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创业者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及机理

2015-01-06苗莉何良兴

财经问题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

苗莉 何良兴

摘 要:鼓励“草根创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却是草根创业者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本文探讨了草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草根创业者的强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弱联系社会网络对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强联系社会网络的作用;而创业警觉性在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草根创业者;社会网络;创业机会;创业警觉性;机会识别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8-0117-07

一、引 言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提出应掀起草根创业新浪潮以来,草根创业不仅成为民间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更是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成为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对于什么是“草根创业”,目前并无明确界定,大体而言,是指由普通大众或平民通过识别和开发的商业机会而实施的创业活动。从其基本内涵看,草根创业者与微型企业创业者 (Micro-Entrepreneur)基本相同。根据以往有关微型企业创业者的研究结论,这类创业者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通常只受过很少(甚至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素质不高且能力不足,因此,总体上拥有的人力资本较低,这也导致其在创业活动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1]。草根创业者创办的企业通常以微型企业为主,且大多为家庭所有、小规模运营、依赖本地资源、属于劳动密集型、采用低水平的技术、市场竞争通常比较激烈且缺乏规制,与精英阶层通过高新技术变革或通过整合大量社会资源、特别是通过寻求风险投资机构融资建立和重组的大中型企业组织方式有显著的不同。虽然,草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并不如精英阶层那样光鲜夺目,但他们创建的微型企业却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企业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购买力水平、降低成本和提供商业便利等途径,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因此,一直以来,促进微型企业发展都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战略。在中国,随着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鼓励草根创业、发展微型企业的战略意义也就愈发突显。

国家对草根创业的肯定、呼吁和支持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加入到创业行列中,然而,由于很多行业的在位企业早已完成“排兵布阵”,现实中留给创业者的市场机会并不多,因此,如何发现创业机会是目前草根创业者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制约草根创业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显示,创业机会识别会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内部,创业者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特质及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外部,政府政策和创业教育等则是重要影响因素。鉴于草根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我们推断社会资本在其创业机会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在创业领域,学者们对于社会资本与机会识别的关系已经做了较多研究,但专门针对草根创业者的研究目前还十分有限,对其内在影响路径和机理的研究就更为匮乏。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于草根创业者,探讨草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并以创业警觉性为中介变量探究其影响路径。在实践层面,本研究为促进草根创业活动提供了理论参考;在理论层面,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有关草根创业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构思

1.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

Kirzner[2]认为创业机会是一种没有被完全透明化的市场需求,或是未发觉或正在被较少人利用的信息和资源。由于市场不完善导致了创业者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异质性最终创造了创业机会[3]。机会识别就是创业者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潜在的商业机会存在与否的一种心理感知[4]。Christensen 和 Peterson[5]在其研究中指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其获取潜在的市场信息和资源,进而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想法,发现并识别创业机会。Nahapiet和Ghoshal[6]的研究也显示,在社会网络中,成员为实现其期望的目标,往往通过信任与互动交换等手段获取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与资源支持。不过,由于网络成员在社会网络中的联系方式不同,他们所获取的资源和信息也不同,进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Granovetter[7]认为社会关系有强弱之分,强联系主要指家人、亲戚和朋友间的联系,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血缘、族缘、趣缘关系进行频繁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彼此充满强烈的信任和支持;弱联系则往往是通过工作、学习和合作而产生的联系;强弱联系在社会网络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Ozgen[8]看来,由于强联系一般建立在社会经济特征相近或相似的个体或组织之间,群体成员间相似度较高,从而导致信息和资源的异质性程度降低;而具有弱联系的个体或组织之间,通常经济社会特征差异较大,且建立关系的个体分布范围比较广,因而更容易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不过,Coleman[9]认为强联系网络成员在相互信任和共同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传递或获取有限的信息和资源,并且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Uzzi[10]也指出在强联系网络成员之间由于存在一定的情感和信任基础,彼此之间才愿意互相提供“人情”的帮助,这种情况下交换的信息才有可能是长时期的、多频率的。边燕杰和丘海雄[11]的研究显示,在中国的关系社会下,弱联系的作用并不突出,具有信任基础的强联系起主导作用。本文认为无论强弱联系均能促进机会识别,但对草根创业者而言,由于其强联系群体所能提供的资源和信息通常十分有限,因此,弱联系对其机会识别的影响可能会高于强联系,据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1a:草根创业者的强联系社会网络对其识别创业机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1b:草根创业者的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其识别创业机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1c:强弱联系的社会网络对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弱联系对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更大。

