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研究

2015-01-08李捷侯德文杨柳文

企业导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李捷+侯德文+杨柳文

摘  要: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逐步设计与优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的整个过程。希望能够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教育的同仁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城轨运营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背景。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7个城市共拥有64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2008公里,车站970座。2013年共有12个城市新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10条,总计新增运营里程约340.3公里,车站203座。依照规划到2020年前将新增营业里程5千多公里,按照目前平均每公里需要员工60人的标准,未来1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需要专业从业人员将近30余万人。而保证线路开通运营后所需要的客运服务类和行车组织指挥类的运营一线技术应用型员工将至少达到10万人左右。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市场对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促使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没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学校也陆续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然而从很多用人单位的反映与评价来看,毕业生存在企业适应能力不足、实践技能欠缺、发展潜力小的问题。总结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实训室建设滞后,盲目招生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没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导致的学生内在素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因此,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的紧密连接,共同构建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设计与优化流程

(一)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确定高职层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开设之初就组建了由城轨运营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多次的现场调研、座谈交流,明确了高职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能熟练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掌握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接发列车、票务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技能并能够严格遵章守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总结出每个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各个运营企业制定的岗位职责、技能鉴定内容归纳出初始岗位、目标岗位、到职业生涯拓展岗位所必须的层次递进型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行成专业学习领域。行动领域是相关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是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的集中体现,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对象相同、工作任务关联的归类依据来划分行动领域。依此再将主要的行动领域归纳成适合教学组织实施的《城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城轨客运组织》、《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行车工作》、《城轨运营调度指挥》等5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四)为订单企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量身定制富有特色的课程。通过与订单企业的座谈交流,发现企业看重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增设了人文素质类和通识类的相关课程如《城轨专业英语及口语训练》、《普通话》、《服务礼仪及形体训练》、《世界风土人情》、《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相应的开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等课程。

(五)实现校企文化高度融合,提高企业实习、实践课程的整体比例。为实现轨道交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本专业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寒假就需要参加为期四周的《春运社会实践》课程,直接进入铁路客运工作第一现场同企业员工一起服务春运旅客。此外,还通过课程教学的现场实践环节设计,如分批在铁路或地铁车站现场实施《城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里的FAS\BAS设备认知单元、《城轨票务管理》里的售票作业标准程序单元等,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了解管理制度与作业流程,为今后的适应企业的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动态调整的过程,课程框架的搭建只是开始,后期将重点围绕教学情境或者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来真正实现“企业现场和实训室”、“工作过程与教学环节”、“现场师傅与学校教师”的相互衔接与融通。

参考文献:

[1] 姚和芳,首珩,周虹等.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调研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41-44.endprint

摘  要: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逐步设计与优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的整个过程。希望能够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教育的同仁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城轨运营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背景。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7个城市共拥有64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2008公里,车站970座。2013年共有12个城市新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10条,总计新增运营里程约340.3公里,车站203座。依照规划到2020年前将新增营业里程5千多公里,按照目前平均每公里需要员工60人的标准,未来1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需要专业从业人员将近30余万人。而保证线路开通运营后所需要的客运服务类和行车组织指挥类的运营一线技术应用型员工将至少达到10万人左右。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市场对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促使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没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学校也陆续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然而从很多用人单位的反映与评价来看,毕业生存在企业适应能力不足、实践技能欠缺、发展潜力小的问题。总结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实训室建设滞后,盲目招生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没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导致的学生内在素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因此,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的紧密连接,共同构建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设计与优化流程

