,这对广大市民来说也是个模糊的概念。但有一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虽然整个西山人文古迹众多,地貌景观奇特,风景秀丽壮美,但寺庙、园林密集度较高的还是近北京市区这一带的山,且它是由沟谷河道与西部整个大山的山体基本分割开来的,比较弧立,也比较低矮和舒缓,动辄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峰绝无有之,在交通不甚发达的时代,去游玩也比较容易。
区分了大小西山之后的小西山具体所指究竟为何呢?陈文良主编的《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说,狭义的西山,系指海淀区西境与西山八大处一带的山而言。赵光华为园林专家许惠利《卧佛寺与樱桃沟》一书写的序文比较细致化了,称:小西山乃由周家巷、西扬坨、军庄一线深谷大壑之切割,形成相对独立于大西山而自成。其北支,尽于西北旺之望儿山;南支,则渐没于平坡、卢师、翠微三山。网络上则称,小西山地理名称为香峪大梁。是北京西山向北京平原的前出部分,即今西北六环内的部分,以军庄沟(军温路)和永定河下游河道与西山主体部分相隔离的部分。主要山峰包括香炉峰、翠微山、荐福山(克勤峪山)、天泰山(天台山)、百望山(望儿山)、城子山、玉泉山、石景山。
小西山是跨区域的,主要分布在海淀区和石景山区内,亦涉门头沟区。
小西山的很多山名地名大多数人并不熟悉,提起八大处公园、香山公园、卧佛寺、樱桃沟、颐和园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人间仙境啊!难怪会有古人“云里荡胸看缥缈,溪边洗耳听潺缓”,“青霭相间,流泉满道”;“青松四面雪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满地落花啼鸟寂”;“莺花三月漾春晖,杏子开残桑叶肥;废寺寻来碑半仆,断桥行处柳重围”之类的深情描摹和感叹。那是春秋两季游人如汛期鱼、车如千帆港的地方,爆塞爆堵。别瞧这样,小西山带更多是鲜为人知的所在。
那我们就从最西北的望儿山说起吧。
望儿山和杨家将的传说
望儿山也叫百望山,山高仅海拔210米,是太行山余脉进京后的最后一道山梁,与黑山头、韩家山鼎立相望,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誉称。百望,行百里回望犹见其峰的意思吧,背山而行全是大平原了。它是离北京城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95%,京密引水渠绕山而过,四季景色不同,秋季最好,遍植黄栌、元宝枫、火炬、五角枫、地锦等,是避开香山红叶期的拥堵尽赏红叶的好地方。除秋季之外,春夏两季也可观赏红叶,新植的美国红枫、荷兰红栌、美人梅、紫叶李都是一年三季的红叶树种,彩叶织锦,争奇斗艳,灿若仙境。适宜登高健身望景。它离颐和园仅3公里。
为什么又叫望儿山?百望山的山顶原建有佘太君庙,有石像一尊,为金山寺和尚李三所雕。建佘太君庙皆由杨家将的传说而来。宋辽两军对垒,杨六郎与韩昌在山下鏖战,站在山顶上观战的佘太君见不到一个时辰,杨六郎便大败辽兵。韩昌逃,杨六郎紧追不舍,很快没了踪影。不见六郎回,佘太君惟恐韩昌有诈,心急心焦却又无奈,就翻山越岭到金山寺求神拜佛,以保儿杨六郎平安无恙。深夜走到金山寺山门外,老方丈闻知,紧忙起身迎接,盛情留佘太君住了一天。在这一天中,有一叫李三的和尚跪倒在佘太君面前,痛说家史,谢杨家将救命之恩。原来他家住边关,辽兵闯村杀人放火,幸亏杨六郎率兵赶到才幸免于难。他想给佘太君刻尊石像。石像刻成了,搬到了百望山山顶上,并建了佘太君庙。庙毁于清朝末年,石像也就此不知去向。这事儿挺像真的,但历史上杨家将是否到过现今北京城周边的这一带山区,史学界一直是持否定态度的。北京盛杨家将传说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望儿山上有教子台,那是苍松翠柏间的一块大岩石,上有摩崖石刻“教子台”三字。半山腰上还有刻着字的回头石,还有像龙头的老龙头巨石,都有佘太君的传说。
