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象主义绘画对表现方式的影响
2015-01-06马用孝
马用孝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论印象主义绘画对表现方式的影响
马用孝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基于诸多艺术家丰富的个人风格,印象主义对于真实的表现方式有着不同的侧重之处。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既源于工业社会的初期变革,又基于绘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西方美术史;现代绘画;印象派;真实;表现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可以把这种表现方式的繁盛归功于当时盛行全欧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最客观、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家所描摹的现实世界的风貌,比如风景画中出现了灯光、火车、工厂、汽车站等等现代工业的意象;科技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理论创新,使得艺术家能够通过科学理论,更加冷静地看待最平常的自然现象,比如他们对光影的研究大大扩展了色彩探索的维度;科技的发展还更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工具,使后者有可能创造出更多新奇的视觉效果,并专注于这些绘画语言的研究和开发;最后,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而将他们带入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们不得不重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相对微观的视角——也就是绘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来说,首先,客观的现实世界永远是创作题材的主要源泉,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是社会风貌的忠实记录者,绘画题材随着描绘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其次,历史上没有哪一流派像印象派一样对色彩有着如此深入的思索和实验,这不仅是因为古典艺术对线条之美的探索和表现已经走向了极致,也是因为艺术家们对光与影的重新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摄影术的发明),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色彩。再次,艺术家对绘画语言的主观诠释使得绘画作品在摆脱附属装饰品的道路上取得了又一次深刻的进步,加深了绘画艺术独立性的根基。最后,以上各种艺术本身的变革催生了创作者对于艺术本质的新一轮探讨。
一、对客观事物的写实
不管印象主义在探寻色彩变化维度的道路上走了多远,都没有脱离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即画面上的事物都是遵循自然逻辑的,存在清晰的自然事物的轮廓。在这一方面,印象主义没有完全摒弃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正是印象派的艺术家将对景写生这样一种创作活动推进了欧洲艺术发展的主流之列。许多印象派画家早期的作品都是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客观描绘,尽管他们在色彩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主观喜好,但他们的色彩练习也是以自然现象的变化为基础的。只不过到了中后期,客观对象成为了他们实践色彩实验的载体。
二、对光影现象的科学探索
虽然新兴的摄影术打破绘画垄断制像产业的局面并非纯属偶然,但它并不是使十九世纪末期的欧洲绘画如此专注于光影变化对色彩产生影响的唯一因素。就绘画本身而言,之前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线条风格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就必然会出现另一个方面的突破:色彩。加之以上提及的摄影术取代了绘画的制像功能,那么色彩丰富细致的表现就有了自己的空间,尽管这种趋势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赞同。此刻,绘画对真实的表现就转向了后者的另一个侧面,即色彩的还原——过去的古典主义并没有对这一点加以注意,近期的浪漫主义也在努力创造人为的、戏剧性的色彩效果。
在颜色的选用上,印象主义首先摒弃了黑色,因为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哪种固有色和光源色是纯然的黑色,而都带有一定的色彩倾向;诸多类似黑色的色彩也只是在其他明度较浅的色彩的衬托下才显得尤为深沉,因此画家们一定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试验来真实地表现出这种倾向。进一步而言,除了黑色被更丰富的色彩取代了之外,其它色调的印象派作品也并不只用单一的色彩表示一个意象,而是每一种色彩都与整幅画的色调相协调,这就出现了同一个意象上出现多种色彩相融合的现象,而每一种色彩都与周围的色彩相互呼应。
三、对绘画语言的纯粹表现
绘画语言是一幅作品最直观的真实,也是处在作品最表层、与受众的双眼接触最早的一种特质。欧洲绘画史上对绘画语言的纯粹表现始于印象主义,这就是为何精于此道的保罗·塞尚被奉为现代绘画之父。尽管塞尚已经属于后印象派,但并不代表在他之前的印象派画家没有表露出这样的倾向;早在光影色彩的实验中,风格成熟的艺术家们就已经看到了自由的笔触和精准但又不失生动的色彩作为绘画语言的独特性,而倍加重视。所谓表现纯粹的绘画语言,就是注重于“怎么画”,即表现手法这一活动本身,而不是所描绘的对象。并且这一时期绘画语言的独特性已经超越了不同意象所作的载体,而体现在色彩偏好、笔触运动、构图节奏以及整体的写意风格等等更加直观的因素上,因此艺术家在更大的尺度上能够发挥个人特色,描写对象变得不重要。这就是印象派相对于之前所有流派的一次历史使命的革新,也赋予了艺术新的定义。
最具传统功底的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晚期创作的色粉画就是色粉笔的色彩和肌理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其中有一个客观原因是德加因年迈而日渐下降的视力,晚年的德加只能看到舞台上光彩绚丽的模糊景象(其主要的绘画的题材是舞台场景以及后台的芭蕾舞女),而这种景象正好使得他能够更专注于展现绘画语言本身,超越意象的具象轮廓,形成极具个人表现力的作品。其繁丽的笔触细腻地再现甚至加强了舞台上灯光的戏剧性,舞蹈的芭蕾舞女也成了拼凑这光色的一部分;并且,往外扩散的笔触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J205
A
1005-5312(2014)35-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