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

2015-01-08沈娟

政工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大数据时代官兵

●沈娟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

●沈娟

近年来,“大数据”话题被广泛热议,“大数据时代”被视为继工业革命、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时代转型,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带来了新的变革。政治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一、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产物,具有4“V”基本属性,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将呈现“资源丰富、预测精准、评估科学”等一系列新的显著特征。

一是教育资源极大丰富。近年来,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类信息系统、互联网、政工网、局域网、数据库等软硬件建设不断升级完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案、课件、视频、图片等数据信息极大地丰富。特别是青年官兵利用业余时间上网用网,在军网论坛发帖留言,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时刻都在产生积累着体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数据元。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与官兵思想动态紧密相连,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有规律性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挖掘和整合运用,就能成为各级政治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是分析预测更趋精准。“大数据”帮助人们不局限于因果关系,广泛探寻相关关系,其所强调的分析预测功能,就是从巨量的、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特点规律,进而“预知未来”。这一点对政治工作者很有启发,毕竟在一些情况下,知道“是什么”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比如,一名政治教员在考虑究竟是选择演讲比赛还是读书活动来作为某次主题教育的配合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他发现官兵对演讲比赛的兴趣更大、效果更好。于是他果断决定开展一次主题演讲比赛,而完全不用考虑究竟为什么。这种“大数据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是效果评估更加科学。长期以来,如何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直是一个难点,其原因在于教育效果往往以精神成果的形式显现,而精神成果是难以量化的,只能从总体上做定性的分析判断。比如,评判某位政治教员的授课水平,过去主要依靠专家听课打分,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假设官兵的体验,而忽视了官兵的真正体验。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官兵的体验经由分析处理变得可视——受众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什么问题面前皱眉头,在什么时候记笔记,思想“开了几次小差”等等。这些数据完全是在官兵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观察、收集的,直观地反映了官兵听课的状态。以此类推,运用大数据方法有助于客观地评估教育的效果。

二、主动更新“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观念

《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认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政治工作者要研究“大数据”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革,深入分析其作用机理,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更新思维观念。

一是确立系统思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不是现在就有的,而是几十年来部队实践积累的再创新。当前,不少政治工作者对“大数据”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系统,片面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从我军历史发展进程中剥离出来,失去了“大数据”全域性、广泛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如果离开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就失去了坚实的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迷失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建设,要确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既要适应当代社会深刻变革和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要求,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融会贯通到“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中,丰富时代内涵,创新表现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系统性连续性中不断改进提高。

二是确立精确思维。“大数据”与以往数据处理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改变了“样本代替整体”的传统处理方式,通过对全时域、全维度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分析结论,极大地提高了结论的准确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是人,要始终紧紧围绕官兵实际想问题谋对策。宏观上,要用“大数据”揭示群体的思想特征,深入了解掌握官兵“业余时间干什么、平时上网看什么、相互之间聊什么、外出购物买什么、家书短信写什么”等各种行为数据,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把握官兵的行为规律,精确分析官兵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微观上,要用“大数据”清晰地揭示个体思想行为状况,加强对每名官兵家庭成员、经济状况、成长经历、婚恋情况、性格爱好、健康指数等各种自然数据的采集掌握,建立系统完备的“兵情数据库”,为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依据,实现教育的“私人定制”和“精准点穴”。

三是确立前瞻思维。要紧扣“大数据”分析预测这个核心,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预前设计,科学预测不同层次类别、时间阶段、任务进程等方面官兵的思想反映,进而调整教育计划、内容,制定预防措施,提高教育实效。比如,通过对新兵下连、老兵退伍、寒暑季节、演训阶段等时期官兵的动态行为、话题偏好、思想倾向、关注热点等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预知官兵思想反映和行为特征,从而为实施有效管理、进行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

三、积极改进“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大数据时代,通过创新数据使用方式,探索数据交叉复用的巨大价值,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财富。政治工作者要着眼效益最大化,适应“大数据时代”新要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质量效益。

一是推开个性化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无二的世界”。青年官兵的思想境界、认知水平、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各不相同,过去那种一人讲、大家听,一锅煮、大呼隆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官兵的思想行为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从兵情档案入手,合理确定施教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为官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要针对不同心理状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因时施教。

二是倡导自主式学习。“大数据”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教育者精力不足、教材资源短缺、教育时空受限等客观矛盾问题,为官兵自主式学习提供了前提基础。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摒弃“我讲你听”的被动灌输式教育模式,把重心调整到引导官兵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上,开展“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等活动,充分激发官兵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官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人。

三是善用网络平台力量。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继续推进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断升级完善各级政工网、局域网,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互动渠道,构建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依托网络平台,探索实践军队“慕课”模式,选调“四会”优秀政治教员集中筹备制作讲稿、实例、图片、视频等,共同打造精品课程,实现全网集中、全时同步、全员覆盖、全军共享,大力营造教育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大数据时代官兵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光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忠于党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修“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