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视角指导下的八年级英语写作训练
2015-01-06卢爱华
卢爱华
评价视角指导下的八年级英语写作训练
卢爱华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针对八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八年级写作特点的递进式评价视角:“平易→入格→创意”;并以此评价视角为出发点,结合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从背诵、仿写、以说促写、话题写作四个层面探索如何开展有效的写作训练与教学实践。
评价视角;英语写作;平易;入格;创意
一、研究背景
(一)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化的趋势,学生具备初步英语文字书面表达能力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期待。听、说、读、写是基础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四项语言技能,在目前的中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环节。但是,不论在升学考试或就业测试时,学生又往往面临着英文写作能力的测试或被要求展示其英文写作能力。写作作为一种直接测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水平高低的主观题型,比任何其他题型更具有无可争议的效度。写作能从词汇、句子及篇章等不同层次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以书面的形式了解学生用英语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评价视角是影响写作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中,英语通常是外语教学。“内容+构思”是以英语作为母语写作的评价视角,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这种基于母语写作性质的评价视角常常被教师们照搬。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英语写作能力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语言应用;(2)细节技巧;(3)内容处理;(4)文体技巧;(5)判断技巧。这些写作能力评价视角都是以母语写作者为中心的,然而,英语作为外语写作无论在性质、目的和自身特点等方面都与英语作为母语的写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也不能普遍适用于不同年段和不同任务的写作评价。恰当的做法是把母语的影响、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等因素考虑在内,并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用到的技能来确立新的、合适的评价视角。
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
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习惯于用汉语思维造句,然后连句成文,常常出现语不成句、用词不当、错漏严重、时态混乱、内容贫乏、书写不规范、上下文过渡不自然、谋局布篇不合理等情况。因此,学生的作文谈不上遣词造句,更不用说写作技巧和文采。我们对本校某一届八年级9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英语写作方面的困难及其写作方式(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八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调查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时词汇语言贫乏,对篇章结构欠缺必要的构思是主要问题。究其本源,主要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往往是蜻蜓点水。更有甚者,几乎将七、八年级的写作教学完全忽略,只是在九年级的时候,为了应付中考,跨越写作中的基础训练,急功近利地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来。正是教师的这种错误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学生错过了英语语言思维与表达的“黄金期”。因此,我们需纠正写作能力训练对低年级学生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
“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蒋晓青2013)是传统英语写作的一大特点。不难看出,传统的英语写作关注的只是语言的准确性。而实际上,学生在写作时,一般要经历酝酿、起草和修改这三个阶段。然而,教师却只重视评价学生语言形式的质量,忽略学生写作中的构思、观点和语言内容的质量。因此,学生写作水平的低下,虽然有自身语言水平局限性的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下列问题:
1.教师尚未建立一个可操作的、适用于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写作领域的教学分阶段目标体系。
2.写的程序被忽视,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一套可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写作训练程序。
3.忽视写的行为的习得,对学生写作微技能缺乏技巧指导。
4.教师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写的过程被忽视。写作课常常遵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模式。
5.未能发挥听、说、读这三者对写的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八年级英语写作评价视角:平易→入格→创意
从小学阶段开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五、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因此,他们具备了一定词汇量和句子结构的语言基础。如果教师设定的写作评价起点太低,会达不到写作训练的效度;如果评价的要求太高,会使学生认为英语写作是遥不可及的,因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八年级所对应的四级“写”的技能,做了如下要求:(1)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能用词组或简单句为自己创作的图片写出说明;(3)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可见,就八年级的英语写作而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学生的作品不能算是作文,而只能称之为粗浅、简单的书面表达。
从以上对八年级英语写作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我们提出了符合其年段特点的写作评价要求:平易→入格→创意。传统的写作评价模式是先对学生习作的内容与构思等方面进行分解,然后再整合评价,而“平易→入格→创意”这个评价视角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三个递进的质量层次来整体评价写作。
(一)平易
平易包括文章内容和表述形式两个方面。对一篇习作进行评价,首先要关注其内容本身以及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否简单易懂、平易近人。正如白居易的诗,其语言特点为“老妪能解”,因此,基于八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将平易浅畅作为写作评价的要素。当然,把“平易”作为第一层次的评价标准,并不意味着“平易”就是好文章,它只是三个递进层次评价中的第一级要求,简而言之是一道入门的标准。
