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思维正在改变互联网行业
——专访拉勾网公关总监杨继斌

2015-01-07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国传媒传统媒体科技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媒体思维正在改变互联网行业
——专访拉勾网公关总监杨继斌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过去这一年,互联网思维几乎席卷了所有行业,许多资深传统媒体人也纷纷开始了互联网转型之旅。作为曾经的媒体人,站在互联网领域,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理解媒体,既是对从业经历的测试,也是对媒体职业的修正。

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流向互联网行业,媒体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不断交际碰撞,各色花火艳丽绽放。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专访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公关总监杨继斌,且听听这位在传统媒体做了10年的记者转战互联网行业后的思考。

《中国传媒科技》:在担任拉勾网公关部总监之前,您在传统媒体工作了多久?为什么选择离开?

杨继斌:我2001年开始做新闻,最早是西藏日报。06年到新京报深度部,2008年10月进入南方周末,直到去年3月。前前后后做了10年的编辑记者。10个月前加入拉勾网。

如果不是拿着各种概念自欺欺人,必须承认传统媒体无法阻止的没落。这集中体现在优秀人才的流失上。在任何时代,社会会自动把最优秀的人配置到新型行业,而不是没落行业。

《中国传媒科技》:为什么选择加入拉勾网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

杨继斌:很多人都知道拉勾网源于3W咖啡馆,拉勾网的三位老板于2012年合伙创立3Wcoffee。等到我知道3W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集团公司了。业务包含天使投资、企业公关、会议组织、猎头、人才招聘和咖啡馆等。3W已经是互联网界的一个地标,是由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军的企业家、创业家、投资人组成的人脉圈层。

当时也有机会去其他互联网公司,但我考虑到自己此前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企业,3W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上,更立体一些,来这里可以认识非常多的互联网人,接触到互联网公司最典型的一些特质。所以就到拉勾了。

《中国传媒科技》:请谈谈入职至今,遇到的最大困境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继斌:入职之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也是于我来说最大的转变——以前做媒体的时候,常用的工具是Word,现在在互联网公司最常用的工具是Excel。这是我转行之后最大的障碍,因为我对Excel特别不熟练,但是老板就逼着我用。我逐渐意识到,从Word到Excel实际上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传统媒体,写一个工作计划都是用word,而现在,做一个会议纪要都是用Excel,互联网公司要求一切尽可能量化、合理化,这跟传统媒体行业很不同。

此前做社会新闻的时候,我们自认为认识很多人,见过很多事情,所以比普通大众要更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但进入互联网行业以后,开始见到另一个中国,资本光环照耀下的中国;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传统媒体的一些方法论性质的东西,思考传统媒体这个行业,并重新理解媒体应该是一个什么东西。

这些就是我的收获吧。我曾跟朋友开玩笑,如果让我现在回过头重新做新闻,会比原来做得好得多。

《中国传媒科技》:作为一名曾经的传统媒体人,面对新的领域、新的职务,有哪些优势?

杨继斌:首先就是在传统媒体受过非常系统的写作训练,另外在做记者的十年里,跟数千人打过交道,见过那么多喜剧悲剧,会更懂人性。到互联网公司之后会发现,所有的传播营销都是针对人性的传播。人性是啥呢,我觉得就是《圣经》里的“七宗罪”,比如贪婪、嫉妒、色情、懒惰……按照这个方法论拆解之后会发现,所有在网络上火过的帖子背后所击中的都是人性。比如郭美美为什么会火呢?首先是色情,其次是嫉妒。再比如,各种排行榜在网络上很容易火,因为它击中了人性中的嫉妒。所有的互联网传播都是瞄准人性去的,把握人性其实是传统媒体人所擅长的。

另外还有做策划的能力。在互联网公司需要做许多策划,而做策划的方法论几乎和原来在媒体时做特刊的策划是一模一样的。

除了优势,也有劣势,比如一些工具性的东西。另外,传统媒体人普遍存在执行力差的问题,基本上都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

《中国传媒科技》:您有没有想过做互联网创业?

