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顿庄园》看英国女性的地位变迁
2015-01-06韩晓敏
韩晓敏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唐顿庄园》是一部由英国ITV电视台于2010年出品的时代剧,因其宏伟的制作,以及对社会问题精湛的分析而广受好评。该剧在推出以后便获得多项大奖,是近年来英国电视节目中的精品。虽然以大众媒体为载体,然而《唐顿庄园》的叙事手法、台词撰写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挖掘与解剖却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可以说入木三分地向观众展现出英国处于世纪交接时的思想碰撞与社会变革。
一、关于《唐顿庄园》
《唐顿庄园》的背景设定在1910年代英王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里。故事由克劳利伯爵家的遗产纷争说起。克劳利伯爵没有儿子,但有三个女儿。按照当时遗产限定法的规定,他的财产不能传给女儿,而必须是家族中男性后裔。剧中,合乎资格的便是他的一位来自曼彻斯特的远方侄子。故事一开头就把女性在当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体现出来。在接下来由遗产引起的纷争中,在贵族宅邸里上层社会与仆人的森严等级的划分中,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当时女性已经不再像维多利亚时代那样顺从与脆弱。她们对于公平权利的争取,对参与社会事务的渴望,以及对于思想、经济独立的热爱都让其慢慢从驯服的羔羊转变成骁勇的斗士。
笔者将焦点集中在剧中不同女性对于其地位的认识与改变上。从早期的默默忍受到逐渐觉醒并进行抗争。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楼上的贵族太太小姐身上,亦体现在楼下整天忙碌的仆人身上。
二、旧有观念的影响
过去的数百年,人类社会一直被父权思想所统治,东方西方都是如此。在儒家思想里,女性被要求三从四德;而在西方文化中,女性也一直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此之前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职责还是相夫教子,对丈夫的所有决定都要顺从。如就性而言,女性具有任何和性有关的想法都是不恰当的,而男性却不受此约束。理论上,他的确应该忠于他的伴侣,但事实上,“如果他偶尔去寻花问柳,放松自己,他的妻子也应该原谅他,并欢迎他回家”[1]。女性即便从事工作,也都是一些像家庭教师、女仆这样社会地位低下的工作。真正的精英阶层几乎都是男性掌控的世界。类似的描述屡屡出现于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中。《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从事的家庭教师一职,毫无社会地位可言,仅比女仆稍高。而在《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中,女性地位被压制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如在两部小说的一开头,就体现了当时《继承法》对女性的巨大不公。贝内特先生虽然拥有房产、地产,却因没有儿子而必须将财产传给远亲柯林斯先生而不是自己的女儿。而在《理智与情感》中,姐妹俩及母亲在父亲过世后只能分到丁零的财产,如果想要过好日子就只能靠哥哥的怜悯或者嫁个好人家。
这种情况亦延续到二十世纪初。在《唐顿庄园》一开头,继承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克劳利伯爵虽家境富裕,却没有儿子而有三个女儿。所以女儿们的婚姻就成了将来她们生活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手段。这在上层社会的女性中更为明显,因为她们没有工作,也不屑于工作。所以她们更需要依靠婚姻带来的财富维持旧有的生活水平和地位。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的,婚姻已经被看成“一门相当有利的职业”[2]。在奥斯丁的名作《傲慢与偏见》中亦有类似的描述。当柯林斯先生向表妹伊丽莎白求婚时,他充满自信,有着十足的把握。这种自信不是来源于他个人的魅力,而是他知道财富是许多女性决定是否出嫁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他会在求婚时狂妄地说:“尽管你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不见得会有人再向你求婚。你不幸财产太少,这就很可能把你活泼可爱的地方全部抵消掉。”[3]可以想象,从一开始就被束缚的女性很难走出独立的第一步。她们或者去工作,或者嫁人才能摆脱困境。而对于上流社会甚至中产阶级的女性来说,出外抛头露面地工作在当时对于她们来说还是不现实的,所以婚姻的缔结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克劳利伯爵的大女儿玛丽是这里面一个典型例子。玛丽从小养尊处优,养成了骄傲甚至自大的性格。但是在婚姻面前,她却不得不低头。最开始,她与堂兄帕特里克订婚,这在整个家族看来都是件皆大欢喜的事。然而当堂兄因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过世后,她的家人与她都在考虑下一个可以结婚的目标。选择这个目标的条件不是双方的情感和个人的意愿,而是地位与财富。而玛丽自己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从她在堂兄逝世后的表现来看,她对自己的未婚夫并没有多少情感,整个葬礼中表现得极为冷淡。之后,她将结婚目标锁定在另一位公爵身上,希望以自己的魅力赢得公爵的求婚。这种心态在她与妹妹伊迪斯的对话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当伊迪斯讽刺她心计失算时,玛丽反驳说,至少自己没有“空手套白狼”。
不难看出,婚姻在玛丽眼里更像是一场钓鱼游戏,钓到了大鱼便是莫大的成功。不仅玛丽,伊迪斯亦如此。伊迪斯处于次女位置,样貌也稍逊于玛丽。虽然地位依旧尊崇,但她也把婚姻当成一种交易。她积极地争取年龄比她大得多的安东尼爵士。不是因为感情,而是想给自己找到一个安全的归宿。
