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之原点

2015-01-06卢曼萍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原点改革

卢曼萍

摘 要: 本文从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内容的分析出发,提出专业构建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原点问题。专业构建是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框架的基石,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 专业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 改革 原点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题。继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来,国务院5月份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五部委6月份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无论是对国家政策顶层设计的解读还是对地方政府改革措施的分析,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终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教育改革的基础,承载着知识传授与人才培养、教育链与产业链连接、社会期待与学生需求等重要内容。因此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构建(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原点。

一、专业构建的内涵解析

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专业(profession)一词,原意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专业”译自俄文,指“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Major)[1]。有学者对专业内涵界定的视角进行了概括,总结了对专业内涵的界定大体有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教育学视角有学业或学科角度和课程角度界定[2]。也有学者在论述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时指出:职业教育的“专业”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从事各种社会职业的劳动者需要,以及学校教育的可能性所提供的培养类型;我国的职业教育把这种培养类型称作“专业”,是沿用了中国、苏联等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的专业的叫法[3]。本文不对职业教育“专业”概念做过多的学理性辨析,我们在借鉴有关专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本文中所提到的专业界定为:职业教育相关机构根据社会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制定的与职业需求相对应的专门学业类别,兼具学科属性和应用性,侧重于应用性。

“构建”从字面上可理解为“架构”和“建设”,专业构建包括专业架构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概念。专业架构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是对专业进行设置,设置又包括专业的“设立”和“调整”,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专业建设是在专业设置的整体框架下对专业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与优化。

“原点”,在数学上是指坐标系统的原点即坐标轴的交点,是坐标轴上正负值的分界点,也是计算坐标系中位置的出发点;在日常生活的理解中,原点还是出发点和初始状态或初衷的意思。本文中的原点指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改革围绕的关键实体。

二、专业构建是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框架的基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如下图)。整个体系框架中突出“融合”与“流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纵向融合、与人力资源市场的横向流动。

从体系的基本架构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也不再是“断头路”教育,它将有更多发展与延伸的空间,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与流动也意味着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过程需要重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这一体系下专业设置是体系建立的基石。如何满足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展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专业设置的视角来看,我们对专业的理解必须更多地兼顾哲学视角(学科视角)、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在社会分工愈发精细的条件下,只注重现有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必定是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需要的。首先,专业的学科属性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体系流动的基础,如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学科基础知识,向普通教育体系流动(例如中职学生进入普通本科解阶段学习)必然受到阻碍,学生将无法具备普通教育体系中所要求的学科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环节中合理强化专业的学科属性,做好专业的适应度调查,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时充分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避免知识传授的碎片化和割裂化。其次,专业设置必须有灵敏的社会触角,这主要是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中进一步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密切融合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教育体系内的学生需及时地了解社会职业的发展态势与岗位的要求,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中列出“继续教育参与人次需逐年提高,到2020年达到35000万人次,高职院校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习者比例由现在的5%提高到2020年的20%,职业院校培训在校生(折合数)相当于学历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由现有的14%提升到2020年的30%”。一系列的量化指标意味着职业教育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因此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亟待加强,面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专业设置需体现更多的弹性与前沿性,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加强建设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其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专业设置的教育视角是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原则。不打好地基不可能有牢固的建筑,做好专业设置的内涵规划和专业微观体系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基石。

三、专业构建是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纽带和窗口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到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产教融合、特色办学”,这一原则所要求的就是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是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也必从职业教育专业构建入手。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本质就是一种调整职业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如果原有专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就会导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匹配。据笔者对探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问题的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研究者们都对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达成的结论也基本一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及行业发展不相符是导致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背景之下,专业的纽带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凸显,行业、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需以某一专业为依托,同时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更倚赖教育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参与,专业的纽带作用在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同步互动中尤为关键。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都必须通过专业的纽带传输,专业构建必须将产业的前沿发展态势、前沿知识,以及发展的前景进行研究提炼并融入专业教育的计划和课程开设的方案中,同时需将人才成长培养的实践体验环节纳入行业、企业的责任范畴。