(一)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确定高职层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开设之初就组建了由城轨运营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多次的现场调研、座谈交流,明确了高职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能熟练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掌握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接发列车、票务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技能并能够严格遵章守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总结出每个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各个运营企业制定的岗位职责、技能鉴定内容归纳出初始岗位、目标岗位、到职业生涯拓展岗位所必须的层次递进型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行成专业学习领域。行动领域是相关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是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的集中体现,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对象相同、工作任务关联的归类依据来划分行动领域。依此再将主要的行动领域归纳成适合教学组织实施的《城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城轨客运组织》、《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行车工作》、《城轨运营调度指挥》等5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四)为订单企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量身定制富有特色的课程。通过与订单企业的座谈交流,发现企业看重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增设了人文素质类和通识类的相关课程如《城轨专业英语及口语训练》、《普通话》、《服务礼仪及形体训练》、《世界风土人情》、《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相应的开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等课程。

(五)实现校企文化高度融合,提高企业实习、实践课程的整体比例。为实现轨道交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本专业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寒假就需要参加为期四周的《春运社会实践》课程,直接进入铁路客运工作第一现场同企业员工一起服务春运旅客。此外,还通过课程教学的现场实践环节设计,如分批在铁路或地铁车站现场实施《城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里的FAS\BAS设备认知单元、《城轨票务管理》里的售票作业标准程序单元等,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了解管理制度与作业流程,为今后的适应企业的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动态调整的过程,课程框架的搭建只是开始,后期将重点围绕教学情境或者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来真正实现“企业现场和实训室”、“工作过程与教学环节”、“现场师傅与学校教师”的相互衔接与融通。

参考文献:

[1] 姚和芳,首珩,周虹等.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调研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41-44.endprint

摘  要: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逐步设计与优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的整个过程。希望能够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教育的同仁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城轨运营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背景。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7个城市共拥有64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2008公里,车站970座。2013年共有12个城市新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10条,总计新增运营里程约340.3公里,车站203座。依照规划到2020年前将新增营业里程5千多公里,按照目前平均每公里需要员工60人的标准,未来1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需要专业从业人员将近30余万人。而保证线路开通运营后所需要的客运服务类和行车组织指挥类的运营一线技术应用型员工将至少达到10万人左右。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市场对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促使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没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学校也陆续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然而从很多用人单位的反映与评价来看,毕业生存在企业适应能力不足、实践技能欠缺、发展潜力小的问题。总结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实训室建设滞后,盲目招生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没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导致的学生内在素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因此,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的紧密连接,共同构建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设计与优化流程

(一)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确定高职层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开设之初就组建了由城轨运营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多次的现场调研、座谈交流,明确了高职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能熟练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掌握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接发列车、票务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技能并能够严格遵章守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总结出每个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各个运营企业制定的岗位职责、技能鉴定内容归纳出初始岗位、目标岗位、到职业生涯拓展岗位所必须的层次递进型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行成专业学习领域。行动领域是相关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是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的集中体现,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对象相同、工作任务关联的归类依据来划分行动领域。依此再将主要的行动领域归纳成适合教学组织实施的《城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城轨客运组织》、《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行车工作》、《城轨运营调度指挥》等5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四)为订单企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量身定制富有特色的课程。通过与订单企业的座谈交流,发现企业看重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增设了人文素质类和通识类的相关课程如《城轨专业英语及口语训练》、《普通话》、《服务礼仪及形体训练》、《世界风土人情》、《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相应的开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等课程。

(五)实现校企文化高度融合,提高企业实习、实践课程的整体比例。为实现轨道交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本专业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寒假就需要参加为期四周的《春运社会实践》课程,直接进入铁路客运工作第一现场同企业员工一起服务春运旅客。此外,还通过课程教学的现场实践环节设计,如分批在铁路或地铁车站现场实施《城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里的FAS\BAS设备认知单元、《城轨票务管理》里的售票作业标准程序单元等,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了解管理制度与作业流程,为今后的适应企业的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动态调整的过程,课程框架的搭建只是开始,后期将重点围绕教学情境或者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来真正实现“企业现场和实训室”、“工作过程与教学环节”、“现场师傅与学校教师”的相互衔接与融通。

参考文献:

[1] 姚和芳,首珩,周虹等.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调研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4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改革创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举措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