2.社会网络与创业警觉性

创业警觉性是研究创业者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被西方学者看做是区分创业者和管理者的重要标志。Kirzner[2]最早对创业警觉性做了概念界定,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他认为创业警觉性是一种能力,即注意到迄今为止尚未被发掘的市场机会和激发人们大胆设想未来商业可能的倾向性。Kaish 和 Gilad[3]认为创业警觉性的实质是一个“关注,不搜寻”的过程,只有在增强信息警觉性之后,才发生创业者对机会的认知。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创业警觉性做了研究。Gaglio和Katz[12]认为创业警觉性是一种慢性心理图式,拥有这种图式的创业者有着一种对市场不均衡的高度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可以促进机会识别过程和信息处理过程,并根据与现有图式不匹配的信息调整已有图式。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创业警觉性的界定是不断深入和完善的,但基本上都认同“创业警觉性是个体对潜在商业信息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的观点。对于创业警觉性的影响因素,Ardichvili等[13]构建的机会识别模型显示,创业者的个人爱好、市场知识和社会网络都对识别创业机会有积极影响;此外,他还指出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更高,原因在于创业者亲身体验过发觉和识别机会的整个过程,对潜在的商业信息有很高的敏感度,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机会中的隐性信息,并成功地加以利用。高明明[14]指出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和社会网络等都是影响创业警觉性的前因变量。笔者认为,草根创业者凭借社会网络节点之间的强弱联系搜寻信息、识别资源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创业者将自身置于资源和信息流中以提高警觉性,进而提高遇到市场机会的概率的过程。此外,草根创业者在与社会网络中不同节点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时,还会不断拓展其社会网络的边界,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使其获得更多资源和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商业信息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2a:草根创业者的强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警觉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2b:草根创业者的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警觉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3.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

以往的研究表明,创业警觉性是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之一。Kirzner[2]认为只有具备警觉性的创业者才能识别机会并利用机会进而获得利润。国内学者魏喜武和陈德棉[15]也提出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的相互匹配是整个创业机会发现过程的重要一环。符惠明等[16]的研究还发现创业警觉性中的探求挖掘、重构框架维度对创业机会的潜在价值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从而有助于创业者理性识别创业机会。张秀娥和王勃[17]将创业机会识别分为两个子维度——赢利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两个子维度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苗青[18]对创业警觉性和机会识别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的赢利性识别呈正相关关系。Tang 等[19]分析了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的关系,发现创业警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的关系起中介作用。Ardichvili等[13]构建了有关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的模型,他们把创业者的性格特质、先前经验和社会关系作为创业警觉性的前因变量,提出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本身的个人特质和社会关系相关,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丰富社会关系的创业者对潜在的机会信息的警觉性更高,从而更容易识别到新的创业机会。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虽然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其在机会发现方面存在不足,但社会网络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的创业警觉性,而较高水平的创业警觉性又会提高其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因此,本文推测,草根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在其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发挥着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3a:草根创业者的强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作用的过程,被创业警觉性所中介。

H3b:草根创业者的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作用的过程,被创业警觉性所中介。

三、数据与变量测量

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调查时间自2014年4月至2014年7月,历时3个月。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与小微型企业的创业者进行沟通交流进行调查;另一方面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通过这两种渠道,回收问卷184份,回收率为58%。剔除填写缺项和回答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为84%。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特征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数据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因此,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析出的5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力度达72%,可以判定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的问题。