杨继斌:当然想过创业。到拉勾以后,有很多朋友想拉我出去一块创业。但创业最重要的不是有多赞的点子,而是找到能跟你在能力上、性格上形成互补的合作伙伴,现在我还没有碰到可以让我全身心托付的伙伴。关键的是,我现在很享受在拉勾的工作,我亲眼看到拉勾和自己一块成长,这是件很爽的事情。

但我心里能感觉得到,有一个时间点、有一群人,在前面等着我,等我更强大的时候,跟他们一块创作属于自己的好故事。

《中国传媒科技》:能否用一句话介绍拉勾网,并用数据说明它目前的发展情况?

杨继斌:拉勾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就互联网垂直招聘来说,拉勾网不管是企业端还是求职者端的数量都是最大的,这个数量要比排在我们后面的所有公司的总和还要大。

用数据来说的话,到今年3月13日为止,我们企业端的注册用户是4万6千多家。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互联网公司,但这个数据完全可以意味着,基本上你身边所有朋友能够说出名字的互联网公司,都肯定是在拉勾网招聘。

求职者端现在的注册用户是140万,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目前对于互联网从业者的数量,大家公认的数据大概是500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现在都需要找工作。互联网从业者的跳槽周期平均是24个月,就是两年,那么每年大概有250万人跳槽。但这么多人并不全是通过互联网找工作的,大概1/3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通过互联网找工作的,因为有朋友会给他们介绍,或者内部推荐之类。

现在拉勾网成立才一年多时间,按照以上数据模糊计算,拉勾网占据的C端的市场份额大概在50%左右。简历投递量方面,比如3月9日的单日投递量达到33万份。

《中国传媒科技》:体量如此之大,拉勾网有竞争对手吗?

杨继斌:拉勾网基于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我们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在同一纬度上,跟我们规模相似、商业模式相同的企业,没有第二个。

三月份,我们搞了一个“全民跳槽月”的互动,内部动员的时候,我给全公司提出了一句口号:“在此之前,没有敌人。在此之后,没有对手。”“此”,就是此时此刻,2015年3月份。三月之前没有敌人,是说基于我们独特的商业模式,拉勾一路成长,没有复制者和尾随者;三月份之后没有对手,是说我们希望经过全民跳槽月,彻底建立自己的绝对领先优势,让潜在的竞争对手放弃进入这个领域。

《中国传媒科技》:在传媒媒体高举“互联网思维”的大旗的时候,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提倡媒体思维。拉勾网的媒体思维体现在哪?

杨继斌:我做公关之后,很多原来的媒体同行问我,公关到底是干嘛的。我跟他们讲,当一家企业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之外,还想对用户做点什么、说点什么的时候,就是公关。

所谓互联网公司的媒体思维,就是互联网公司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之外,想借助媒体的方法论,对用户做点什么,说点什么。

互联网公司都在讲“粉丝经济”,怎么来凝聚粉丝呢?除了做好自己的产品之外,还需要传递一些和企业文化相关的价值导向的东西。潜移默化的灌输文化和价值观,是媒体最擅长的东西。

从做市场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媒体化,是这一年多来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那什么是媒体思维呢?我觉得由这几个维度构成:第一个是讲故事的意识。媒体都是要讲故事的嘛。

第二是稳定、周期性的生产原创内容的意识。用契合自己企业价值观的内容,去增强用户的黏性。

第三个维度,我觉得就是头版意识。头版意识是什么呢?就是要阶段性的用重大策划去冲击用户。

拉勾的媒体意识,主要体现在我们是按照办杂志的方式卖职位。

拉勾网一年大概会做四五十个专题,这种专题就是按照杂志做策划的方式。比如去年下半年,微软裁撤中国区诺基亚数千名员工,拉勾网做了“每个人青春中都有一部诺基亚,请为诺基亚点赞”的专题,迅速帮助离职的人入职到小米、锤子科技等公司。整个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光是微信转发量就达到了近10万,这就是击中了许多人心里的痒处。再比如,去年10月,我们把拉萨、大理、厦门的一些文青喜欢去的城市公司的职位收集到一起,做了一个文青跳槽专题。这都是媒体思维的体现。

《中国传媒科技》:互联网正在浸透和颠覆几乎所有传统行业,您认为它已经颠覆传统的招聘行业了吗?

