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2015-01-06王琼

关键词:周转量协整物流业

王琼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清350300)

福建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王琼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清350300)

以福建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福建省物流业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福建省1987-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长期影响程度大于短期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通过提高福建省物流业发展水平来进一步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福建省;物流业;进出口贸易;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研究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从3个层面展开:(1)站在国际视角,研究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杨长春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北美、日本和欧洲的相关数据,认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1]。孔原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2]。任芳丽运用经济学中的弹性原理,分析国际物流的变化影响国际贸易额的变化幅度[3]。(2)站在国内视角,研究中国物流业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张宝友利用相关性和弹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全国而言物流每增长或减少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地增长或减少2.19%(或5.13%)[4]。欧阳小迅等构建VAR模型和VEC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三者之间存在且仅存在唯一协整关系,物流业的发展对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是长期且持续稳定的[5]。伍兴国利用2001-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其中,公路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水路[6]。(3)站在地区视角,研究地区物流业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周启良等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地区2001-200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7]。沈焰以华北地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对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各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作用方向相同[8]。王领、周琨、金芳芳、高秀丽、李继云、赵培华等学者分别研究了上海、浙江、广东、云南、河南等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9-14]。

综合上述学者观点,物流业发展对地区外贸增长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目前研究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相关文献较少,笔者运用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别考察了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立体和全面,可以对现有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二、福建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一)福建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较为落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概念传入国内后,政府开始积极规划并推动物流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影响下,福建省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表1),全省物流总规模不断增长,社会物流总额从2006年的16816.7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7055.66亿元,年均增长16.02%。2013年福建省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34405.9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73.1%,说明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是推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重要动力。物流业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其中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全省货物周转量从2006年1904.36亿吨公里增加至2013年3943.77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1.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GDP的比重呈现下降态势,从2006年的18.2%下降至2013年的17.3%,可见,全省物流运行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依然在高位运行。全省物流业业务收入与增加值均保持持续增加态势,物流业务收入从2006年891.33亿元增加至2013年3108.27亿元,年均增长19.68%。物流业增加值从2006年516.36亿元增加至2013年1478.89亿元,年均增长16.28%。福建省《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方案(2012-2015)》提出目标,到2015年福建省物流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0%以上[15]。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业将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2006-2013年福建省物流业运行情况Table1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3

(二)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增长十分迅速。福建省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大省,近年来对外贸易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表2)。全省进出口贸易额从2006年626.5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1693.22亿美元,年均增长16.06%;贸易顺差额从2006年198.6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436.27亿美元,年均增长12.75%。其中,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额同比下降6.10%,2010年对外贸易强势复苏,同比增长36.57%。福建省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增长快速,从2006年214.6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1164.34亿美元,年均增长29.41%;其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34.26%提高到2013年68.77%,一般贸易已经成为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说明福建省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福建省对外贸易主体中,外商投资企业与私营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从2006年399.9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754.45亿美元,年均增长10.43%。私营企业进出口额从2006年118.53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697.36亿美元,年均增长29.5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63.84%下降至44.56%,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从2006年18.92%上升至41.19%,可见,福建省外贸发展对外资企业依赖减轻,对外贸易主体结构更趋合理。福建省进出口商品结构中,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稳步增长,但相对于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这两类产品的增速较为缓慢,机电产品年均增长10.99%,高新技术产品年均增长12.80%。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占比从2006年47.42%下降至2013年33.9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比从2006年22.93%下降至2013年17.89%,可见福建省进出口商品结构仍有待进一步调整。

表2 2006-2013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情况Table 2Amount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3 亿美元

三、福建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模型建立

(一)物流业影响进出口贸易的理论分析

各国经济学家都认为物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对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国内产品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合适的价格流通至国际市场,让各国用户满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降低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现代物流业涉及多个行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这些环节的费用都计入商品的成本。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使得全社会物流费用降低,从而降低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产品能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2.缩短进出口交易的时间。通过高效的现代物流业,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大大缩短,商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分销至用户手中。进出口销售管理系统更加通畅,企业的财务压力得以减轻,从而改善公司现金流。