2.变量与测量

(1)创业警觉性。本文选取了Ko 和 Butler[20]的量表来测量创业警觉性,并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对量表做了适当的删减,修改后的量表包括3个题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总在琢磨新的商业构想;我始终保持对信息的关注,以期从中受到启发;我对新的业务设想,总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每一题项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

(2)社会网络。本文通过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中的强弱联系来测量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属性。虽然Granovetter[7]最先提出弱联系假设,但

他并没有给出具体测量强弱联系的方法,相关量表是其他学者后续开发和完善的。本文借鉴Barnir和Smith[21]的研究成果,通过7个问项测量社会网络:我拥有很多来往频繁的家人、亲戚和朋友;我和绝大部分家人、亲戚、朋友相互信任;我可以得到家人、亲戚和朋友的很多支持;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政府人员;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顾客、供应商和零售商;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金融机构人员;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其他企业和商业团体人员。每一条目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

(3)创业机会识别。Hills等[22]在研究中采用“创业者在过去三年里识别出的机会数量以及成功率”来测量机会识别,但目前大多还是采用机会可行性和机会赢利性两个维度测量。对于这两维度的测量,较有代表性的是Baron[4]开发的可行性量表和Singh 等[23]开发的创业机会赢利性量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同时结合草根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实际情况,本文也从创业机会可行性识别和创业机会赢利性识别两个维度加以测量。其中,创业机会的可行性识别包括实践性、独立性和可取性三个方面;赢利性识别包括新颖性、潜在价值和持续性三个方面。

(4)控制变量。本文采取的控制变量主要有性别、年龄、学历和行业,其中,性别设置为哑变量。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1.信度与效度

通过Lisrel 8.70软件分析得出模型的拟合指数如下:χ2/df=1.250;NFI=0.970;CFI=0.990;IFI=0.990;RMSEA=0.041,这意味着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度。对于样本信度分析主要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工具进行测量,检验得出Cronbachs α=0.876,通过计算CITC发现,各操作变量CTIC值均大于0.500,并且删除题项后的α值均小于Cronbachs α的值,因而各条目是有效且应当保留的,而且各条目的组合信度均高于0.700,表明样本内部一致性程度较好。

2.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层级回归模型来验证草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以及创业者警觉性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而验证强弱联系对识别创业机会的不同影响,本文主要采取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方法。各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对于不同变量间关系的证明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在研究草根创业者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中,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依次加入了强联系、弱联系和创业警觉性的相关变量,分别得到模型2—模型5。模型1主要验证了控制变量和识别创业机会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根创业者创业的行业领域对识别创业机会具有显著影响(p<0.050)。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强联系这一变量得到的,结果表明强联系的社会网络对识别创业机会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β=0.668,p<0.010),H1a得到验证。模型4的验证结果则证实了草根创业者的弱联系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显著正相关关系(β=0.826,p<0.010),H1b得到验证。我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强弱联系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差异性,在对两者作用路径标准化后,结果表明弱联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强度高于强联系的作用强度(0.430>0.290),H1c得到验证。

模型6的检验结果表明,草根创业者所处的行业领域对创业警觉性有显著影响(p<0.010),模型7的检验结果证实了强联系社会网络对警觉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β=0.674,p<0.010),H2a得到验证。

从表4中可以看了模型2的验证结果证实了强联系社会网络对警觉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β=0.673,p<0.010),假设H2a得到验证。在此前提下,结合模型2和模型3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发现,强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作用的能力系数由0.668降低为0.384,最终结果表明草根创业者的警觉性在强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H3a得到部分验证。利用同样的逻辑可以分析出,创业者的警觉性在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模型8验证结果表明了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警觉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也非常显著(β=0.728,p<0.010),H2b得到验证。在该验证结论成立的基础上,我们比较模型4和模型5的结果可以发现,弱联系社会网络对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系数由0.826降低为0.499,最终可以说明草根创业者的警觉性在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H3b得到部分验证。