杨继斌:看上去招聘行业是被互联网浸透了,但是其实互联网没有真正地改变招聘行业。

招聘行业最早是做人才市场,需要找工作的人去人才市场填写一份简历,企业去人才市场找简历。互联网出现之后,找工作不用去人才市场了,在家里打开电脑去招聘网站就可以。后来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就可以在咖啡馆里拿着手机找工作,甚至现在出现了像“脉脉”这样的职场社交软件,不用去招聘网站投简历,在脉脉上认识一些其他公司的人,搭讪聊天就能成功跳槽。但我们发现,这些改变都只是服务场景的改变,而服务的本质是没有变的。所以互联网没有颠覆招聘行业,只是延伸了招聘行业的服务场景。

互联网对一个行业的颠覆,重要的是带来服务的升级。媒体最典型了对吧。新媒体相对于报纸、读者不仅是阅读场景的改变,整个资讯形态都改变了。

至于招聘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觉得首先是垂直。因为垂直才可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其次就是媒体化,在产品层面,给用户跳槽提供有效的资讯建议,然后,依靠我们的服务,给用户可信赖感,增加用户粘性。

《中国传媒科技》:拉勾网目前盈利如何?盈利模式是什么?

杨继斌:我们现在正在做盈利测试,在上半年应该会有比较可观的盈利。

招聘公司的盈利模式通常有两种,比如智联招聘和51job是采用支付年费的方式,企业交年费之后,可以在这些招聘网站上随意招聘,没有招聘人数限制。另一种盈利模式是售卖简历,比如一家公司要招聘几名编辑,可以到招聘公司买简历,假设12元每份,可以打包购买200份,然后自己筛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是针对高端人才招聘的盈利模式。比如猎聘网,它是做猎头品牌的,假如一家公司想招聘一名编辑部主任,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就可以让猎头去某家媒体挖一位主编,当这位主编被说服入职之后,该猎头就可以拿到该职位月薪一到两倍的报酬。

拉勾网的盈利模式更简单直接,企业在拉勾网招到人,当该员工入职之后,企业会按照该员工月薪的20%给我们支付费用。

《中国传媒科技》:前面您说,到互联网公司工作后,您越来越能看透传统媒体以及它的转型,传统媒体转型的最终形态可能是什么?

杨继斌:我个人是极不看好所谓的传统媒体转型的。这是历史告诉我的。

10年前,在2001年前后,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一拥而上,开始做官网,当时四大门户还很小。但当年家大业大的传统媒体,尽管花了很大气力,却没有一家媒体真正把官网做起来。做的相对好些的媒体官网,它的体量,连搜狐的1/2都不到。要知道,过去十年是整个媒体的黄金十年,当整个传媒业处于黄金十年的时候,都没有能力、创造力、元气去实现转型,更不要寄希望于在行业衰落期、在穷途末路的状态下转型成功。

当然,一些乐观的媒体人寄希望于“内容为王”这四个字,能为传统媒体续命。是的,任何时候,任何渠道、任何媒介形态,都需要优质内容。但人才才是内容的源头。当传统媒体的这批资深从业者开始到互联网公司去生产内容的时候,“内容为王”就是伪问题了。就是说,“王”已经不在传统媒体了。核心人才已流失,这是最可悲的地方。

无论传统媒体是否转型,都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且,越努力寻求转型,卖肾转型的媒体,死的越快。当然一些知名媒体的品牌势能还在,它们中会有极少数生存下来,以奢侈品的方式继续延续。

猜你喜欢

中国传媒传统媒体科技
英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传媒多元化经营的启示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绿色传播:中国传媒新生态中的媒介责任
2016年我国传媒产业规模增长19.1%
科技在线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