(二)入格
入格包括文章格式的规范、内容的达意、谋篇行文的格局。“入格”即合乎规范和标准,它不仅考查学生在构思、表述、说理逻辑、篇章构建等方面的成熟程度,还考查学生在行文时其文体格式、标点符号等方面是否准确。用“入格”的评价尺度对学生写作的各个方面的质量开展印象式的整体评价,可以发现文章中明显不合格的各种迹象,并将其与合格表现加以对照进行改进。
(三)创意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产出性技能。因此,一篇理想的文章总会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体现作者的创意。作为写作评价第三层次的标准,指的是作品在词汇的运用、内容的安排及其叙述说理方式等方面展示的独特性和新鲜感。当然,作为八年级的写作评价要求,不能将其等同于“独到”。
四、“平易→入格→创意”评价视角下的写作训练实践
从“平易→入格→创意”这个评价角度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了指导和训练。
(一)背诵——“平易”与“入格”之基石
背诵是对所学语言的一种高效的强化手段,通过这种强化的语言输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法的记忆,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还能对优美语言印象深刻,增加语言积累,从而使学生能输出规范的语言。对于初学者,通过背诵一些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范文,可以达到熟记“公式化”语言的目的,它是达到“平易”与“入格”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八年级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背诵范文来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实验班学生进行范文背诵,大约一学期后,将其与英语认知水平和程度大致相当的平行班进行比较:实验班学生在写作中基础语法错误明显减少,并能恰当使用词汇和优化语句。笔者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结果见表2:
表2:背诵范文对写作的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背诵范文能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其中8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有10%的学生认为理解语言的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自己遗忘率高而导致背诵范文的效果不好,有88%的学生认为,背诵范文对记忆固定词组和短语有帮助;只有12%的学生认为,背诵范文对提高写作水平很少或没有帮助。大多数学生认为,背诵范文有益于提高写作的准确性,但也有2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背诵范文能扩大和丰富词汇量,加深学生对固定词组、短语和固定句型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正因为有了这些基础和大量的积累,学生才能在写作中运用通过背诵所掌握的语言内容和知识,使文章简单易懂且合乎规范。
(二)仿写——“平易”与“入格”之阶梯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因为要使用某种语言就得服从这种语言的习惯。英语写作也离不开“仿写”。在英语学习的低段,“仿写”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训练形式,促进学习者在模仿中实践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仿写基本句型——达到“平易”
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句型,通过模仿其句式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是仿写的第一步。在句型仿写训练的基础上,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英语与汉语在语序、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从而避免根据汉语思维和语序翻译来进行写作的错误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渐养成英语语言思维习惯和英语语言意识,最终达到孰能生巧、灵活运用的程度;使学生最后产出的写作成品能简单易懂,避免出现语序混乱、用词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法表达基本意思、基本观点及让他人无法看懂的现象。
2.仿写文体格式——追求“入格”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新目标》英语教材更注重现实生活中可能用到的技能,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应用文体的写作,例如书信、电子邮件、日记、商品广告、招聘广告、求职信、申请书等。这些文体的文本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和格式,而且某些文体与中文在格式和结构上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只有经过多次的仿写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掌握,使他们的写作达到最低要求的“入格”,即格式正确。
3.模仿结构思路——趋向“入格”
八年级学生的写作,就其本质而言,还谈不上发挥或创作,因为他们能应用于写作的词汇、句型、语法等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都非常有限。因此对课文的依赖性比较大,不仅会模仿课文的体裁,而且会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篇章结构及内容表达。所以,在学习课本语篇时,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知识和句型、句式,还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思路、结构和内容。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模仿,会慢慢掌握审题、列提纲等写作技巧,为达到构思、表述、说理逻辑、篇章构建等方面的“入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说促写——“入格”与“创意”之途径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五、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头会话与表达能力,因此,从学生的“说”入手来指导学生的“写”,是一种比较合适和自然的方法。
案例:《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1.口语训练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以了解同伴的一次假期旅行为话题开展Free talk口语对话训练,目的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相关语言内容和知识,为书面表达作好铺垫。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谈论自己的一次假期旅行。
How was your vacation trip? Place Weather Activities Food…
2.对话表演
请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问答,其他同学在观看和倾听别人的对话时,可以汲取信息、取长补短。学生对话谈论的内容会大大超越教师所给的内容,其中很多内容和表达方式都很有创意。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在对话中所体现的丰富的内容问句写在黑板上,如:
(1)Where did you go?
