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档案数字化实践与建议

2015-01-08高建忠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人员

李 晨,高建忠,杨 扬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 710077)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由传统档案过渡到数字档案,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国家档案馆在2000年制定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了要“加快档案现代化进程,加快现有档案数字化进程”。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许多地方单位都开展了档案数字化的实践工作。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对所属各单位的档案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要求在国家“十二五”计划末,各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率要达到馆藏的80%。按照该要求,我单位从2013年底开始,通过业务外委的方式,进行了历史档案集中数字化转化工作,截至目前数字化率已达到90%。本文就我单位在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做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问题解决对策提出了建议。

1 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

简单来说,档案数字化转化就是把纸质文档,通过扫描、照相、录入等方式将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形成电子文件形式,以方便检索、查阅和维护,节省物理存储空间。

1.1 有效保护历史档案

由于历史档案年代久远,保管条件有限,许多历史档案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虫蛀、霉变、发黄、残缺、污染、字迹模糊等情况严重,用户对档案的利用也容易造成历史档案的破损和遗失。通过档案数字化的转化,可及时抢救历史档案,使其避免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1.2 增加保管途径

传统档案采用库房进行物理存放,虽然有“八防”措施,但一旦发生不可抗拒的灾难事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之后,可通过磁盘、光盘、磁带等多种介质存贮,而且可以方便地实现异地、多地备份,提高了保管安全度。

1.3 节省物理存放空间

企业的档案产生历史久远,各类档案数量巨大,尤其是一些非永久性档案的增多,需要大量的库存空间。档案数字化转化后,可以及时将非永久性存档的纸质档案进行清理,节约物理空间。

1.4 方便档案利用

档案数字化转化后,档案的借阅、查阅和利用,从“物流”转变为“信息流”,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借阅和利用,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率。

2 历史档案数字化转化实施

我单位共有可转化档案1.4万余卷60余万页。为确保安全、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档案数字化转化工作,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从专业化、规范化和流程化的角度,对转化过程进行了认真地组织和实施。

2.1 专业化的设备和人员是基础

历史档案数字转化过程中,配置了12台零边距高速扫描仪、零幅面图纸扫描仪等专业设备。同时,对配置的操作人员进行了档案装订、保管以及电脑相关软件使用等基础知识考查,确保其具备从事档案拆装、图像扫描和处理的必备技能。

2.2 规范化的管理是保障

为了管理方便,档案管理部门单独辟出场地用于档案数字化转化工作。场地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并且在工作期间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所有从事档案数字化转化的人员均签署保密协议,现场采取分区作业,按照功能分为整理拆装区、著录区、扫描区、图像处理区、数据挂接区、质量检查区等。制定了“数字化加工安全保密制度”“数字化加工流程”“数字化加工现场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在现场做到“制度上墙”。数字化转化工作结束后,在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督下,对所有数据进行安全备份,并对全部电脑实施低级格式化后方可允许撤离。

2.3 流程化的作业是手段

数字化加工流程,一般是由档案提取、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纠错等步骤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图

(1)提取档案。根据提供的扫描档案的纸质明细清单,做好交接登记

(2)档案整理。对需要整理的档案进行拆订、分类(需要扫描及不需要扫描两大类)。

(3)档案扫描。用高速扫描仪对需要扫描的档案资料进行扫描。扫描后的影像文件按指定的命名要求存到服务器上,以方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4)图像纠错。对已扫描的文件进行页数和图像质量检查,并进行纠偏、去黑边的工作,如发现有漏扫或需要以灰度补扫的资料做好补扫登记。

(5)档案补扫。通过图像纠错步骤所做好的补扫记录,进行补充扫描。

(6)装订还原。装订还原已处理完成的档案资料。(7)归还档案。根据提取档案时的交接清单归还实物档案。(8)原文挂接。扫描文件的存放目录与数字化软件系统的目录数据一一对应,发现有错误的返回上一步骤重做。

流程化的作业,确保了档案数字化转化工作的流畅性和工期要求。

3 档案数字化的经验总结

3.1 数字化转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1)质量和效率问题。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属于后勤部门,人员少、投入经费不足,在管理体系中不受重视。因此,仅靠档案管理人员实施大量历史档案的数字化难度非常大,况且也难于保证质量和进度。可以通过委托专业公司(承包方)来实施这项工作,但是在工作过程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与承包方积极沟通。例如,我单位在数字化加工时,承包方为方便工作量统计,提出一人进行一类档案的扫描。而我单位从档案复原安全角度考虑,应该按类、按年代扫描。经协调,承包方接受了要求,避免了档案复原质量漏检;②加强质量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统计,抽查数字化成品,监督现场工作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2)原始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问题。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必然需要对原始纸质档案进行拆卷、加工和重新装订,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档案不可逆的变化或损坏。因此,对负责拆装的人员技能、拆装程序等都必须注意严格控制;另外,档案数字化过程还涉及保密性问题,应对从事数字化操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并签署保密协议,规定保密责任。工作完成后,对需要带出现场的电脑文件进行彻底删除,确保不失密。

(3)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认识误区。企业的档案数字化转化经常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大兴土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另一个极端是思想中认为档案管理不重要,数字化更没必要,是烧钱的行为。这两种误区都影响档案数字化及其有效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应让领导人员充分认识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合理规划,用合理的花费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

3.2 数字化档案保管与利用中的问题

数字化的档案虽然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1)保管问题。对于采用扫描方法进行数字化的历史档案,一般存放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但由于材质性能原因,存在失效期限。光盘遇热或弯折就会失效,硬盘受磁场的影响也会消磁,因此每隔若干年,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新备份。

(2)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化档案由于其获取便捷、携带方便的特点,因此也就造成了分发范围控制问题和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对于分发,应严格控制借阅、复制流程,对于敏感性的档案建议不上传附件,以方便控制;信息安全涉及到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控制,应有完善的措施和手段,如防火墙、加密、电子签名、权限控制等,防止非法入侵和不当使用。

4 结束语

(1)在历史档案批量数字化转化中,应本着专业化、规范化和流程化的原则,建议委托专业公司实施,以确保质量和效率。

(2)应充分认识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但也要在数字化档案的使用范围控制和信息安全方面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

(3)档案数字化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应加快实施网上借阅、远程借阅等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1]史江,秦慧,赵德喜.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业务外包问题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0(1):37-40.

[2]王璐颖,轲鑫.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保密控制[J].档案学研究,2011(4):68-70.

[3]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1(6):54-57.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数字化人员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数字化制胜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