小西山是杨家将传说的富集地。香山挂甲塔村传说是杨七郎挂甲于塔上的地方。离挂甲塔村不远的刀劈一般陡峭的山崖取名刀劈崖,据说是穆桂英追击辽兵飞绣刀一刀削成的。望儿山东北方的东北旺、西北方的村子西北旺,其旺原本都是望字,是佘太君向东北望儿向西北望儿的落眼点。离望儿山不远的羊(杨)坊、韩家川两村有数百年不通婚的习俗,直到1990年两村才有一对男女突破樊篱喜结连理,皆因两村宋辽时分别是杨家将与韩昌所率辽军驻军的军营。此外还有亮(晾)甲店、六郎庄等等。游百望山森林公园,三季赏彩叶绚丽景观,追溯杨家将传说文化渊源,探索其中奥秘,叩问参悟阅古今文化心理,应是不错的选择吧。
金章宗八大水院之谜
很多人逛小西山,喜欢寻找山中的旧迹:一座石桥、一通古碑、一尊石刻石雕、一栋或一片破败的房屋……这些,都掩藏着秘密,它们封闭在历史的尘烟中,诱发着人们的猜测和想象。
大觉寺似乎是没有悬念的,它完整地伫立在海淀区阳台山东麓,下了公交车,走一段路才能抵达。山门朝东,古木森森,头进院落有方池,钟鼓楼,依山层层而建的殿堂,拾阶而上而观,禅房花木深的感觉特别强烈。庭院和建筑是依中轴分布的,顶层视野开阔,大花园似的,南侧更是层层错落的花园,奇花异木,赏不胜赏。禅房开茶社,品禅茶,赏美景,怡然悦心,觉得在里面就是神仙。明代崇祯年间刘侗、于奕正撰写出版的《帝京景物略》认定这里就是金章宗的八大水院之清水院,后人都沿袭了这个说法,再无疑异,这也是没有悬念的。但恰恰八大水院本身是个悬念,金代的文献中没有相关的记载,所有八大水院之说起于明代。
八大水院是起于明代的传说吗?这八大水院深深诱引着明以后历朝历代的游客和考证者。寻迹西山,八大水院被一一确认了。规模较大的清水院是辽代就有的,金代沿袭了这个名字。香水院在北安河北妙峰山下,潭水院在香山公园之南,泉水院在玉泉山,金水院在北安河村西八里的金山,双水院在石景山区双泉村北,灵水院在仰山一带,圣水院在车儿营西北五里。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水足的地方,都是庙,风景秀丽。大觉寺、清水院,不管是因改朝换代,还是因对佛教的重视程度,几度废兴,寺中的水系都始终保持着活力。它的源头是泉水,分左右自西而东自上而下流通全寺,依山层层有池,最后汇于山门内龙池。有水的寺中宫苑,栽何种花木都活得好,雨季,水足时还能自然成瀑,瀑声悦耳,可听可赏。潭水院,现在的香山寺残寺以南的位置,那儿是双清别墅,院中一泓清池,池上石刻乾隆御书双清二字,而他的祖先,女真金朝第六代皇帝章宗完颜璟写的却是双流,完颜璟游幸到此时梦到地出双泉,因此才有双流之题。大可不必借梦说事儿的,您逛过双清,您一定会被双清所感动。泉水院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的泉水如何之胜自不必说了,昆明湖都是玉泉之水蓄积起来的。昆明湖是活水湖,曾养育出肥美的京西稻。
后世人对八大水院的指认板上钉钉的准不敢说,平谷发现了金代明昌四年(1193年)刊立的“重建嵑山双泉院”残碑,其意义,一是确认了金代确有水院之事,同时也是对水院名称和分布区域的置疑。双泉院是否金代八大水院之一呢?
碉堡与“七死八活”成语
1 人间仙境樱桃沟。2香山寺石屏线刻。3香山寺屏风。4香山寺登山道。5-6香山寺下修复的景观。7-8乾隆年间的碉堡。
七死八活,作为成语,谁都明白什么意思,它和死去活来差不多,意指受尽磨难,死死生生的,就是一种比喻,表明生存状态,说处境和日子极其艰难,是生不如死的程度吧。
这个成语,有人说是打卧佛寺周围的碉楼来的。
此成语和碉楼有什么关系?
