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培养

2015-01-08张强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高职英语

摘 要: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进行探讨,指出跨文化交流素质的培养是渐进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素质。

关键词:高职英语;跨文化交流素质;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42-02

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和本科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有其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指导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的提法为: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两者对比不难看出,大学英语对跨文化交际(cross cultural communicaitons)的要求明确清晰,而高职高专英语在这方面的要求则是模糊简略。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以培养“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高专英语的跨文化交流素质的培养亟待引起重视。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迫切需求

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人流物流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全世界有三亿人把英语视作第一语言),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通行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有的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日常交流需求。更为紧迫的是,随着我国部分强势产业(例如高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向国外技术输出的步伐加快,国家急需精通专业知识,并且熟悉所在国文化背景,擅长人际沟通的一线高技能人才。新形势下,如何突破原有教学大纲的条条框框,大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穿插跨文化素质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学生受教育平等权和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

高职高专和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只有培养类型的差别,没有高低之分。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来自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要想获得诸如出国游学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机会少之又少。在大学阶段,在作为必修课的高职英语课程当中获得大量的国外文化风俗的体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十分必要。高职高专中有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急切希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国家最近出台政策鼓励高职在本科层次办学: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那么学生在面临升学(例如考研)和进入本科高职院校学习的机遇的时候,如果在英语跨文化交际素质方面有所欠缺势必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三)学生健全人格和人文素质的基本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部分院校有压缩基础课课时的现象,这种“重就业,轻素质”的短时行为对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长效性造成了严重损害。大学期间正是人格和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又是素质培养的主渠道。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从而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世纪高技能人才夯实基础。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可行性

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有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习得离不开在异国的实地人文环境和情感体验。如何衔接课堂和实境地,如何将真实和虚拟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这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大挑战。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后语言实践是跨文化交际素质的生成环境,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当中的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可行性做如下分析。

(一)作为文化和思维载体的语言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范本

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应该延续中学英语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而应该重视文化差异的教学。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中国人在国外遭遇 cultural shock (文化冲突)的例子。之所以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生活、工作遭遇诸多不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英语教学不重视跨文化交际素质培养。素质在英文中准确的翻译是lifes qualifications ,顾名思义就是生活的资质,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应该成为一种内化资质。这样的素质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口号阶段,而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这种资质的养成是可以通过语言教学和实践实现的。比如在单词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穿插文化教学,而且可以深化中学阶段的单词教学。在讲“red”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举英国翻译大家大卫霍克斯翻译我国文化瑰宝小说《红楼梦》时候做的“技术处理”怡红公子贾宝玉被老先生翻译成greenboy ,原来“red”这个單词除了表示红色的意思以外还有“色情暴力”的文化心理学含义,因此老先生的处理不但不是笔误反而是妙笔。再可以进一步举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被翻译成《Raise the Red Latterns》,在国外观众中引起的不快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需要创造浸入式的语言环境

文化素质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中国,英语被定义为外语(foreign language),而不是像在某些国家那样被官方定义为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资源相对稀缺,要想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有必要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以“浸润”的方式进行文化素质培养能够“清楚地认识英语的结构和本质,能够预言,解释,改正和消除母语对英语学习可能产生的错误,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1]。

三、英语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培养路径

(一)在英语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利用发散思维,扩充文化知识

比如在讲Christianity(基督教)这个单词的时候就必须补充与宗教文化相关的知识,要进一步指出基督教的分支有Protestant(新教),Catholic(天主教)和Orthodox(东正教)。再如向学生解释如何翻译“对牛弹琴”这一带有中国文化典故的成语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翻译,一般来说他们会在如何翻译琴这个字的时候出现困惑,因为如果翻译成piano(西洋乐器钢琴)无疑十分可笑。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规避翻译难点,指出在西方文化经典圣经(Holy Bible)里面有一句现成的表达与之对应:“dont throw pearls before swine” (不要在猪猡面前抛撒珍珠)。这样既化解了翻译难点又扩充了文化知识。

(二)不放弃任何比较的机会

比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获得了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双重体验。 比如,中国人说一女子常用“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来形容,这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如堕云里雾里。而英国人的表达则十分幽默又大胆:she will break many hearts (她会使许多男人的心儿碎),这对于在文化心理上以含蓄著称的中国人来说恐怕也是难以接受。以上的例子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从语言习惯本身进行比较,比如说,“味同嚼蜡”西方习惯说as dry as sawdust ( 味同嚼木屑),也就是说语言习惯本身也体现了某种文化或思维上的差异。因此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语言表达,并且牢记于心,形成自动反应。

(三)利用MOCC这样全新概念的教学系统进行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培养

慕课实际上是一个远程教育开发系统,通过流媒体技术实现对相关视频的网上播放,用户不需要下载客户端,只需要网页即可观看视频[2]。由于慕课课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课前“听课”准备大量资料,这就为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前提可能。教师完全可以预设文化方面的相关问题,交由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对文化知识点充分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或者设置“闯关游戏”这样的互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慕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慕课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语言-文化习得”场域。在这个场域中,老师扮演编导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完成虚拟的跨文化交际,实现情感、信息、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换,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接入实际场景,及时矫正,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四)利用第二课堂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培养

英语第二课堂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英文影视欣赏和英语角等。在实施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比如在英文影视欣赏活动中,既要提供时兴英剧或者美剧这样最鲜活的语言文化资料,又要提供像《乱世佳人》这样的经典影像,在国别的选择上也要兼顾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英联邦国家。英文影视欣赏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观影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背景资料准备工作,在课后可以进行模拟表演这些活动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的认知。配有外教的英语角活动是十分宝贵的跨文化交际和体验。英语角活动应该提前做好计划,有意识地提供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话题,比如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要与外教提前做好交流工作,并且可以安排外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来阐释相关文化知识点。

四、结语

英语跨文化交际是项艰巨的任务,有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该视为“外语教学的高级目标”[3],跨文化交际的艰巨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质,从最细微的地方做起,逐步养成,最终内化,使得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能够应付自如,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达成个人甚至是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更有利于我國国家文化软实力(cultural softpower)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5):105-107.

[2]杨倩.“慕课(MOOC)”时代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39-40.

[3]张红铃.跨文化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93.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张强(1981-),男,江苏南通人,助教,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责任编辑:张 )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高职英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