(2)How was the weather?
(3)Were you with your family?
(4)What did you do there?
(5)What food did you eat?
(6)Was the food good?
(7)Did you buy anything?
(8)How were the people there?
(9)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10)What did you like best?
(11)Did you dislike anything?
(1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ip?
...
3.写作任务布置
经过课堂两人一组的问与答,学生对话题内容会越来越熟悉,然后布置写作任务:请以“My trip”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一次假期旅行的短文。如果学生此时对写作仍感到有困难的话,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黑板上的这些问题,然后将答案写下来,并稍做整理,就是一篇文章。
由于有了前面的口语训练做铺垫,学生表演对话时所运用的语言,教师和学生都已经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和更正,因此学生这时写作所应用的语言就会相对比较正确、规范和成熟。同时,学生为了描绘旅行的更多信息,他往往会脱离课本内容的束缚,使用一些比较有创意和新鲜感的词汇、句式和表述方法。这时,学生的写作已经向“创意”跨出了小小的一步。
4.成品修改
修改是写作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刚开始写作不久的低年段写作中,修改的形式有:(1)自己修改;(2)同桌互改;(3)小组讨论;(4)全班集体修改等。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自己修改”是每位学生在写完草稿之后都必须做到的。
在“自己修改”这一过程中,应指导学生重点修改以下三个方面:(1)书写及文体格式是否规范;(2)标点是否正确,单词拼写有无错误;(3)句子是否完整,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只有做到了这些方面的正确,达到“入格”尺度的要求,才有可能向“创意“迈进。
(四)话题写作——“创意”之向导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因此话题也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这种话题性的表达方式梳理得多了,以后学生要写此类话题的作文就可以有备无患了。话题式的写作在“创意”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往往只给出主题、几点内容提示,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拓展主题内容、组织篇章。例如一篇语言功能为介绍人物的文章,话题内容必定涉及“出生、家庭、婚姻、爱好、兴趣、教育、奋斗、成功、荣誉”等,相应的英语词汇便有:birth,be born,family, marry,get married,hobby,interest,be interested in, love,education,graduate from,work hard,success, make success,succeed in,prize等。这类文章的主要时态是一般过去时;按时间顺序、倒叙或插叙是这类文章的典型的叙事结构;词汇搭配及句子结构也都囊括在这一主题语言中。因此,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他必定会调动所有的学习经验,对所给的人物写作主体进行联想,为文章拟定开头、结尾并添加细节内容等等。学生的“创意”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五、结束语
八年级的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应该从八年级的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以一种更贴近其现实环境和条件的评价视角来引导写作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能真实有效地得到提升。经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与指导后,班级中几乎每一个懂英语的学生都会进行一定的写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这种评价视角指导下的写作训练的实施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以“平易→入格→创意”为核心的写作评价视角,是本人在小范围内批改自己学生的作文和对自己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提出的设想。因此,它是否可大面积应用以及在这三个递进式的评价尺度上的把握、具体细节的标准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引用文献
何安平.200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晓青.2013.Brainstorming在英语写作“三步走法”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11):59.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良环.2003.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