寿安山麓的北京植物园,早已是拓张版的北京植物园。入园,人们对园中的桃花、各类草本的、木本的、热带的、宿生的绚丽缤纷的花卉、植物,都感兴趣,卧佛寺和樱桃沟也是必去之处,它们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往往是初来乍到的游人,海逛北京植物园时,才发现这里有另一种特别的景观:碉楼。这种碉楼不多,但显眼,在矮丘土坡、曲径碧湖的植物园中抜耸挺立,鹤立鸡群地孤傲,且坚硬在广袤的柔腴与纤秀中,一派不屈的阳刚风骨。它是点景之景,丰富了全景的层次和内涵。但这个独特之景,连常逛北京植物园的人,也未必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只看出它们是古物,是历史的遗存,而非当今增添的摆设。
曾经的了望哨?防御阵地?保卫皇家园林的?
是军事设施不假,且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3座。它们共有67座,分三层、四层、五层三种,又分实心的、无梯可登的和有梯可登的两类。均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后,屹立在香山前,按左右翼分布。它们的出世,不是北京有事了需要它们,而是远在几千里外的西南大小金川一带有事儿。那里的苗寨不服管,清政府派兵去“调教”,遇到苗家坚固的碉楼,久攻不下,打起了持久战。为了攻坚,清廷决定成立特种部队,设立特种部队的训练基地。基地就选在了香山脚下,把西南的碉楼照搬了建在这里,成立的特种部队叫健锐云梯营,实操演练架云梯攻坚技巧。特种部队的特种兵还没有训练成,兵还没有派出去,西南大小金川那边的事儿已经解决了。为了庆祝,也为了纪念,训练特种兵的碉楼不但未拆,反而增建了,总数达到了67座,且都是永久性的,坚固的,就像排列在皇家园林间的67门巨型礼炮一样。
再坚固的碉楼也经不住时间的打磨,不到300年,仅剩3座了。
庆典的碉楼在香山一带的八旗兵营是有定制的,是每旗营七个死的一个活的。死的即死心的,无梯可登的。活的,即有楼心的,有梯可登临的。这个各旗碉楼的“七死八活”制,据说就是“七死八活”成语的由来。可您要是读过元代吴昌龄《张天师》楔子,上面竟有:“今日弄的我一个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哪里是报恩,分明害杀小生也。”这样的句子,足见据说和传说都一样是在捕风捉影。也许,碉楼的七死八活制是参照了《张天师》楔子?
没机会或没时间去西南看碉楼的人不妨到香山脚下卧佛寺周围看碉楼,那虽是仿制品,但确实是乾隆年间的实物古典珍存哟!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这里诞生
樱桃沟是游人一般都会去的景点之一。樱桃沟沟曲谷秀,植被茂密,奇花古木多,人文古迹多,传说故事多,沟内有名的景观景点二三十个,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对内中的人文背景一点都不了解的人,走进去,只会更更喜爱这个地方,被它深深吸引。碧清的水池,汩汩的溪流,北方难得一见的秀抜的水杉林,汉白玉的古桥,逶迤在秀坡上的古墙,深刻着岁月之痕的老洞、精舍,山道上的奇异脚印……静与美的感触中会有诸多的解不开的疑问。疑惑越多的地方魅力越深。
