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哲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2015-01-06张艳秋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

张艳秋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东台 224200)

中职哲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张艳秋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东台 224200)

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然而大有文章可作。在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中调整过来,吸引他们的充分注意,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学生 哲学课 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得到体现。精彩的开场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具体到中职哲学课而言,由于这门课程在形成学生理论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有导向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再联系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课堂导入上多下工夫,做到引人入胜。

1.以歌曲方式导入

在讲《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一课时,可以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借用海水潮涨潮落的道理说明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进而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对该教学行为做出如下评价:教育者是从教育对象的已知信息(指歌曲《爱拼才会赢》)出发,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构建联系、探究新知。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流行歌曲本来就感兴趣,加之其中歌词与新课内容较为贴切,因而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认同,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2.以幽默漫画的方式导入

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漫画的方式导入,可以打破教材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局面。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政治课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更能增强政治课的魅力。幽默漫画以一种轻松、欢乐的情调表示深刻内容,它可以帮助政治老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激发兴趣,在轻松中掌握知识。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框的导入中,我首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漫画“四伯乐相马”图,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就这幅漫画进行讨论,同学们会有许多不同意见,然后教师归结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涉及的观点,也就是说人的意志具有能动作用,人脑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就这幅漫画上四个人各自得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有人认为这匹马太瘦,有人认为太胖,有人认为太高,有人认为太矮,然后问同学们对同一匹马为什么四个人的观点会截然相反呢?同学们会说出许多原因。教师归纳指出这是因为人们的主观因素不同,这样的导入对学生极具吸引力。

3.以当前热点问题导入

采用当前热点材料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讲《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一框的导入中,采用网上调侃的新北京精神“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引出谈霾色变这一当前热点话题,雾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引入新课,强调雾霾形成的内因是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污染负荷常年在高位变化。然后提问学生雾霾的多发离不开的外因是什么?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的不利气象条件频繁出现,京津冀地区地形和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静稳态天气的发生频次远大于其他区域。说明外因是条件的观点,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4.以巧妙设疑方式导入

学起于思,思见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在教学《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给学生简要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样的导入“引而不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5.以实例的方式导入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以书本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讲一般都比较抽象和概括,太理论化,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在高一哲学中,讲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可引用著名的论辩。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欺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棵树,为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呢?”东方朔答辩道:“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大的时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瞿所,长少生死,万物成败,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

这个论辩中,东方朔列举了大量事例,论证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于事物发展变化,因此它的名称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由于他把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进行论辩,因而呈现出了一种独特魅力。

6.以典故的方式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还可以引用典故、谚语、名言、警句、诗词等,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因为诗词、名言、警句、典故、谚语等语意新颖、言简意赅,包含深刻的哲理。用上述方法开头,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乐于接受。

例如,可举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中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哲理。

“挽弓当挽强”,这是因为强弓弹力大,射程远,杀伤力大;用箭要用长箭,是因为长箭稳健,易于中的,命中率高。这就揭示出在战争中必须合理运用具体兵器的特殊性,才能有取胜的把握。杜甫在这首诗里揭示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它告诉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主次颠倒;要善于抓住中心,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又如在讲联系观点时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以运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现象与本质时可以借助“兔死狐悲”的典故,理解“狐悲”是假象,掩盖的本质却是“狐喜”,是形悲实喜,而且正是这种假悲才暴露了真喜,无须费多大口舌就能具体形象地让学生领悟假象同样反映事物本质的哲理。

7.故事导入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猎奇心理,讲新课之前,教师先精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入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起引思的作用。例如: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几位负责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到一个贫苦山区调研,路上碰到一位本该在学校学习的放养娃,他们便问:“你为什么放羊?”“为了挣钱。”“挣钱千啥?”“盖房,娶媳妇。”“娶媳妇为啥?”“生娃。”“让娃干啥?”“放羊。”这件事被登在报纸上,一位在城市上学成绩优秀的中学生看到了这篇报道后,认为自己也处于一种简单的循环中,好好上学,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考上一所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为了娶个好媳妇,娶个好媳妇生个好儿子,再好好上学……而他觉得这种循环又毫无意义,最后,自杀身亡。这两个事例尽管涉及的人物、结局等都不相同,但实际探讨的是同一话题: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那么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呢?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总之,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识规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具有启发性;第二,要紧扣教材,深挖教材,巧用教材,具有针对性;第三,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体现导入的趣味性;第四,“导入新课”的基点是“导”,既然是“导”,在情境设置上就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以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教师就不能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冗长啰唆而离题万里。因此,导入语言要精练、简洁,尽快切入讲授的主体内容;第五,导入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要使新课一开始就扣紧学生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既要准确,又要科学、生动、充满趣味。

[1]肖荣,黄宏新,车云霞.论课堂导入及其设计.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02).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老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张全祥.老师如何引领课堂.语文教学通讯,2006(4).

[4]马原主.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互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中职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