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分析与研究
2015-01-06鲁皓
鲁皓
摘 要: 职业倦怠等负面影响的消除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对于工作的消极效果,但并不必然产生积极的后果,原因在于辅导员的工作评价机制尚存在不足。如何改善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机制是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升其职业幸福感的可行途径。本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思路,如绩效管理中的360°绩效评估和培训管理中的职业生涯价值提升,期望为高校职能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360°绩效评估 职业生涯价值提升
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对所从事工作的积极评价。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出发,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进行探究,以期加深其他人群尤其是高校职能部门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和满足度,促进辅导员更专业化、职业化,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在以往的研究中,职业倦怠、职业高原等消极词汇被普遍用于描述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创新等现象,学者们也从如何消除和缓解职业倦怠或职业高原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构思和设想,进而引入“职业幸福感”的概念[2]。应当指出的是,职业倦怠等负面影响的消除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对于工作的消极效果,但并不必然产生積极的后果,原因在于辅导员的工作评价机制尚存在不足。因此,如何改善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机制成为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升其职业幸福感的可行途径。本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思路,期望为高校职能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2.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2.1辅导员职业特点
2.1.1事务性工作繁重,压力大。
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要承担的工作较多,因此被赋予很多角色。大部分辅导员被事无巨细的事务性工作缠身,没有时间开展属于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学生的突发事件较多,要求辅导员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各项事务,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辅导员的职业化道路不顺利,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各方面的压力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2.1.2工作不受重视,职业化道路狭窄。
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得到学校相关部门和社会的足够重视,社会地位较低;同时,缺乏继续深造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对辅导员的晋升并没有明确规定,职业化道路发展方向不明确;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专业化发展路径缺少相应的保障;对辅导员的考核制度缺乏激励措施,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2.2辅导员个人素养
2.2.1职业期望与工作现实的差距。
在高等学校,辅导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大多为硕士研究生,对工作和前景有较高的期待。但现实生活中,辅导员的付出与回报是不对等的。辅导员除了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还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所有工作都要用工作热情支撑。但辛勤地付出,在现实生活中被认可的较少,由此出现的心理落差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2.2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较低。
辅导员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对工作和生活有较高的期待,希望通过工作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现实生活是辅导员的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使辅导员产生挫败感,对工作的认同感产生动摇。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的种种不愉快,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对职业的认同感降低,从而感受不到这个职业应该带来的幸福感。
3.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3.1基于绩效管理视角——360°绩效评估
辅导员工作虽然发挥着连接高校与学生的桥梁作用,但是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而不是高校职能部门。这一现状要求辅导员在工作绩效评估方面增加学生评估的权重,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行政评估。现行的评价机制的弊端在于片面的行政评估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抑制辅导员在工作方面创新性的发挥。如果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60°绩效评估方法,即在辅导员绩效管理方面增加主要服务对象——学生的权重,那么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可以督促辅导员们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样就可以从主观层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而刺激辅导员在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3.2基于培训管理视角——职业生涯价值提升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杂是其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这就使得辅导员很难找到时间进行自我职业生涯价值的提升,只能被动地进行“论资排辈”式的晋升。这一现状的弊端在于限制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价值提升,进而导致职业倦怠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生涯价值培训引入辅导员的日常培训中,注重相关领域的拓展与提升,那么不仅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多元化的晋升途径,而且可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即通过提高辅导员主观方面的积极性,消除职业倦怠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菊仙.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7):96-98.
[2]张利兵.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J].科教导刊,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