3.丰富进出口商品种类。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得进出口业务的经营门槛更低、灵活性更高,为小额外贸的发展提供机遇。而众多小额外贸商的加入,为市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商品。另一方面,在现代物流体系的影响之下,商品更具性价比,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从而刺激消费市场衍生出更多需求,活跃整体外贸市场。

4.提高外贸企业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力。过去传统的物流系统耗费企业相当多的精力,从而对其核心业务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现代物流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多数外贸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剥离出去,以全力拓展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有效刺激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福建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和数据说明。现代物流业包括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多个环节,其中,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年来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超过一半。学者们常用的衡量现代物流的指标有货物周转量、物流网络里程、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综合考虑福建省现实情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选择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福建省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用F表示。对于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学者们通常采用的是进出口规模、进出口贸易额、贸易结构及外贸依存度等,其中进出口贸易额最具有代表性。笔者选择进出口总额作为评价福建省外贸规模的指标,用T表示。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笔者选取1987-2013年相关数据作为时间序列,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所有时间序列的数据都取对数处理表示为lnF、lnT。笔者以福建省物流业水平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故lnF为自变量,lnT为因变量。

2.平稳性检验。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容易出现“伪回归”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有必要对福建省货物周转量与福建省进出口总额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检验后方可进入后续的实证分析。笔者采用的是ADF检验方法。利用EVIEWS 6.0检验lnF、lnT平稳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平稳性检验的结果Table 3The results of stationarity test

上述结果根据ADF检验原理得出,所有变量的检验形式由序列图形来判断,滞后阶数由系统根据SIC标准自动选择。福建省货物周转量lnF、福建省进出口总额lnT都是不平稳的过程,在进行一阶差分后,在5%显著性水平下D(lnF)和D(lnT)都是平稳的过程(表3),这说明二者之间可能有协整的关系,需要通过协整检验进一步讨论。

3.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有2种方法:(1) EG检验法(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两步检验法);(2)JJ检验法(Johansen在1988年和1990年与Juselius一起提出的一种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的方法)。笔者采用的是EG两步法,其协整检验的思路是如果2个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可以通过OLS方法估计2个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回归模型,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若是平稳序列,表明方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若是不平稳序列则表明不存在协整关系。由表3可知,lnF与lnT都是一阶单整变量,可以采用EG法对lnF与lnT进行协整回归,并进一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2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建立协整回归方程如下:

第二步,输入数据后,得出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方程的参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方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是0.9726,说明拟合的效果很好。Prob(F-statistic)值为0.0000,DW统计值为0.6126,数值较小,查DW临界值表发现存在自相关,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如下:

DW统计值由原来的0.6126提升到2.5005,调整后的可决系数由0.9726提高至0.9905,Prob(F-statistic)值为0.0000,修正后的模型已经消除了自相关现象。lnF的系数估计值等于1.1777,表示货物周转量增加1%,进出口总额将增加1.1777%。

第三步,利用模型结果生成残差序列E,检验残差的平稳性,笔者采用ADF检验方法,残差序列的ADF值是-6.2354。由于该ADF检验是针对协整回归计算出的残差项,所以临界值往往会比正常值大[16]。所以,为了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应根据MacKinnon给出的双变量协整ADF检验临界值表对数值进行调整,调整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为-3.6959,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为-2.9750,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为-2.6265,根据调整后的临界值对时间序列作平稳性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残差E是平稳序列,根据协整关系的定义,可以认为lnT与lnF是(1,1)阶协整,说明这2个变量的对数时间序列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以上分析得知福建省进出口贸易额和福建省货物周转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是二者的因果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检验。笔者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根据AIC信息准则检验不同滞后长度,以检验模型中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的滞后期长度来选取适合的滞后期,最终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1。借助EVIEWS 6.0软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在10%显著性水平下,lnF和lnT互为格兰杰原因。结合以上分析,从经济意义上看,福建省货物周转量的增长会对福建省的对外贸易产生正面影响。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Table 4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5.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上协整检验模型刻画了lnT与lnF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进一步考察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笔者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分析。利用软件输出结果如下:

