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名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径研究

2015-01-09王国芳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王国芳

摘 要:历史名校拥有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资源。作为百年名校,春晖中学注重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基于历史与现实,准确定位发展方向,通过行动研究用春晖文化不断滋养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实现文化立校。

关键词:文化传承;春晖中学 ;历史名校;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0-0044-03

晖文化之要义,学校于2005年设立了“春晖文化研究室”,聘请教师专职从事学校文化研究。研究室的建立为春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也为春晖文化研究提供了专门阵地。以研究室为核心,更实现了学校文化研究工作的整合,解决了一般历史名校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分散、多头、低效的弊端。

春晖文化研究室搜集和整理了校史文献资料,开展了春晖历史文化研究。由此整理集结了《春晖永照》和《春晖初照》两本校史材料;用简体横排重新排版了早期校报《春晖》半月刊(1922年12月至1928年5月,共37期),编印成《春晖家园·文献篇》;修订重版了《中国名校丛书·浙江省春晖中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近30万字的《百年春晖》,诉说百年发展历程,使春晖文化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春晖文化研究室还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史陈列室,布置春晖名师馆和名人故居文化带,开展春晖文化对外交流等,使春晖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化研究室的设立及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春晖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更好地传承春晖文化,学校将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春晖文化研究室”,待条件具备时将其扩展为“春晖文化研究会”。

2.以校本课题研究推动文化创新

学校并非专业的研究机构,因此,学校文化的研究极易流于碎片化和浅层化。为了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和传承学校文化,春晖中学申报并实施了《校园人文环境、自律教育与中学生人格形成关系的探索性研究》(200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少工会十五重点课题)等课题,从不同层面、角度对学校文化的传承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其中,《与时俱进:春晖中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创新》(200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春晖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学校管理与教师教育行为、学校管理制度、课程建设、教育成果、建筑风格等为重点,系统研究了经亨颐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积淀深厚的人文史料,并在此基础上离析并总结出了春晖中学的主流文化,结合时代特点确立了春晖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德育的校本实践与研究》(2006年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则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学校文化德育的新模式,以德育课程化为基本实施途径,通过在人文环境中浸润灵魂、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校本课程中健全品质等途径,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这些课题的实施和推进,有效整合了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德育工作,更推动了全校上下对春晖文化的深层认识。

3.以“春晖精神大讨论”内化价值取向

春晖文化的核心是春晖精神。学校开展了春晖精神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春晖创办伊始确立的校训“与时俱进”是“春晖精神”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拼搏”“求是”“求真”“团队”四个方面: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的拼搏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求是精神,不唯书本、不畏权威的求真精神,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发展的团队精神。随着讨论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对“与时俱进”的春晖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解读进一步丰富,李培明校长将其概括为四个层面:一是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教育图强、革故鼎新的风尚,三是平民情怀、服务社会的意识,四是汇集名士、繁荣文化的使命。

春晖精神大讨论不仅丰富了春晖精神的内涵,更使春晖精神内化为全体春晖人的价值取向。

二、准确定位:探寻春晖文化之发展方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人的自我发展,是人致力于真、善、美的自我活动;教育的最大注意力是培养人的主动性——为真、善、美服务的主动性。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学校文化传承必须关照人的发展,做到目中有人,定位准确。而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正是定位的关键。

1.秉承“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重在发展”是春晖中学多年来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既关注了人,又凸显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因此,学校在文化传承中一以贯之,秉承这一理念,以做到“目中有人”。

以人为本: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永远都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的发展必须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教师一专基础上的多能发展、学校优质基础上的特色发展的有机统一。重在发展:春晖是一所具有优良教育传统和丰厚人文积淀的百年名校,春晖的发展既要传承和弘扬学校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积淀,又要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独具春晖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发展模式,使之真正成为春晖师生发展、成长的摇篮。

