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5-12-24林丽梅陈建平郑逸芳
林丽梅,陈建平,郑逸芳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作风建设问题,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及规定,为优良作风建设搭建平台,要求形成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内作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求从“治本”角度解决作风问题的根源。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因此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决定高校发展命运的关键性因素。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全面反映出高校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激励的方式促进高校作风建设,保证高校的健康发展。突出强调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考核内容,量化各考核内容的重要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是完善高校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以期为加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改进和激励措施。
一、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全面且重点突出原则
全面性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构建的根本原则。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可能身兼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多方面的工作,要实现对其作风水平客观准确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其在各方面工作中的作风表现。根据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设置选取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即指标内涵要求结合高校领导干部的职能、业务性质,将能够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工作成效的关键事项作为重点评价项目,实现通过评价体系引导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完善。除此之外,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基层成员,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综合考量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党员干部的特殊身份重点突出被评价对象的服务意识、表率意识、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考核。
(二)普适且有针对原则
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求指标体系中的每一条指标对于每个评价对象都是普遍适用的,对于评价对象中的每个个体达到指标要求的概率是相等、客观的。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干部的情况,普遍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干部,务必使得每个被评价对象都能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个评价者都能作出一定有效的评价。此外,由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工作重点可能差异较大,为确保指标普适性,并非要求指标越细越好,而要针对具体岗位领导干部工作性质留有进一步指标释义细化的空间。
(三)科学且可操作原则
科学有效是确保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反映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水平的根本要求。因此,需要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行为规律,确保指标既符合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文件精神,又具有相关理论依据。除科学性以外,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在于实现对评价对象进行可量化标识,而作风建设本身较为抽象,且通过具体行为过程加以体现,难以量化。因此,评价指标要求尽量使用可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础上,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并且努力将定性指标转化为直接可观测的行为要点,以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和可操作性。
二、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建设指标体系必须与任职的素质要求相一致,而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本身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难以简单划分和归类,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基础上,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对相关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多次咨询访谈,主要围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5个方面对高校领导干部作风的进行评价,并在这5个二级评价指标基础上,筛选出21项三级指标,其中“思想作风建设”4项,“学风建设”4项,“工作作风建设”5项,“领导作风建设”4项,“生活作风建设”4项。
(一)思想作风维度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内涵是高校领导干部依据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在高校各项工作实际中所抱持的态度、认识以及采取的措施等[1-2]。据此,将宗旨意识、政治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等作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维度的主要评价内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是执政党的基层服务队伍之一,对其宗旨意识的考察要求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并践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意识要求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形式变化对已有理想信念所带来的冲击时,要正视挑战,做到与时俱进,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所隐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来回答当代社会实践出现的新理论课题,提升党性修养;结合高校实际工作,思想作风建设要求其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探索管理理念的创新,注重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采取有特色的做法并取得积极成效。
(二)学风维度
学风是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是治学态度、治学内容和治学方式的具体体现。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学风建设水平对于高校教书育人社会职能的发挥至关重要。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学风主要通过治学态度、治学内容、治学方式以及治学效果来加以考察。治学态度要求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将追求知识和提升理论素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执行,并日益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治学内容的考核主要包括参加各类培训的、对于教学和办学经验的吸收借鉴以及新知识的学习等方面内容;治学方式是指追求知识的方式,关键在于结合工作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治学效果则是对学风建设水平最直观的考察,强调治学方式的有效性以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三)领导作风维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高校行政化倾向愈发明显,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官本位”作风也在不断增强。实际上,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是服务角色,而非领导角色,权力的赋予仅仅是高校服务职能运作体系中实现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领导作风的考察主要通过大局意识、民主意识、程序意识和群众路线等4个方面。大局意识即对于学校宏观发展目标的把握,要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应严格执行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民主意识是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关键内容,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程序意识要求其要制定并落实议事规则和程度,特别是对于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等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行事;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要培养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根本任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注重一线调研工作,切实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做一个“接地气”的领导。
(四)工作作风维度
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日益创新,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来自学校排名、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务实、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秉承服务宗旨的工作作风是高校发展中所需要的优良作风。在此,工作作风主要通过工作纪律、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工作创新及协作精神等5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工作纪律是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工作作风要求,是指基本工作制度下的相关行为约束;工作质量是对干部责任担当的考察,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清晰界定责任归属,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工作绩效;服务态度主要强调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也是对于党员干部落实宗旨意识的进一步考察;对于以知识创新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来说,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创新能力是其适应日益复杂的内外部工作环境所必备的基本素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勇于突破常规性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协作精神则要求领导干部能够听取和吸收其他同事的意见,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
(五)生活作风维度