樱桃沟深处,有白鹿岩巨石,形如元宝,石下有石洞。据说辽人在这里圈养过白鹿,岩侧刻有白鹿岩三字。这块巨硕的元宝石,相传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天下第一无能贾宝玉的灵感媒介。形似元宝,却又非元宝,假元宝,它是个废物,不能花,不能用。因此《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说有一僧一道席地坐在青埂峰下,“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的描写。贾宝玉又名神瑛侍者。大元宝石即是神瑛。神者,大也;瑛者,石也。神瑛侍者守着甘露,这大元宝石旁就是“水尽头”(现称水源头),天泉喷涌如注。明人有诗咏之:“乱石参差出,泉水碎不全。源应逢此地,声始沸何年。吹壁寒秋雪,翻涛响暮烟。稽首来听者,几坐几时眠。”明人、清人诗咏“水尽头”的颇多,包括明代大文豪文征明。只是他们缺乏曹雪芹的想象力,写不出贾(假)宝玉,写不出《红楼梦》。
水源头在元宝石的北侧,元宝石南几米远又有一石,这石也奇,一丈多高,通体寸草不生,但北面的裂缝中却挺出一棵桧柏树,人们给它起名“石上松”。这“石上松”便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木石前盟”的诱发元素,曹雪芹是看着这一奇景才产生灵感的。
1 寿安寺的古石刻。2曹雪芹雕塑和他用过的水井。3曹雪芹故居墙上的题诗。4-6曹雪芹故居。
曹雪芹和樱桃沟什么关系?他是偶或到此的游客,还是这一带的常住居民?专家们的考证是后者。曹雪芹的家就在这一带,落拓潦倒的曹雪芹就是在这一带住着时写出了《红楼梦》的,他常到樱桃沟来逛,一回回看着大元宝石和石上松发呆,淙淙泉水的流响中触动了心事,促发了灵感,推动了想象符合创作规律。但曹雪芹到底住哪儿?1971年4月4日的一个偶然使这一悬疑出现了破解的曙光。
在现今的北京植物园范围内,曾经有一个村子,叫正白旗村,村牌号38号的主人想把北房西头的单间修缮一下。下午3点,女主人往外搬床,没想到床板上的铁钩把西墙的墙皮碰下了一块。一不留神的事儿,偶发事件,这事件小得不能再小,但就这偶然发生的小事件却引爆了新一轮的红学考证热,也彻底改变了正白旗村的命运。正白旗村现在不叫正白旗村,叫黄叶村了,村子整个被拆迁改造,变成了曹雪芹纪念馆,当年我看到过转悠过的那个村已不复存在。原屋主住过的老房是不会被拆掉的,它只是翻新改造并扩建了而已。留下的还有院外那三棵满是树窟窿的嶙峋怪异的苍老古槐。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哟!而且注定了是见过曹雪芹的,曹雪芹少不了在这三棵老槐下坐过,与好友与村民聊过天拉过家常什么的,如果自家的饭还算拿得出手,端着碗在树下吃过饭也说不定。
当年的屋主人发现了什么?墙壁诗!对联!画的兰草、花箭、兰叶什么的。
最初的发现只是被床钩钩下墙皮后露出的内墙皮上的一小块。看到有字,屋主的好奇心被诱发了,两口子小心翼翼地顺破损处往下揭外墙皮,竟然发现内墙皮上满全是字,外墙皮全揭下后,看到墙上的题墙诗和对联之类的文字占了全墙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报告了文物部门,文物部门派人来考察发掘,又有新的收获。
男屋主是旗人,当过中学教师,一直在业余研究曹雪芹,他找来能找到的曹雪芹的字,与墙上的字体对照,对照出坚定的信念,自己这家就是过去曹雪芹的家,墙上的字就是曹雪芹写的字。墙上的一副对联,在当地曾广为流传,是曹雪芹的好友鄂比过年时送给曹雪芹的,到20世纪60年代还有人记得。这也成为此屋是曹雪芹故居的证据之一。红学家们集体亢奋,为此屋究竟是不是曹雪芹旧居争论不休,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在此建曹雪芹纪念馆。
北京植物园范围内曹雪芹是这一带居民的证据不只这一处,离这村不远的一座小关帝庙也留有痕迹。庙中的壁画是常和曹雪芹一起的朋友画的,那小庙也经过了修复,不过不大为人注意。
皇家园林里的废墟
1 昭庙修复前的内景。2古桥。3昭庙外景。4法海寺壁画。5-6法海寺。