2.制定“传承名校历史,建设人文春晖”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与学校的发展历史相承接、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配。因此,春晖中学制定了如下办学目标:传承和弘扬名校历史传统,丰富教育内涵,建设人文春晖,努力创建与学校优良传统相承、辉煌历史相称的全国知名、引领全省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验性、示范性品牌学校。应该说,这一办学目标是切合春晖的发展历史的,很好地体现了春晖的人文特色。

3.确立“健康·健全、求真·崇善·尚美、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关乎学校要培养什么人,而这一目标须基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时代需求,与时俱进方能真正“目中有人”。作为上个世纪的“教育理想国”,经亨颐的“人格教育”“动的教育”,夏丏尊的“爱的教育”,丰子恺、朱光潜的“美的教育”,朱自清的“有信仰的教育”,匡互生的“感化教育”,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教育”,都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历史和文化依据。

据此,春晖中学构建了三层次培养目标。第一层次:健康·健全。这是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确立的最基本目标。第二层次:求真·崇善·尚美。这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确立的目标,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和引导学生将真、善、美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为。第三层次:学得活泼·活得自由。这是从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角度确立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的理想境界。这一培养目标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更体现了春晖中学的教育传统,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行动研究:铭刻春晖文化之印记

学生应该是名校文化传承的主体。如何让丰厚的学校历史文化更好、更多地惠及学生?如何经过三年的学校文化洗礼,让春晖学子的精神生活打上春晖的烙印?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春晖学子?学校开展了丰富而有深度的行动研究,让学生领略春晖文化的魅力,在其心底打上春晖文化的烙印。

1.课程滋养:学校文化课程化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为此,学校致力于将学校的历史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之中,推动学校文化课程化。

在宏观层面,学校依托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层五性”的课程体系。三层,即学科基础课程、校本通识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五性即基础性课程、人文性课程、学术性课程、探究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五大板块。其中,人文性课程是学校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开发设立,旨在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弘扬学校人文传统,建设人文春晖。在中观层面,学校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开发了“春晖家园”系列课程,包括《春晖家园·植物篇》《春晖家园·文献篇》《春晖讲坛》《春晖先贤研究》《经亨颐诗歌选读》《春晖文化十六讲》《白马湖文学社》《漫画柳燕 情满校园》等。在微观层面,学校还致力于推动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各学科对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等作校本化开发,以更好地传承学校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2.环境浸润:学校文化显性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春晖中学致力于学校环境建设,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文化外显为可见可听可触摸的显性文化。

一方面,学校拥有保存完好的上世纪20年代的经典建筑,并已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是春晖中学一笔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财富。另一方面,学校以早期名师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等名人故居为依托,建立了校史陈列室、名师陈列馆、名人文化带等在内的十大德育基地,对春晖师生的精神涵养具有重要作用,并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学校由此成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学校通过定期编印《春晖读本》,编写校本教材、开播春晖之声电台等,不断传播春晖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3.活动体验:学校文化内生化

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养成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教学”获得的。为更好地培养具有春晖“印记”的学子,学校设计了系统的旨在使学校文化内化为学生素养的文化活动。

例如,入学伊始,学校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室,观看《寻梦白马湖》《名湖三咏》等学校影片,开展校史知识竞赛;清明时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到经亨颐、夏丏尊、胡玉堂、汪子望等墓地,陈春澜纪念堂“春社”、“春晖三贤”铜像前,开展祭奠春晖先贤活动,并远足近20公里拜谒春晖出资人陈春澜先生的故居和墓地;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社区、到敬老院、车站等场所,开展“让您心中满春晖”等主题活动,服务社会,体验生活;而每年的成人仪式和毕业礼,都会安排在曾举行开校纪念会、首演曹禺话剧《雷雨》的大礼堂隆重进行,等等。学校努力把这些重要的教育活动做成仪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春晖文化的魅力,从而在心中深深铭刻母校印象。

“春晖中学很好地抓住了历史的根,文化立校,文化成为德育的灵魂,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之内化到学生的血液与灵魂中。”时任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来春晖调研时的这一评价,是对春晖中学在历史名校文化传承中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春晖中学

浙江绍兴 31235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