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2015-01-08张春玲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活动,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他们优秀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性发展的课程。通过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分辨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探讨,分析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思维可视化技术
在现实的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存在公开课反响十分热烈但是常态课却是一片冷清的现象。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十分无趣,通过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领导和教师需要改变自身落后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让品德和社会学科的课程脱离枯燥和无趣,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概述
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图示和相关图像软件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路径,通过传播、存储、显示等现代技术将图像展现出来。思维可视化技术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在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一)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学生的发展当中才能实现。但是随着品德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其内容更加宽泛、复杂程度也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目标出现偏差,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向知识型社会课程转化。而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1、运用思维导图,把握教材的整体目标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的教材中,通常分为几个单元的学习,每个单元都会反映不同的生活问题,他们之间紧密联系。而每一个单元分为几个主题,每个主题花费不同的课时进行学习。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以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为基础,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和三维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教师也不容易在教学中出现目标偏差。
2、使用思维导图勾勒每单元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以教材为例,通常品德与社会会学科课程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是并列的体系,分为三到五章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打破这样的顺序,将教材融汇贯通、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给学生们列出提纲,学生可以根据提纲进行教材的预习,有效的将品德教学与知识的教学相结合。
(二)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1、思维可视化技术在预习中的应用 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促使学生对书本进行预习,让学生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积极地提问、回答,感受到学习品德课程的乐趣。如在学习“我当志愿者”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网络等途径了解志愿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看看每个国家的志愿者的区别,网上有哪些闻名的志愿者、都参加了哪些志愿活动等。安排在电教室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每个人搜索到的信息,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探究学习中的应用探究性的学习是当前教育提倡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探究性的教育不仅仅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开展辩论赛、以及情景表演的方式。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让学生们整理收集的信息、对素材进行加工,最终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在学习旅行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对于不同国家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感兴趣,教师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图示的整理,展示给学生。旅行过的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家共同讨论旅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首先从书本联系到生活实际,接着由问题牵引将实际和品德课程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习由知识的层面深入到思维、甚至是行为的层面,师生共同思考,探究思维碰撞出火花。
(三)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彰显教学成效
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对学生的思辨思维进行锻炼,如在学习网络技术的课程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网络技术,分析网络对于社会发展的利与弊。如让学生讨论网络为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又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好的现象,在实际中看到过什么样的例子。使学生在接纳他人的思维过程中学会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并将这样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对学生的评价同样可以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教师不仅仅利用只言片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总结,可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让评价更加的生动和具体,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某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教师可以结合生动的图像,展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他的同时还能启发其他的同學;同时提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家长和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因为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评价对于学习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评价作为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在其中感受喜悦或者失落,然后不断的反省和进取。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也会逐渐的成长和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得到良好的塑造,品格更加坚韧,实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他们辩证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
[2] 万秀英.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成才之路,2014,(29)
作者简介:张春玲(1978-),女 ,中国吉林四平,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