坐落于小西山中部的颐和园和香山公园是清代皇家三山五园中的两大名园。走进颐和园,中外游人都会很兴奋,尽管颐和园是慈禧太后打着设立海军衙门、兴建水操内学堂、恢复昆明湖水操的名义,占用海军一半经费对惨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劫掳、焚烧、破坏的原清漪园进行修复后才有的风貌,是腐败的清政府一个真实的写照,毕竟让今天的中外游人实景观赏到中华古建和园林艺术的辉煌。但在颐和园内,当我们在后山和后湖游览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里发痛,后山大部都是废墟,桥涵、残殿、柱础、断墙、无依无靠的假山石和假山石上沐风浴雨的佛雕,触目惊心,它们始终都没有能修复。清漪园时,后山的建筑和前山的就数量和质量都不相上下,按照清朝的贯例,同治三年,即1864年对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惨遭焚掠后的清点,清漪园后山依有绘芳堂、静佳斋、金粟山、袖岚书屋、清可轩、蕴真赏惬、留云殿、味闲斋、绮望轩、翠籁亭、三摩普印、清音山馆、香源真海、知春堂等建筑,尽管是残破不堪,毕竟还算劫后幸存。1900年的八国联军大洗劫,彻底让后山变成废墟聚集区。清漪园西堤以西部分也是这样。三山五园之一的静宣园则基本是废墟。
静宜园成了香山公园,与它的整体废墟化有关。香山的大规模开发是在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金世宗完颜雍在这里建了大永安寺和行宫。他是金代章宗之前的第五代皇帝。更大规模的开发经营是在清乾隆时期,在康熙朝经营的基础上增建殿台亭阁,修建宫门、朝房,加修了周长十余里的外垣,占地160公倾,共28景,内垣20景,外垣8景。外垣之北,另有别垣,昭庙、正凝堂、畅风楼等屹立其间。它未能逃脱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焚毁的厄运,在民国时成为废墟公园,部分景点被军阀、官僚、买办据为私有,修建成宅园别墅。新中国建立后开辟成人民公园,复建了一些古典建筑,游览其中无法抹去废墟的感觉。东宫门内的勤政殿是仅存遗址的,辉煌的殿宇都是新物。香山寺在园之南,它即是金世宗建的永安寺,此寺辽代就有了,金代是大规模的添建扩建并修了行宫。以此为金章宗的潭水院有些牵强。它坐西朝东,是辽金时代寺庙的风格,跨路而踞的大牌坊残留的夹柱石粗硕坚硬,雄威不倒。登寺之阶又高又陡,望若碧天云梯,以为梯的顶端绿荫深处定是气魄宏大而完整的寺庙,一级级登上去,才知古貌皆已成虚幻,乾隆时期的力士石雕、方碑、石屏与依岩架壑的五层壮丽气势同在,殿宇却是一间也没了。香山寺遗址之北半山亭处是原来的海棠院,院东来青轩,院西妙高堂,原建筑物均已无存。再迤西的玉华山庄是28景之一的玉华寺废后改建的,其西南的森玉笏是天然小峰,峭壁之上的乾隆题字依稀可见,算是对一种怀古情结的安慰吧。朝阳洞,仅存洞,栖月崖成了山庄。昭庙外观一如既往地雄胜巍峨金碧辉煌,八内空空。琉璃塔八角七级楼阁式,阳光照射下光彩照人,塔基上的摩崖塔座浮雕神像多有损坏,但与28景的大多残垣断瓦相比,还算是幸运的遗存吧。
感怀静宜园废墟,我们便深悟到腐败和国弱对中华民族是多么惨烈的事。任人欺凌宰割,必是文明尽毁的结局。
神秘的承恩寺和明代壁画
翠微山南麓的模式口,三面为群山环抱,地处京西古道进山入口。穿过大街,村内山坳中有两座古庙,一是龙泉寺,一是法海寺。龙泉寺在法海寺之西,建得比法海寺早。它背后和两侧的山像把太师椅,它坐落在太师椅中,庙虽不大,给人的印象深刻。是因它宽展的月台?是因它月台上山门两侧凸出的僧舍?还是古柏绿荫织构出的那种怡心爽目的绿韵?抑或是康熙皇帝与寺中方丈对弈输了不甘心出刁联为难方丈、方丈不急不囧把联联对得精妙让康熙不得不佩服的传说呢?