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发现变量同时通过10%显著性检验,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数的条件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方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是0.1197,DW=1.5530,Prob(F-statistic)值为0.0944。综合以上数值,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整体通过检验,D(lnFt)的系数估值显著,可以解释为物流周转量对进出口总额变化的短期弹性,即福建省物流周转量增加1%,进出口总额将相应增加0.4151%。误差修正项目的系数估计值为-0.3351,在10%水平下显著,表明根据前一个年度的货物周转量与进出口总额的非均衡误差,用0.3351的比率修正本年度的进出口总额,使非均衡状态在调整之后成为长期均衡状态。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取绝对值后的倒数是2.98,说明修正的时间约为3年。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协整检验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物流业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福建省进出口总额关于货物周转量的长期弹性是1.1777,体现出福建省货物周转量增加1%,进出口总额将增加1.1777%。

2.福建省货物周转量的短期变化对进出口总额有显著的正影响,短期弹性为0.4151,体现出福建省货物周转量增加1%,进出口总额将增加0.4151%。如果前一期进出口总额偏离了长期均衡关系,为了维持货物周转量与进出口总额的长期均衡关系,当期将以-0.3351的速度对前一期的货物周转量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非均衡状态进行调整,将其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3.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提高福建省物流业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货物周转量对进出口总额的长期影响程度大于短期影响程度。这是因为货物周转量的增长,对物流业部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期内物流业软硬件设施的布局无法有效地大幅改善。而在物流业统筹规划下,长期物流业软硬件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二)对策建议

由以上研究结论可知,福建省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1.宏观层面。(1)福建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不仅需要科学编制现代物流业长远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福建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政策体系,更要加强规划、监管和协调。同时,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行业效率。(2)抓住福建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建设自贸区的契机,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高层次、多功能、外向性强、辐射范围广的关键物流节点,继续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为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增加强大动力。(3)加快物流业人才培养。以省内各院校为基础,加强物流业应用型人才培训,着重鼓励各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推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与国内外各地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通过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物流人才。

2.微观层面。(1)物流企业应转变观念,改善自身软硬件配置。一方面在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创新经营理念,加强人才的内培外引工作,同时加强改善自身硬件装备,着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2)物流企业需要与国际物流有效对接,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福州江阴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内物流企业对外开放性高,可借助园区平台率先抓住对外合作的机会,进军全球物流市场,从而带动本地物流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3)加快培育本土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同时重点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大企业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组建区域物流联盟,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发挥行业整体优势。

[1]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4):28-31.

[2]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336-341.

[3]任芳丽.中国物流业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研究[J].商业,2011(27):43-44.

[4]张宝友.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1):39-46.

[5]欧阳小迅,黄福华.我国物流业与国内外贸易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论丛,2012(4):9-14.

[6]伍兴国.物流业发展与地区进出口贸易: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13,32(3):363-365.

[7]周启良,湛柏明.物流对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作用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5):77-81.

[8]沈焰.华北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12):282-283.

[9]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59-65.

[10]周琨.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物流商论坛,2012(8):175-176.

[11]金芳芳.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8):124-127.

[12]高秀丽,孟飞荣.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86-90.

[13]李继云,孙良涛.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云南物流业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13,32(7):242-244.

[14]赵培华.河南省现代物流业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互动性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2):109-111.

[15]吴宏雄.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两成[N].福建日报,2011-10-24(01).

[16]李国璋,江金荣,陈敏.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应用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 (4):21-24.

(责任编辑:林安红)

Influence of logistics to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Fujian——Based on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ANG Qi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Fujian 350300,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influence of logistics to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Fujian.Based on current status analysis,the related data from 1987 to 2013 are put into co-integration analysis,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and import-export trade in Fujian Province.In the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an increase in logistics leve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The influence of long term i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short term.Accordingly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logistics driving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logistics;import and export trade;empirical analysis

F259.27;F752.8

A

1671-6922(2015)04-0048-05

10.13322/j.cnki.fjsk.2015.04.010

2015-04-1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220);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项目(JA13357S)。

王琼(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周转量协整物流业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物流业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
中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