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给予不同剂量抗癫痫药治疗清晨或夜间癫痫发作患儿的疗效观察

2015-01-08卢鋆锋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佛山528231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7期
关键词:抗癫痫脑电图酸钠

卢鋆锋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231)

小儿癫痫为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针对癫痫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属于较为常用的一种[1-3]。在药物治疗癫痫患儿的过程中,为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对于个体化剂量的控制极其重要[4-5]。本研究探讨了针对清晨或夜间癫痫发作患儿,夜间给予其不同剂量抗癫痫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60 例癫痫患儿。纳入标准:均符合2010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标准[2];所有患儿癫痫发作的时间均在清晨或夜间;年龄5 ~13 岁;之前均未服用过任何其他治疗癫痫的药物。排除标准:非癫痫性发作;同时患有肝、肾、心脏、甲状腺及血液系统疾病;磁共振或CT 检查显示有血管畸形、占位性病变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依从性差,难以执行临床控制要求。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院时间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 例患儿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年龄5 ~13 岁,平均(7.5±2.1)岁;全面性发作19 例,局灶性发作11 例;脑电图正常13 例,脑电图异常17 例;有家族病史8 例;发作频率基线为1 ~2 次者17 例,>2 ~7 次者13 例。对照组30 例患儿中,男性11 例,女性19 例;年龄6 ~12 岁,平均(7.3 ±2.5)岁;全面性发作18 例,局灶性发作12 例;脑电图正常14 例,脑电图异常16 例;有家族病史6 例;发作频率基线为1 ~2 次者14 例,>2 ~7 次者16 例。2 组患儿性别、年龄、发作类型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患儿均给予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片(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426),起始剂量为10 mg/(kg·d),按照每周5 ~10 mg/(kg·d)的剂量逐渐增加,直至有效维持剂量,即20 ~30 mg/(kg·d)。均1 日给药2 次,按照日常作息时间服药(分别为夜间睡觉前1 h 和清晨),2 次服药的时间需间隔12 h。对照组患儿夜间给药剂量与清晨给药剂量相同,观察组患儿夜间给药剂量则为对照组的2 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儿治疗后3、6 个月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疗效评定标准:控制:患儿治疗后癫痫完全没有发作;显效: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发作频率减少50% ~74%;无效: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加重或减少<50%[6]。总有效率=(控制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治疗3、6 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患儿治疗6 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儿治疗3、6 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linical efficay at 3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of two groups[cases(%)]

2.2 2 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30 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其中头痛1 例、注意力不集中1 例,体质量增加2 例。对照组30 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6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嗜睡2 例、头痛1 例、体质量增加1 例,转氨酶升高2 例。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可能是:丙戊酸钠属于口服药物,服用后1 ~4 h 便会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夜间加大给药剂量,药物会在夜间出现峰浓度小幅升高的情况,达到有益的血药浓度高峰[7];夜间癫痫发作患儿睡眠结构紊乱,加大夜间给药剂量后利于安眠,减少了觉醒时间与次数,睡眠结构得以稳定后癫痫放电与临床发作频率便会降低[8-10]。

综上所述,针对夜间或清晨癫痫发作的患儿,于夜间加大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的剂量,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降低日间嗜睡的概率,对于癫痫的控制较为明显,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李烈权.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8):631-632.

[2] 凌云,石军锋.130 例儿童癫痫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4):53-55.

[3] 高静云,王颖慧,杨莉,等. 中国新诊断癫痫儿童首选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2-47.

[4] 李艳梅,黄志,吴惧,等. 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与CYP3A4* 1G 的相关性[J].重庆医学,2013,42(3):263-265.

[5] 刘砚韬,张伶俐,黄亮,等. 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1):99-104.

[6] 窦彩绘,刘绍明,孙绪芳.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经抗癫痫治疗后脑电图发生演变2 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849.

[7] 余璐,何娜,刘晓蓉,等. 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疗效及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α1 亚基基因突变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8):516-522.

[8] 别毕洲,王东军.VNS 在抗癫痫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 海南医学,2010,21(17):117-120.

[9] 郭丽冰,吴志刚,李济田,等. 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比较[J]. 海南医学,2013,24(13):1895-1897.

[10] 赵玉武,郑惠民,丁素菊,等. 抗癫痫治疗对结节性硬化致癫痫患者智能改善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42-2443.

猜你喜欢

抗癫痫脑电图酸钠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聚丙烯酸钠/CMC复合糊料的制备及其印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