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化政策之比较
2015-01-07毛嘉波
毛嘉波
摘 要: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和兴亡,从当权者的文化政策中可以反映政治情况。该文就秦皇汉武时期的文化政策进行异同之比较,引发一些思考。
关键词:秦皇汉武;文化政策;比较
1 秦汉两朝的文化政策
(一)确立官方哲学
官方哲学,指的是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所采取的指导思想,也可以理解为统治者所提的社会主流思想文化。
秦始皇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把法作为治国之本,主张“立法度,形法治,任狱史,言行罚”秦始皇时期制定的法律条文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伤。……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同时,为了贯彻法治,秦始皇还建立了以法吏为基础的官僚体系。是否通晓法律是秦朝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之一。秦始皇的臣子吕不韦、李斯等都是精通法律的典型。
而汉武帝则是以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逐渐取代了汉朝的“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罢免各家传记博士,儒学的地位上升到国学的高度,相反,其他学派的学说遭到了打压。同时,汉武帝从儒生博士中按其学习儒家经典的成绩选拔做官,为儒生进入汉朝的官僚集团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图文政策
秦始皇的图文政策,主要有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焚书”了。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上谏分封同姓王,这一建议在当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秦始皇也并没有采纳。李斯上书说,“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于是秦始皇颁布了焚书令。这一举措的本意是想借此统一刚统一的帝国的人民思想以保证统治,但是这一措施使中国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给后人研究秦代以及之前的历史带来困难,最重要的是破坏了诸子百家自由探索的精神与氛围。
而汉武帝在图文政策上,则恰恰相反。“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武帝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创办国家和宫廷图书馆、档案馆,将搜集到的遗书收藏起来,使整理搜集遗书制度化,并在郡国和民间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三)教育教化
关于教育教化方面,秦始皇采取了“禁私学”。秦朝以“法”立国,法家韩非子就说过,“则士有二心私学也,焉得无深虑,勉知诈与诽谤法令以求索与世相反者也,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私学如果不禁止,就容易使知识分子产生二心,与统治者意愿相悖。在禁止私学的同时,秦始皇任命李斯等人编写学校教科书。秦始皇还设“三老”掌教化,负责社会的全民教育。还有就是秦始皇以政令、法律的形式,统一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黔百家,独尊儒术,以及设立太学的建议:“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同时,太学还是进入仕途的渠道之一。因此,各地办学都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儒家思想被人民自觉的接受,从而达到了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从上述秦汉两朝的具体文化政策上来看,我们发现了很多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两朝文化政策带来的社会效果明显是不同的。秦“二世而亡”,并没有像秦始皇所设想的传到万世,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到后期各地纷纷响应,秦王朝迅速崩溃。而汉武帝的“引导”的文化政策,则收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应,汉王朝远远比秦王朝要长寿的多,这和秦汉两朝统治者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秦王朝采取了暴力压制的手段,这对于刚统一六国的秦国来说是不利的,六国人民还不能忘却故国和接受亡国的现实,对秦王朝自然是怀有强烈的敌意的,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法容易使人民产生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而汉武帝为统一思想而采取的是“引导”的手段。通过在中央罢黜各家博士和设立五经博士,设置太学等措施,引起了地方和郡国的争相模仿,达到了在社会中弘扬儒家文化的作用。同时从太学生中选拨官员的做法,使得熟读儒家经典成为通往仕途的必经之路,這对于社会中的有志青年们是什么有吸引力的。渐渐地,儒家重视三纲五常、重礼乐的思想会深入人心,在不引起人民反抗的前提下,达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2 秦汉文化政策的相同之处
(一)确立了一种文化模式
秦汉两朝都确定了一种文化模式:一种主导文化,辅之以多种文化。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的是秦汉两朝都采用了一个主导文化,秦朝显然以法家文化为主,而汉朝以儒家文化为主。但是这两个王朝并不是只利用了一种文化思想来进行统治的巩固,而是多种思想并存的。
秦始皇首先是一位相信“以法治国”的皇帝,他在选拨官员的时,往往将是否熟读法律和熟练运用法条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建立了以法吏为基础的官僚体系。同时,他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涉及了人民生活的多个方面。而事实上,秦始皇是一位“因道全法”皇帝。秦始皇相信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并根据“水德”确定了秦朝的政治模式和法制风格,而阴阳家相信一切源于道,“五德终始”则是天道运行在政治上的体现。
而汉武帝则在社会确定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从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设立五经博士、罢黜各经博士都可以看出,汉武帝是在弘扬儒家文化的。但是汉武帝也不是仅仅依靠儒家文化来巩固统治的。汉朝采取的是“外儒内法,济之以道”,汉朝在大力宣扬儒家的礼乐精神和“为政以德”的思想时,也并不排斥刑法,只是刑法的严酷程度相较于秦代是减轻的。同时汉初采取了黄老无为的思想进行统治,显然对整个汉王朝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二)文化政策的目的一样
秦汉两朝的文化政策的目的是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统治,同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到,秦汉两朝的政权都是建立在封建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容易形成封建割据势力和官员贵族化,这对于一个封建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克服小农经济的风险是封建帝国所必须重视的问题,而统一思想则可以很好的达到巩固统治的思想。而秦汉两朝的建立都是在大量的战争前提下的,乱世往往是思想活跃的时候。尤其是秦朝的统一战争中,六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恨意强烈自然会引起统治者的不满,从而越发重视思想统治的问题。而汉初采取了郡国并行的方法来治理国家,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分裂国家的活动也时常发生,同时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只占了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统一思想对于当权者来说是十分紧急和必要的。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汉武帝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采纳。这种新儒学用文教、文官制度,加强社会对人的控制,用三纲五常为核心伦理规范加强对人的思想控制,完成了思想统一的任务。由此可见,两朝的文化政策都是为了统一思想,适应小农经济,最终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3 结语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几位皇帝之一,他们的文化政策具有极大的研究性,对当时的统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深远的。秦汉两朝的文化政策的实施,尽管和统治者个人的性格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历史的必然性造成的,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生产力类型和水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秦汉两朝的文化政策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宋立恒. 对统一后的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再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8.
[2]王忠伟. 秦始皇的管理思想[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01:61-65.
[3]郭炳洁.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比较研究[J]. 南都学坛,1997,04:5-11.
[4]孔宇.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6.
[5]余全介. 秦汉政治与儒生[D].浙江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