四、专业构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

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质量颇受诟病,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中提出: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农林、土木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4]。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是指职业教育未能达到相应标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专业的招生人数的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浪费,职业教育学校缺乏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过度依赖模糊而不确定的市场信息,盲目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学校之间恶性的生源竞争,内部专业结构失衡,整个人才培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5]。招生人数的结构和专业发展的规划都是专业构建的重要内容,做好职业教育的专业构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是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原点。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专业构建与质量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对各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重点进行重新规划,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在专业设置上避免“一窝蜂”现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必然导致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职业教育学校自身更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专业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提高专业设置的聚集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行业特色和属性应更明显,所设置的专业尽量与自身的行业属性或擅长的学科领域相关,不搞“大而全”,不能“什么热就上什么专业”,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再次,“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规划好学校的专业设置框架之外,最关键的是做好专业建设工作,职业教育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改革为中心,做好专业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办学经费等分配上要做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做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等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休戚相关的教学环节建设。

结语

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是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和要求都必须从专业构建入手,做好专业构建工作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支点,更是改革的原点。架构稳固的支点才能搭建牢固的大厦,任何改革必须有着力点才能切实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专业构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是改革进行中的瓶颈环节—产教融合的纽带与窗口;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现状来看,专业构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第3卷:26-27.

[2]郑君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17-18.

[3]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4]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7-5:007版.

[5]刘义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0(01):75-77.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10YB286);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自筹课题“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中等教育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课题编号:11JY41)。

四、专业构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

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质量颇受诟病,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中提出: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农林、土木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4]。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是指职业教育未能达到相应标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专业的招生人数的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浪费,职业教育学校缺乏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过度依赖模糊而不确定的市场信息,盲目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学校之间恶性的生源竞争,内部专业结构失衡,整个人才培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5]。招生人数的结构和专业发展的规划都是专业构建的重要内容,做好职业教育的专业构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是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原点。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专业构建与质量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对各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重点进行重新规划,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在专业设置上避免“一窝蜂”现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必然导致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职业教育学校自身更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专业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提高专业设置的聚集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行业特色和属性应更明显,所设置的专业尽量与自身的行业属性或擅长的学科领域相关,不搞“大而全”,不能“什么热就上什么专业”,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再次,“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规划好学校的专业设置框架之外,最关键的是做好专业建设工作,职业教育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改革为中心,做好专业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办学经费等分配上要做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做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等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休戚相关的教学环节建设。

结语

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是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和要求都必须从专业构建入手,做好专业构建工作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支点,更是改革的原点。架构稳固的支点才能搭建牢固的大厦,任何改革必须有着力点才能切实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专业构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是改革进行中的瓶颈环节—产教融合的纽带与窗口;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现状来看,专业构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第3卷:26-27.

[2]郑君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17-18.

[3]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4]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7-5:007版.

[5]刘义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0(01):75-77.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10YB286);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自筹课题“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中等教育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课题编号:11JY41)。

四、专业构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

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质量颇受诟病,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中提出: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农林、土木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4]。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是指职业教育未能达到相应标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专业的招生人数的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浪费,职业教育学校缺乏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过度依赖模糊而不确定的市场信息,盲目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学校之间恶性的生源竞争,内部专业结构失衡,整个人才培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5]。招生人数的结构和专业发展的规划都是专业构建的重要内容,做好职业教育的专业构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是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原点。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专业构建与质量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对各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重点进行重新规划,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在专业设置上避免“一窝蜂”现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必然导致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职业教育学校自身更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专业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提高专业设置的聚集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行业特色和属性应更明显,所设置的专业尽量与自身的行业属性或擅长的学科领域相关,不搞“大而全”,不能“什么热就上什么专业”,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再次,“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规划好学校的专业设置框架之外,最关键的是做好专业建设工作,职业教育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改革为中心,做好专业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办学经费等分配上要做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做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等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休戚相关的教学环节建设。

结语

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是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和要求都必须从专业构建入手,做好专业构建工作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支点,更是改革的原点。架构稳固的支点才能搭建牢固的大厦,任何改革必须有着力点才能切实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专业构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是改革进行中的瓶颈环节—产教融合的纽带与窗口;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现状来看,专业构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第3卷:26-27.

[2]郑君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17-18.

[3]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4]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7-5:007版.

[5]刘义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0(01):75-77.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10YB286);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自筹课题“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中等教育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课题编号:11JY41)。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原点改革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改革之路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改革备忘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改革创新(二)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