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2015-01-08吴睿
吴睿
【摘要】德国学者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开启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引领高等教育理念的提升。文章在分析德国传统高等教育理念、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变迁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念 洪堡思想
【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43-02
德国高等教育兴起的起源来自于创办柏林大学的洪堡。洪堡以他当时对高等教育独到的思想与理念,创办了柏林大学,开创了柏林大学的精神,开启了现代大学建立的先河,为德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宏伟蓝图的规划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与贡献。
一、德国传统高等教育理念
19世纪的德国传统大学观也就是洪堡的思想,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大学的任务。大学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这里的科学,是“纯科学”。大学不仅仅是教学,它担任的更重要的角色是进行科学研究,追求知识与真理。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领域中提升了自我的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达到全面发展的境地。大学并非从事专用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2.大學的组织原则。即建立在纯科学理念上的寂寞与自由。“自由是必须的,寂寞是有益的。”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学问。3.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寂寞与自由能促进大学的繁荣,而繁荣的大学及发达的科学正是国家利益所在。国家与大学目标利益是一致的。
二、德国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变迁
当代,德高等学校依然重视科学和学术的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并加强与政府联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其他特点。
1、扩大教育平等机会。首先,政府实施高等教育免费政策,这能让贫困家庭的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拓宽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除了具有“普通中学、文理中学和综合学校等”毕业的学生具有申请高校的权利之外,其他一些具有“高等专科学校”入学资格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继续深造,然后可以申请高校入学资格。3.扩大妇女受教育机会。1998年的《高等学校总纲法》不仅把照顾有子女的学生的特殊需要、保障高校中男女平等权利写进高等学校的任务条款(第2、3条),而且在有关学生考试的间题上充分考虑到了母亲的权利(第16条)。[1]
2、加强学术与职业的联系。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科研,不带有功利性。德国传统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实行“硕士--博士”两段。硕士之前的年限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学生拖延学习年限,增加家庭、学校和社会负担成本。一方面,现代高等教育更加重视教育的实用性,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就接收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熏陶。进入高校后,进行基础教育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学习,这样为社会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如果成绩优秀,同样可以申请普通高校进行学习。这样,既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此外,德国高等教育也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和加强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新的教育理念还表现在促进农民就业上,由农业职业学校、农业专科学校、高级农业专科学校、高等农业大学等构成的德国农业教育体系,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农民获得农业从业资格。[2]
3、实施“宽进严出”政策。德国大多数学生只要获得高中毕业或者职业学校等毕业资格,即可申请到高校读书。高校实行全日程排课,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休息时间不长,考试内容多,形式复杂。如果不努力,难以拿到学分。在德国,硕士前有几年的学习,如果在第二年后,没有通过硕士资格考试,是无法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的。1993年3月前德国总理科尔在联邦议会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德国大学生的平均辍学率为27%,在某些专业高达50%。[3]
4、实行“教授负责制”。教授的主要责任不是教学,而是科研。教授的职位有限,地位高,不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人便可当教授的。同时,教授可以选择他的助理,可以是博士(非他学生)和其他老师。教授授课的教材是参考书目,没有指定教材。教授培养博士也要进行科研。博士要预约,才能和教授交流。本科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和教授交流。
三、德国高等教育给我国的建议与启示
1、“宽进严出”政策,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德国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多,但是能把握机会的只是一部分。德国淘汰率高。国家重视大学生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真正服务于社会的人才。我国“严进宽出”的政策,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专心学习,抱着“60分万岁”心理,虚度大学时光。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也纵容大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心理。我国应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培养真正有知识、有能力、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2、平等的教育机会权利。德国不仅免费教育,而且还拓宽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在我国,应该对那些成绩突出,却因学费上不起大学的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资助。此外,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的子女,可以放宽条件,成绩合格,可以申请大学。
3.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针对市场供求情况,可以让职业学校培养一些技术人员,然后推荐他们或者参加考试进入高等学校接受基础知识的教育,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可以让一些职业意识强的学生,参与到职业学校中去,接受教育,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 胡劲松,周丽华. 传统大学的现代改造—德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改革政策评述 [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 孙士海,宋华明.德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变迁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51.
[3] 刘兴国,吕方明 ,梁晶.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J].教育探索,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