法海寺比龙泉寺建的晚,规模却比龙泉寺大得多,知名度也高得多。习称有五绝,却以明代壁画享誉世界。历五百多年漫长岁月,至今完整保留着的大雄宝殿壁画经专家论证为我国现存元、明、清以来由宫廷画师所作的极少的精美壁画之一,明代壁画之最,京城古代壁画的杰出代表,与敦煌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论述、赞誉的文章和专著颇多。但在模式口的寺庙中,有壁画的非只法海寺一处,在模式口大街的街北有一座据称原来比法海寺还要大的承恩寺,它和法海寺一样也是太监主持修建的,那个太监叫温祥。寺建造的时间比法海寺整整晚70年。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动工,至正德八年(1513年)落成。有民俗专家说,它是建在一座唐代老庙的基址上的,因此网上有人说此庙始建于唐或隋。这庙盖的与众不同,它的钟鼓楼不是单体建筑,而是在天王殿的转角处起阁。围墙四角设碉楼,楼高三层,碉楼之间有暗道相通,这在一般寺庙中也是没有的。庙是设了住持的,地位很高,他是替皇上在此修身的。有住持,是寺庙,却不接香火,不做道场,没有佛事活动,常年封闭,所有这些都让这座寺院显得神秘,扑溯迷离。史料显示,太监温祥是太后的心腹,他有可能是锦衣卫的头子。历任住持都是文武双全的人。庙建成后,一直是东厂等特务机关话动的地方。碉楼的作用让人猜疑,怎么分折的都有。更楼?军事防御设施?了望哨?监视性设施?模式口是隘口,建庙做常备的军事上的防御工事有点说不通。有防备宁王反叛说。监视大街上的驼队和客商,紧急时做皇帝的避难之所,进行秘密特务活动,或假借名义,实际就是手握重权的温祥给自己弄个山郊别墅或墓地这都有可能。模式口街是骆驼商队行走往来的古道,商街的繁华和封闭着的寺庙的清冷,这种反差十分明显。现在也是这样,山门临街,大门紧锁。
承恩寺和法海寺一样有壁画,原来各殿都有壁画,大多被破坏了,仅剩天王殿四大天王塑像身后墙上的衬景画和北墙两侧。法海寺壁画表现的是神佛的世界,这里的壁画表现的则是人世间的事。每尊天王背后绘一条龙,北墙两侧则是放生图。古代,阴历四月初八开放生会,人们将买来的生物放归自然。画面上,穿官衣的男子背着动物、鸽子、鸟什么的正在放生的情景,工笔线条比法海寺的略粗放,但人特形像生动。同样明代壁?画,同样是寺庙壁画,但内容和笔法、设色都有差别,反映了明代壁画的多样性。
古墓石刻中的发现
小西山的古庙多(历史上,仅模式口一带据说就有二十八九座)古墓和近现代名人墓也多。古墓大多已仅剩残碑断瓦或传说。海淀区玉泉山北金山口的明朝景泰皇帝的陵墓有不少旧迹,经过修复,残存下来的陵寝建筑将岁月的残酷和对历史的叩问以新的风貌示于有心走访的游客,这是明成祖之后在北京当过皇帝却惟一未葬在天寿山皇陵区的明代皇帝之陵。它与明十三陵诸皇陵相比规模很小。陵主是以亲王礼下葬的,葬在王和妃嫔的墓区。他是明土木之变后在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中被于谦和众臣推举出的皇帝,被也先俘虏的明英宗的弟弟。英宗放归后发动了夺门之变,杀了于谦废了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钰很快就病死。宪宗朱见琛即位后为于谦平了反,追复了景泰年号,将以王礼下葬的朱祁钰墓扩修成皇陵,增添了一些皇陵必备的设施,到嘉靖帝时又改了陵体,将绿琉璃瓦换成了黄琉璃瓦以符合帝陵规制。近代和现代的名人墓在海淀区域内卧佛寺附近的梁启超墓和孙传芳墓都是比较完整的,基本上都是原貌原规模的陵墓。
石景山区也有不少老墓古墓。1967年,我在北京军区大院当兵。大院东侧的铁丝网内的小山包很神秘,走过去,沿山道不太远便看到一座梯台状的陵墓,基本荒废,但最高一层山台上的墓冢还算比较完整,规模一看就是显贵之冢,陵域形貌和残损程度当是古墓。后来想查清这座古墓究竟为何人之墓,只有对明正德年间的太监莫英墓的描述与之有些相像。