五、结论与启示

1.草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促进作用

同所有创业活动一样,草根创业也是一个将商业机会最终转化为企业存在的过程,创业者能否识别出可行、有赢利潜力的市场机会从根本上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发生。由于草根阶层在创业知识、能力和资源上的不足,他们的创业过程通常十分困难,其中,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准确评估就是制约草根创业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强联系的社会网络还是弱联系的社会网络,都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促进作用。草根创业者对社会网络的构造及对依附于网络中的资源和信息的利用,均有助于其洞察商业机会的价值,判断机会的可操作性,从而比他人更早地识别创业机会。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很多成功创业的返乡农民,基本上都利用了他们在外地打工期间构建的社会网络,并从中获得了包括资金、信息、渠道和合作伙伴等多方面的资源。虽然,这些返乡农民的创业活动大多以模仿为主,但是通过将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从一、二线城市向欠发达地区移植和扩散,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当地需求,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我们还发现,目前返乡创业不仅体现在农民工身上,有意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回家乡创业,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利用打工/求学地与家乡两方面的社会网络资源。可见,对于众多草根创业者而言,要想成功创业,必须有意识地“编织”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并积极利用和调动这些关系网络,充分获取依附于其中的资源和信息。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有必要通过构建平台等方式为草根创业者建立社会网络提供机会。一些地区的情况表明,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少数草根创业者的成功创业会在当地产生示范作用,引发群体性的创业活动。“淘宝村”的出现就是例证之一,这种集群式的创业活动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就业问题发挥出重要作用。

2.草根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部分中介了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警觉性作为个体的认知因素,很好地解释了创业者社会网络影响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社会网络虽然为草根创业者提供了获得资源与信息的可能性,但能否将这些信息转化成兼具可行性与赢利性的创业机会,还依赖于创业者自身的创业警觉性。以往的研究表明,创业警觉性作为一种独特能力,虽然与个体的智商等因素有关,但仍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与实践来获得和提升。因此,一方面,草根创业者本人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关注市场信息、总结自身和他人经验、与同行和成功创业者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创业警觉性;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等部门也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促进草根创业者提高创业警觉性。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对草根创业者的支持政策大多集中在税收、融资和工商注册方面,创业培训的对象则主要集中在已经创办企业的创业者,针对潜在创业者的培训还明显不足。事实上,目前草根创业的失败率非常之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在项目选择上存在严重失误。也就是说,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不仅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发生,也决定着创业项目的赢利能力。为此,政府和教育部门未来应加大对潜在创业者的筛选和培训,增强其对市场机会的感知和评估能力,使他们识别出更具可行性和赢利潜力的创业项目。虽然草根创业失败率较高,但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例如,下岗女工将擦鞋店开成全国连锁,使传统的令人不齿的街边擦鞋摊变成了知名的全国连锁机构,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对草根创业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梳理,将背后的商业规律和相关知识、技能传播给潜在的草根创业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草根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更可以有效提高其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进而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3.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强度高于强联系社会网络

关于强弱联系对个人获得信息和资源支持的影响,学者们持有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在中国情境下,许多学者的研究都发现弱联系的作用并不突出。不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弱联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要强于强联系。其背后的原因,除前面提到的“弱联系可以提供更多异质性的资源和信息”外,还在于草根创业者的一些独特特征。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由于草根创业者通常并不具备良好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其家人、亲戚和好友这些强联系的网络成员通常在资源信息方面比较匮乏,能为创业者提供的帮助比较有限。在此情况下,弱联系社会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更加多样而且质量更高。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弱联系更主要的作用是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外部的信息和其他资源,增加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个体了解所处群体之外的重要信息,获取所需的稀有资源。根据这一结论,一方面,草根创业者自身应采取措施和行动构建弱联系的社会网络,包括加入创业者社群、参加行业性的展销会和交流会、参加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等;另一方面,政府等部门也应创造更多机会,帮助草根创业者构建社会网络,如定期组织有多元主体参加的交流和培训活动等,这将有效促进草根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识别。

