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探讨
2015-01-08张铁芙
张铁芙
【摘 要】伴随2008年、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上市公司已经率先实施和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其他企业也积极参照并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得以全面启动并推广,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可靠的财务报告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到广泛认可。经过多年政策指引和基本规范的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项目,其作用也日趋重大。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阐述,及内部控制五个主要构成因素的探讨,将其对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并结合日常操作的经验,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靠性
自2012年起,伴随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企业的推广施行,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改善、对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合理性的促进、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等,得到管理层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完善,作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于财务报告质量可靠性的意义,也日益被管理层和外部公众(外部投资者、外部审计、外部监管机构等)所认同。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概述
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SEC定义为“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者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合理保证的控制程序。
1.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
(1)保持详细程度合理的会计记录,对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情况准确公允地反映。
(2)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进行必要的记录,从而使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经过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合理授权。
(3)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的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提供合理保证。
2.该具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实施,具有以下积极指导作用:
(1)明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作为公司经营的首要执行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承担直接责任,而董事会、管理层承担间接责任;进而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财务造假行为,避免舞弊事件发生后责任认定时出现的相互推诿和责任转移现象。
(2)扩大了管理层授权的保证范围;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势必要求所有影响财务报告的事项,都应该经过公司管理层的合理授权,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者的责任,为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等提供了依据。
(3)强调防止舞弊的重要性;将防止舞弊作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治理态度上,都再次明确从公司内部防止舞弊以达到科学治理的目的。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关系分析
1.有利于完善公司针对财务工作的治理结构
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责权不清晰,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所引起。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树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明确职责,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和制衡机制;同时,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会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保障内部控制功能的执行,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良好运行。
2.有利于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财务报告的编制也是一系列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等过程,其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势必需要内部控制体系来为其保驾护航,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在公司治理的种种渗透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形成对公司生产流程、经营流程等有效控制,从而为财务报告生成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3.有利于公司财产的真实、完整
公司财产作为企业进行正常生产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公司管理层必须通过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妥善控制管理。例如,根据机构和岗位设立权限,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让舞弊现象不复存在;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系统,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性等。
4.可靠的财务报告是良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反映
作为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财务报告在内部控制的约束下,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数据加工并最终形成报告成果,其可靠性的高低,也反映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控制的效果。
三、完善内部控制,提高报告质量
1.完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治理结构,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制衡机制;强化外部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约束力;建立包括全面预算、薪酬绩效评价、内部审计稽核和全面风险管理等专业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为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其次,深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将之持续的应用到日常经营活动中,让每位员工都具有风险管理理念,适应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作用。
再次,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于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鼓励其通过后续教育、自我学习等多渠道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为其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从而通过个人素质的提升,更加有效的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最后,强化企业文化中关于内部控制的教育,通过科学的培训、招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和保持必要的内部控制理念和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管理职员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其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使其认识到保证财务报告质量是每个管理职员的共同责任,其能否将内部控制要求切实的执行,对于整个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将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区分,制订“业务管理规定、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操作规范”在内的内控体系,涵盖职责分离、适当授权、双重稽核的执行标准,以便员工能够按照既定标准处理各项业务。
其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寻找业务流程中关键风险控制点,并对其施行“双重稽核”的确认体制。通过将上述风险控制管理的书面化,明确各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内容、操作频率、稽核必要性,并据此对关键管理者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增强其自我约束力,促进其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最后,以监督检查为保障,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完善内部审计功能,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执行情况和程序设计修正意见,从而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重视内部控制评估和报告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意味着其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针对内控体系所存在漏洞的报告,对于整个公司治理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当局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首先,管理当局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做出评估,并表明其对财务报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无重大不利影响。管理层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下,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确保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和完整执行,通过评估报告的形式,对于内控情况做出的保证或承诺,从而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其次,通过自我评估,遵循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体制,通过具体的审计程序和抽样方法,借此来发现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并会同企业相关的管理者,对于风险进行承担能力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最后,内部控制报告的出具,在外部审计中也愈加给予重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规定,在财务报告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下列重要因素: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以及其对客观性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等。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也会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标准。
总之,科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提供重要保障,而财务报告可靠性是实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工具、手段,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的反映;伴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将会不断完善,财务报告可靠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5.2
[2]孙光国,莫冬燕,杨金凤.基于共同理论视角下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之关系研究.财政监督,2012.04
[3]安春明.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09期
[4]李榕芳.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