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设计
2015-01-08高彦鑫
高彦鑫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07)
1 概述
1.1 桥梁工程概况
佛山市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位于西江干流,跨径布置为(78.5+4×82.6)m上承式钢筋混凝土肋拱桥+(2×11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5×79+68.2)m上承式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桥面总宽 12.56 m。主桥上部结构为净跨径 100 m、矢跨比1/4、拱轴系数m=1.175 6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主拱肋采用哑铃型断面,总高度为2.1 m,两根中心距为1 250 mm的φ750×10 mm钢管用厚度为10 mm、宽度为600 mm的钢腹板相连,钢管内、灌注混凝土。吊杆采用109根φ5高强碳素钢丝,外套钢管。其桥面系由吊杆横梁和行车道T梁组成。
两个主通航孔与引桥的交界墩即6#、8#墩为沉井基础,7#主墩为高桩承台基础,桥墩为空心墩。沉井基础和桩基础均嵌入砂岩和泥岩交互岩层。
1.2 主桥主要病害
(1)主桥桥面系下的拱肋横梁有局部的防护涂料脱落,钢管锈蚀。
(2)部分吊杆上锚头外露,吊杆上端预埋钢板锈蚀,吊杆混凝土护体破损,开裂。
(3)主桥桥道T梁横向连接为铰接,横向刚度较弱,铰接处混凝土病害较多。
4)吊杆横梁有少量裂缝;横梁端部吊杆封锚混凝土有多处封锚混凝土脱落、开裂。
2 桥梁结构分析[1-4]
鉴于上述病害,在考虑基础现状冲刷情况下,对桥梁进行结构分析,包括桥跨结构的变形验算,吊杆验算,结构稳定性分析,拱肋、吊杆横梁、桥道T梁等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力验算。
整体结构分析模型采用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全桥由440个节点和768个单元组成,模型见图1。
图1 有限元模型
2.1 结构变形验算
计算挠度时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4.2.3条规定:对于拱桥,以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计算的上部结构最大竖向挠度不应超过L/800。根据《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钢管混凝土主拱在车道荷载(不计冲击力)作用下的最大竖向挠度(正负挠度绝对值之和)不应大于L/650。由表1可见挠度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表1 汽车-20作用下桥面竖向挠度验算
2.2 主要受力构件计算分析
(1)吊杆验算
旧吊杆采用109φ5碳素钢丝,由计算结果可见,在不考虑吊杆锈蚀的的前提下,其安全系数为2.62,满足规范要求。考虑该桥通车运营超过20 a,考虑对吊杆进行更换处理。新吊杆采用OVM.GJ15-17钢绞线。验算结果见表2、表3。
表2 原吊杆应力验算
表3 新吊杆应力验算
旧吊杆最小安全系数为2.62,对应荷载组合为组合III。
新吊杆最小安全系数为3.4,对应荷载组合为组合 III。
(2)吊杆横梁、拱肋、桥道T梁验算
经计算分析,吊杆横梁在恒载+汽-20组合工况作用下,抗弯承载能力与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在恒载+挂100作用下,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但拉应力最大为7.24 MPa,不满足85规范对B类混凝土限定的6.48 MPa要求。拱肋压弯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桥道T梁承载能力和抗裂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4 桥跨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
2.3 结构稳定性分析
根据对计算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得到该桥的临界荷载系数及失稳模态,见表4。拱桥在恒载+汽20工况下一阶失稳模态的稳定系数为3.75,少于规范要求的4;且前五阶失稳均为拱的面外失稳,第六阶失稳为纵向失稳。面外失稳先于面内失稳,表明该拱桥的横向稳定较纵向稳定差,且其自身固有频率较低,从而使得该桥在低频干扰荷载作用下易发生侧向失稳。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增加拱上斜撑加固,提高拱桥横向稳定性。常用的横撑形式有:一字型横撑、K字型横撑,X型横撑及米字型横撑等,本桥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横撑设置,对结构在恒载及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屈曲稳定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桥跨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
由表5比较得出,桥梁横撑的不同组合对稳定的影响很大,一字撑对桥梁的横向刚度影响最小,K撑和米字撑能够显著提高横向刚度,从而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考虑桥梁景观效果,采用桥面增设4道K撑的方案;增加斜撑后,恒载、恒载+汽20的一阶稳定系数分别提升至11.9、10.04,符合规范要求。其中,第一阶失稳模态均为拱的面外失稳,第二阶失稳模态为拱的面外失稳和桥面扭转失稳,第三阶失稳模态为纵向失稳,整体刚度分配较合理。
3 加固设计方案
3.1 加强主拱圈横向联系
考虑到该桥拱肋稳定系数较低,本次加固对钢管拱肋增设了K形支撑,即在原有“一”字形横撑的基础上增加斜撑,新增斜撑的钢管型号为φ600×8 mm,分别与原有拱肋的上、下弦钢管相连,见图2。
图2 新增斜撑平面布置图
3.2 吊杆更换
原设计吊杆由于设计缺陷导致吊杆检查及更换难度较大,根据2011年常规检测报告,第6孔下游侧的5#吊杆索力与上一次检测相比变化了6.32 t,变化幅度约为11%。同时鉴于多数吊杆基本达到了使用年限,故本次加固考虑更换全部吊杆。其主要施工工序为:兜吊体系制作及安装;旧吊杆拆除;新吊杆安装、张拉;新吊杆调索。新吊杆采用OVM.GJ15-17钢绞线整束挤压吊杆。
3.3 加强桥道T梁横向连接
全桥桥道T梁横向连接为铰接,横向刚度较弱,铰接处施工质量较差,混凝土病害较多,导致桥面铺装在T梁纵向接缝处产生较多的反射裂缝。为加强横向联系,对铰缝中心线两侧横隔板及T梁翼缘各凿开20 cm宽,补焊钢筋后浇筑一道湿接缝,使T梁横隔板形成一个整体,见图3。
图3 T梁横隔板增加湿接缝处理示意图(单位:cm)
4 结语
通过对该桥的加固,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对于现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吊杆,应进行定期检查,对锈蚀严重的吊杆应及时更换。
(2)拱肋横向联结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有较大影响。K撑和米字撑对结构稳定的提高要明显优于一字撑,实际工程中应考虑稳定及景观的需要,合理布置横撑的形式。
(3)对于横向联系较弱的现役拱桥的桥面结构(如T梁),应考虑加强其横向联系,从而减少横向连接部位和桥面铺装病害。
[1]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2]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王国鼎,钟圣斌.拱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