4.草根创业者所选择的创业行业对机会识别有明显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行业差异对于草根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识别都有影响。样本企业中大多数是从事零售服务和制造的微型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识别要优于其他行业。对于背后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在我们生活中比较普遍、容易接触,其运营方式相对简单、运营效果易于观察和评价,因此,潜在创业者也更易于了解创办此类业务所需的资源、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规则等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草根创业者在这些领域拥有更多经验。对于人力资本较低的草根阶层而言,小微型的制造企业和零售服务企业通常也是他们的主要就业领域,因为这类企业的入职门槛通常较低,更容易获得岗位。而相关的就业经历,为有志创业的草根阶层接触相关行业信息、学习行业知识提供了机会。以往的研究表明,当创业者对其所在行业的市场环境、顾客需求及如何为顾客提供服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时,创业者更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创业机会。因此,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进入自己相对熟悉的行业、特别是围绕曾经从事的工作领域寻找创业机会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现机会,更有助于成功地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Munoz, J.M. Contemporary Microentreprise Concepts and Cases [M]. Massachusett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10. 102-105.

[2] Kirzner, I. M.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35(1): 60-85.

[3] Kaish, S., Gilad, B. Characteristics of Opportunities Search of Entrepreneurs versus Executives Resources Interest and General Alertnes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1, 6(1):45-61.

[4] Baron, R. A.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A Valuable Tool for Answering Entrepreneurship’s Basic ‘why’ Ques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4, 19(2): 221-239.

[5] Christensen, P.S., Peterson, R.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Mapping the Sources of New Venture Ideas [M]. Aarhus: Institute of Management,1990.

[6] Nahapiet,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242-266.

[7] Granovetter, M. S.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8(6):1360-1380.

[8] Ozgen, E. The Collaborative Frontier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in Convergent Technologies [J]. Academ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09, 15(2):111-119.

[9] Coleman, J.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0]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1):35-67.

[11]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 (2):87-99.

[12] Gaglio, C,M., Katz, J,A.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1, 16(2):95-111.

[13] Ardichvili, A., Cardozo, R., 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1):105-123.

[14] 高明明.创业警觉性、创造性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基于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 魏喜武,陈德棉.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的匹配研究[J].管理学报,2011,(8):133-137.

[16] 符惠明,韦雪艳,段锦云.大学生创业警觉性、团队主动性与机会识别关系——两种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J].现代教育管理,2010, (10):115-118.

[17] 张秀娥,王勃.创业警觉性、创造性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 (1):78-84.

[18] 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9] Tang, J., Kacmar, K. M., Busenitz, L.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in the Pursuit of New Opportunit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 27(1):77-94.

[20] Ko, S., Butler, J. E. Alertness, Bisoci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 Asian Hi-tech Firms[M].Wellesley, MA: Babson College,2003.421-429.

[22] Hills, G. E., Lumpkin, G. T., Singh, R. P.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erceptions and Behaviours of Entrepreneurs. Frontier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M].Wellesley, MA: Babson College, 1997.330-344.

[20] Ko, S., Butler, J. E. Alertness, Bisoci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 Asian Hi-Tech Firms[DB/OL]. http://fusionmx.babson.edu/entrep/fer/BABSON2003/TOC/TOC.html , 2003.

[21] Barnir, A., Smith, K. A. Inter Firm Alliances in the Small Business: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 40(3): 219-232.

[22] Hills, G. E., Lumpkin, G. T., Singh, R. P.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erceptions and Behaviours of Entrepreneurs[DB/OL]. http://fusionmx.babson.edu/entrep/fer/papers97/index97.html ,1997.

[23] Singh, R. P., Hills,G.E.,Lumpkin, G. T.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rocess: Examining the Role of Self-Perceived Alertness and Social Network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1999,8(1):1-6.

(责任编辑:徐雅雯)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
论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大数据时代社会区域创新网络学习与能力建构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深度剖析微信营销的性质及原理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
影响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的因素分析
社会网络中的行为传染研究述评
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