不仅上层社会,下层社会的女性很多时候也有同样被奴役的思想。总的来说,下层社会的女性要比上流社会的小姐更具独立性,因为不同于整天流连于舞会狩猎的太太小姐们,她们必须一直在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可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过于强大,许多老一辈的女性对于独立意识依然欠缺。比如当女仆格温想离开唐顿从事秘书工作的意愿被发现时,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包括非常明事理的休斯太太。她无法理解为什么格温愿意在外做一份辛苦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工作而不愿做许多穷人家女孩子向往的一份稳定的女仆工作。
另外,从许多社会习俗来看,女性明显处于低于男性的地位,即便都是仆人,女性按规矩不可以上菜,不可以在酒席上做侍应。所有这些对外接待的工作必须由男仆完成,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失礼。这种现在看来荒谬的观念与做法却在当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礼节。
三、女性的觉醒与抗争
尽管女性在社会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亦不可避免地开始慢慢觉醒并主动争取在男权社会中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公平的地位。
前文提到的女仆格温就是劳动人民阶层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虽然按照当时世俗观念来看,做一个贵族家庭的女仆,其工作的稳定性和社会地位都高于一个上班的秘书,但格温仍执意成为一名秘书。尽管女仆与秘书都是自食其力的工作,但有着明显的不同。女仆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住家式的体力劳动,是社会对于下层女性的一贯要求。而秘书的工作在当时看来已具有了一些技术含量,需要经过培训,如培训打字技能。所以它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特别是依靠自己的下层阶级的女性,已经有了一种渴求独立,希望能与男性平起平坐的意识。她们不希望再被传统的繁缛又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所束缚,而希望像许多男性一样,从事一种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从而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
不仅下层社会,上层社会也是如此。虽然当时很多贵族女性依然像玛丽、伊迪斯那样顺从于父权社会的思想,但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女性被压制的独立意识也在慢慢觉醒,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克劳利伯爵的小女儿西珀尓。
西珀尓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她不像两个姐姐那样为如何嫁给一个有钱人而烦恼或算计着。在格温因学习打字而受到众人谴责和不理解时,她是为数不多的敢于站出来为其说话并在行动上予以支持的。在格温以为改行的愿望落空,开始被迫接受女仆的身份时,西珀尔暗中帮她申请职位,甚至亲驾马车送她去城里面试。这种帮助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善良,更多的是因为她能够理解格温希望独立,希望与男性平起平坐的想法。正如她对格温所说的:“时代在改变,女性不仅要有选举权,还有人生。”虽然她不曾处于格温的位置上,可能有时很难完全了解格温的心态,但是对平等、对独立的追求也是她的愿望,所以她给予了格温最多的支持和帮助。
之后,西珀尓自己的行为也开始慢慢展示出她敢于斗争的性格。她多次参加政治集会,为女性参政争取权利,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置身于一些混乱的场合中。而在个人的感情上,她也不同于两个姐姐。金钱和地位不是她考虑的重点,为了能和志同道合的布兰森在一起几乎与父亲反目。这所有行为举动都显示出西珀尔独立自主,不再受传统社会制约的一面。如果说玛丽和伊迪斯还多多少少体现着传统思想的教化,西珀尔则完完全全代表着新时代女性的力量。一个希望在政治上平等、生活上自主、事业上独立的现代女性的象征。
四、结论
作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电视精品,《唐顿庄园》以其高质量的制作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而赢得多方赞誉。女性地位在这个大时代所经历的变迁是其中一条引人注目的故事线索。女性的地位在两千年里都处于一种被动停滞的状态,却在这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得到迅速提高。女权运动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成绩。从这部剧集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时代变化带来的人文思想变革。改变往往不能一蹴而就,但却在不断的努力下慢慢成为现实。剧中的许多女性,有的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有的敢于挑战不公平的法律条文,有的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新的事业。即便像玛丽与伊迪斯那样受传统父权思想较深的贵族小姐,其实也在慢慢改变。这些微妙的变化积少成多,在推动女性地位提高的同时,亦造就了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
[1]Victorian Morality [EB/OL].http://www.nouveaunet.com/prbpassion/vmor1.cfm.
[2]波伏娃,西蒙娜·德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济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英]简·奥斯丁著.王惠君,王惠玲译.傲慢与偏见[M].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