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材料解读能力的几点尝试

2015-01-06顾卫星

考试周刊 2014年9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顾卫星

摘 要: 本文就中学生历史材料解读能力培养方法作了探析,旨在以导读为基础,突出质疑深思和合作探究,优化认知感悟过程对提高学生材料解析题目的促进作用。围绕学生历史材料解读能力培养注重教学策略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反思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材料解读能力 历史特征 核心要旨 综合判断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史料分析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对某些历史事件、人物等背景知识的考查,以了解学生的归纳演绎及综合判析能力。围绕历史材料解读优化教学策略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感知,形成具有系统化、条理化的历史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围绕历史材料开展课堂教学,能在有效活化历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1.着眼章节建构知识体系,了解历史基本特征

历史材料是课程知识体系中某个事件或者现象的浓缩,体现了一定背景。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应以了解历史课程的一些基本特征为前提,充分知晓课程章节所建构的具有层次性和立体式的体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教师可根据历史课程中的构成要素,结合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注重相关知识体系的融合,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运用。从高考考点分析,历史现象或者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成为一大热点,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帮助学生建构立体式历史体系时,应该注重如下方面:一是突出课程整体章节理解,通过以章为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印象;二是针对历史阶段及历史发展的线索梳理一定的认知体系,从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影响意义等方面鼓励学生归纳一定的线索结构,像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分别包含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基本线索,分别起领着帝国主义侵华、革命高潮等历史事件的发展;三是围绕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引导学生针对社会各种力量的策略方法运用理解,强化理解;四是建立专题归纳体系,引导学生从社会政治、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文明等方面深入了解,帮助他们建构一定的认知体系结构。

通过这样的章节体系建构,学生对历史基本特征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就能对材料的来源有更充分的依据。例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有一道材料解析题:“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鳳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要求学生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并归纳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方面的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对古代政治发展有清晰的认知,从秦始皇的大一统到明清的加强集权统治等,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在教学中,一方面多为学生提供类似的鲜活学习素材,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针对从部分材料中归纳总结相关的特征,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历史素材。

2.注重知识融会贯通延伸,掌握材料核心要旨

阅读材料是学生解答问题的基本载体,也是他们必须依赖的对象。任何历史材料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例子,有效帮助他们串联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运用。

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在掌握材料的核心要旨的基础上,更好地强化理解感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多注重拓展延伸教材,针对知识要点,尤其是重点和学生学习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历史素材,特别是文献资料中的比较权威的材料,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另一方面要多建议学生运用归纳提炼方式,找出材料中表达的主题大意,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予以理解,帮助他们强化理解,不断深化感知运用。通过这样的形式丰富历史素材,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更全面的认知体系,便于掌握核心内容。

关注历史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对材料的深入思考有更丰富的资源。例如人教版在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妨搜集与儒家思想相关的素材,要求学生从“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等方面归纳相应的基本特征,并建议学生围绕这些特征进行发散思考,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感悟。以这样的方式活化教学,不仅能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还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3.指导解答策略方法运用,提升综合判析能力

注重策略指导能使学生掌握更丰富全面的认知方法,有效帮助学生在整体认知和识记运用中发现更多的学习问题,便于他们总结概括学习过程。通过策略指导,学生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更好地调整学习思维方法。

在指导过程中,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运用,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形式和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等方面提炼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从一定的高度剖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可建议学生运用同桌质疑交流相互学习,激活思维灵感;运用小组讨论形式互动交流,引导他们在主动归纳提炼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策略。同时,也可要求学生结合解读的过程,围绕思维感知、经验教训等反思归纳,帮助他们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言,提高中学生的历史材料解读能力是帮助他们读懂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必然前提,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指导阅读过程中,突出与历史课程知识的关联性和拓展性,能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2013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第3版).

[2]廖宋珍.历史材料分析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3]张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及影视材料[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0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