模式口大街承恩寺西有田义墓。田义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入宫的太监,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老太监,万历朝到南京当过六年的南京守备,回京后先后掌司范局、巾帽局、司礼监印,兼掌过酒、醋、麦局印,有御赐的上方剑,被许可在禁地骑马。他的墓在街边,被现在的很不起眼很简陋的大门遮挡着,若没有事先的知识储备,又缺乏好奇心,很容易与其失之交臂。当我登上街台走进那座大门后,一下子就被惊呆了。石门楼、石华表、文武石像生、棂星门、碑亭、享殿、石供、寿域门、地宫一应俱全。这是太监墓吗?华表峻拔崇伟,站在根底想望全必须仰望。石像生的文臣武将,除了件数少,与长陵神道上的并无两样。石供也多,一墓一供,三个石供台,每个供台上有五供,但五供并不都是单一的五件供器,它们更多的是供柱,而供柱则是由部件组合起来的。墓是用石围砌的。墓区的每个石件都有雕刻,五供、八角墓的基围、石碑的基座……细细看那些浮雕,浅雕、阴刻、阳刻……看到了意料中的,如神兽、八仙、暗八仙、吉祥图案、博古,更看到纯是民间色彩的东西:戏曲故事、历史典故、花草昆虫、山石流水等等。观察得细的,从武将的玉带上看到了七幅一组的连环画;看到了民间艺人不受礼制约束自由发挥、独创的艺术空间。不能不为这里的雕刻艺术惊叹叫绝,它远比明皇陵的石雕丰富多彩。四品的一个太监,皇帝拨了银子厚葬,民间艺人们便尽情地恣意地展示才华。
墓冢不是田义一个人的,这里是个太监墓葬群,现开辟为宦官墓葬石刻博物馆。除了入门后右手石牌坊后的石刻艺术专区,已不好分辨哪些石刻艺术是原墓区有的,哪些是为丰富馆藏迁移来的。它们吸引着人们专身心地投入,一一看下去,忘了时间,也有着独自的发现、感慨和收获。
去那游览,你绝不会后悔。
八大处的奇岩幽境
在西山八大处下面的大院生活了好几年,有空儿就去爬爬山。八大处是八个寺庙群落,分布在翠微山、卢师山、平坡山交汇的山麓和半山间。这里名刹古庙集簇,历史悠久,古木森森层峦秀嶂泉突溪潺,在山里待着,再多的烦心事儿比心情都会变得格外的好。游人大多愿意在二处和五处待着,有古刹有清池有茶社,喝着茶品着小点享受着古木的荫凉呼吸着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清新空气,当着人间的活神仙,那滋味就是冬天的水萝卜,心里美呀!
我喜欢八处。那里的那份儿幽静和神秘是别处没有的。它与其余七处隔山相望,一条幽谷翠雾苍烟。隋唐古寺残迹之南有青龙潭,吐水龙口至今泉流汹涌,盛夏,掬一口清泉水下肚,那种沁心透骨的舒爽畅快喝什么冷饮也比不了。残寺西门有一院,院门宝瓶状,两旁书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千古名句,精确地描摹了这里的神韵。入院踏曲径达秘魔崖,此崖三面悬空成半室恍若大张的兽口,巨石凌空而降被人掏空了底部的感觉,险绝突兀。石上有字刻曰:“天然幽谷”。崖下深谷中乱石丛荆密布,浅处溪流成镜,踏石跨越过去,上山径攀爬,可见摩崖石刻,不知刻于何年何代,给葱郁大山添了浓浓的悠旷神韵。
八大处竟然有我从不知道的地质奇观。首推是杏仁石。有地名杏石口,是进出八大处风景区的必经之处。此名让人觉得与杏树杏林有关,可这里并不栽杏产杏。这儿有一种奇特的石头,模样像杏仁。出山口清溪旁有紫石岩,岩壁上布满大小不一的橢圆形孔洞,孔洞被矿物充填,像杏仁杏核,颜色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翠艳若宝,美轮美奐。紫石岩是火山喷发的产物,是1.9亿年前的侏罗纪初期造就的玄武岩。
河床砾石,分布在七处的山顶上,这也是奇观之一吧。七处,即平坡山顶,宝珠词和洞前建的庙宇。过木牌楼,有殿堂两座,正殿后的石洞深广在4米左右,洞内砾石奇特,像是黑白相间的珠子凝结成的,蚌珠般晶莹。这座洞是人工洞,是从巨型砾岩上掏出来的,这块砾岩上全是大小不一的砾石,这些砾石多是长五六厘米的,最大的长轴达24厘米,最小的仅1厘米上下,外形圆滑表面光亮,外裸部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宝石荟萃,因此才叫宝珠洞。
这圆形砾石一看就是流水冲刷出来的。北京的地表之下多为这种砾石。河床海床上产的砾石砾岩怎么搬到了山顶上?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啊!
1 鸟瞰八大处第八处。2古松。3八处宝瓶状的山门。4八大处二处外景。5证果寺。
美国101号公路,是一条美国西海岸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从北到南依次通过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并在加州与加州1号公路连接上。公路沿太平洋海岸一路蜿蜒,奥林匹亚半岛的高山、云海,the Oregon Coast崎岖的海岸线,海水冲击礁石,水花飞溅,海岸、森林、湖泊、牧场的依次更迭增添了风景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