高校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其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不良生活作风与腐败有千丝万缕的共生联系,是腐败形成产生的重要诱因。不良的生活作风常常影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目前,在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单纯的高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内外部诱因引发生活作风问题,因此生活作风也是进行作风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高校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廉洁自律、家庭关系、节俭意识、生活情趣等方面[3-4]。廉洁自律是指领导干部应根据中央及相关政策、制度以及道德等的规定进行不良行为约束,自觉规避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等潜在因素;勤俭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也仍然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评价指标之一,可由其节俭意识或婚丧嫁娶操办等行为得以观察;家庭关系虽与干部作风建设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个人的生活品行必然能从其家庭经营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观察干部生活作风水平;生活情趣要求干部生活正派、追求高雅、淡薄无欲、拒绝低俗,这也是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考察较为直观的行为观测。
三、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一)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及过程
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分为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其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而言,比较适宜的赋权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相邻指标比较法、统计方法及层次分析法四大类。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具有抽象性,且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鉴于此,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期实现科学合理的赋权目标。
具体的指标权重测算过程如下:(1)建立层次结构。根据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内容的界定,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多次咨询访谈,最终确定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2)构建成对比较矩阵。由相关领域专家填写成对比较判断表,包括目标层以及准则层的成对比较,区分同一指标层次中两两指标的重要程度。具体地,由专家对每一组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进一步在9个档次中给出重要程度的影响标度比例标度(表1)。(3)两两判断矩阵。运用成对比较判断表的判定结果,构造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成对比较矩阵以及方案层对各准则层的成对比较矩阵。由于篇幅关系,未将具体对比矩阵列出。(4)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人对复杂指标因素之间两两关系重要性比较的判断会存在个人意识和经验的差异,不可能完全一致,往往存在估计误差,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衡量一个成对比矩阵A(n>1阶方阵)不一致程度的指标为 CI=对比较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测算,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成对比较矩阵计算结果所得特征向量,即权重依次为:0.313,0988,0.177,0.313;CR=0.0030<0.1,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二级指标判断一致,所得权重是可信的。
表1 指标间重要程度比例标度Table 1 Proportional scale of the importance between indexes
表2 高校领导干部作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le 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arty members and leading cadres in university
同理,可以计算其他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5],得出各指标权重,并计算总合成权重,所得最终的指标评价体系(表2)。
(二)作风评价体系权重分配结果分析
1.二级评价指标维度的权重分配存在一定差异。由二级指标权重分布结果来看,思想作风以及工作作风对于高校党员干部作风评价的贡献较大,均占到三成比重,其次为领导作风,而学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水平对于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仅接近一成比重。聚焦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研究对象,党员身份对于以党风廉政教育为基础的思想作风建设水平提出了高于其他干部的要求;而作为高校完成各项发展任务的中流砥柱,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样是其作风建设水平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由于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与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之间虽有等级关系,但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领导相比,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与下属及服务对象的关系较为亲近,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领导作风建设水平权重相对较低的赋权结果。高校本身以教学育人为根本职责,学习与工作往往相互渗透和融合,而高校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因此,学风和生活作风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2.同一维度内的三级指标的权重分配重点突出。由于专家经验打分所得三级指标对相应准则层的权重结果仅能从中得知三级指标对于相应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难以直接观察其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其对相应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简单计算其对目标层的各自权重。思想作风的评价中宗旨意识最为重要,学风建设则以治学态度为重点,工作质量是工作作风建设的重点内容,领导作风中重点强调大局意识,而廉洁自律是生活作风建设最重要的要求。
3.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工作纪律、工作质量以及大局意识等5个指标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整体评价中所占权重较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以高校党员干部的作风为焦点的评价研究中无疑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而政治意识是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党员身份的特殊要求;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是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考察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最为直观和简单的行为观察;此外,党员干部作为高校教育质量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的完成质量与责任的担当[6]。
四、结论
遵循全面且重点突出、普适且有针对性以及科学且可操作原则,首先通过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特征及性质进行分析,并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明确作风建设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以及生活作风等5个维度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基于此,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中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占有绝对优势的权重比例,领导作风次之,生活作风与学风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思想作风水平体现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关于高校发展思路及方式的宏观把握准确度,而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良好的工作绩效来源于实干工作作风,因而二者对于作风建设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特殊身份使其领导观念、领导方式等在作风评价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内在潜质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表现之一,但学风拥有学术规范相关的特定约束,因此,学风在其作风评价中所占权重相对较低。高校生活环境相对较为单纯,利益关系相对较为简单,党员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良的外界干扰较少,故其在作风评价中所占权重也相对较低。
本文所构建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的权重、指标含义对于开展具体的作风评价、引导加强作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为了确保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该评价体系仍属于纲领式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指标进行进一步具体化和量化,如治学态度、治学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加入具体考察量化指标,生活情趣可以通过具体社交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考察。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及不易量化等特征,但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表象性,能够通过其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种种表象实现对其相对科学合理的观测和评定。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抓常、抓细、抓长,在探索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基础上,仍然要在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强化民主监督以及促进党务校务政务信息公开等方面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7-9]。
[1]徐书华.从官本位到学本位——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1):36-38.
[2]高德华,刘江,樊非.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廉政文化研究,2013(5):66-71.
[3]黄学军,朱林生,赵晓娜.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J].桂海论丛,2008,24(2):55-58.
[4]张咏铃.关于高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5):119-120.
[5]高宇东.高等院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调研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2-44.
[6]李平.教育问责视野下的信息不对称与高校信息披露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4-108.
[7]林克励,丛峰.扎实有效推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27-28.
[8]张峥嵘,杨龙波.高校党的优良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12(8):60-62.
[9]宋影.加强高校机关作风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