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5-01-05刘晓波

中国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素养语言能力

刘晓波

目前,学术界对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一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定义。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引用的有关阅读素养的定义,大多是借鉴IEA等国际教育研究机构在进行阅读测试时所使用的定义版本:“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建构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能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群体的活动;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这个定义强调了阅读素养是一种建构的 (constructive)和交互性的(interactive)过程,它关注的是阅读的目的和情境,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将阅读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强调阅读的乐趣。

在国内的众多研究中,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的团队,对外语阅读素养的解读如下:

她们强调:外语教师不仅需要构建外语阅读素养的意识,还要探索培养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眼于从文本概念、音素意识、拼读能力、阅读流畅度、阅读策略、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入手,设计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和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对阅读品格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情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阅读素养包括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虽然IEA和北师大研究团队对于阅读素养的定义各有侧重,但是在内涵上却有重叠之处,那就是:他们都秉承以阅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理念。阅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与文本展开互动,通过感知与领悟、内化与整合、分析与比较,建构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新认识,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

一、阅读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011年颁布的新课标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的目标,并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细化、分级。其中关于阅读技能的教学目标被描述为“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阅读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知识碎片化和信息超载的今天,如果学生不具备反思和评价的阅读素养,就无法保证阅读对其知识、技能甚至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贡献。

从《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来看,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素养的考查,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其重点是在于读者对于阅读活动的完成程度,重点强调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领会阅读材料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活动。事实上,就是对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考查。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其一,阅读教学观念落后,练习形式单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受传统语法教学影响,过多地重视语法、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等,有的老师甚至在不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仅仅勾划词组,对对答案,让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就算完成任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作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不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活动。

其二, 以做练习代替复习,以搞题海战术迎战高考,代替阅读素养的培养。以复习资料为主,牵着学生的鼻子由一个题海战场转战另一个题海战场。高三英语教学首当其冲,高一、高二的教学也难逃脱其影响。师生共同关注的是如何做好阅读理解题目的技巧与策略,以及读后能否做对四选一的阅读理解题目。

其三,标准答案一统天下。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在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看似非常活跃,但实质上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文章的浅层次理解。学生从什么角度读、得出什么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教师用自己的一连串预设问题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同学的不同的回答或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表现出茫然和置之不理,根本谈不上阅读品格的塑造。

三、阅读素养培养的途径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思辨活动。在阅读书面材料时,读者要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进而达到阅读素养的层级提升。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判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需要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只有结合阅读理解的这三个层次设计阅读理解力培养的层级化策略,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提升。笔者认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展开:知识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探索性阅读能力。

1. 知识性阅读能力

这种阅读能力关注语言本身,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或常识的掌握程度。具体途径如下:其一,基本词汇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单词;能利用自然拼读规则认读单词;能借助词典、通过阅读教学或查阅工具书,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短语的常见含义及生僻意义。其二,基本语法知识:使学生明确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作用;能通过意群(sense-group)、词块(chunk)正确地断句;了解词的分类,区分不同词性在句子中的功用和意义;了解英语基本句型的构成形式(尤其是五种基本句型),明确英语句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了解复合句的主要类型(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并列句)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了解特殊句式表达具有不同的意义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其三,基本文学知识:要帮助我们的学生了解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基本的文学文体表达方式;了解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等。

2. 理解性阅读能力

理解性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及体验感悟能力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理解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分析能力:能识别阅读材料所包含的逻辑要素或构成成分,认识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在出现或发生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了解将各要素、各成分联结在一起的组织原理,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每项选择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以决定取舍和执行的次序,以及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的能力等。其二,分类能力:能对阅读材料中有关对象,依据不同的性质标准进行逻辑分类,弄清事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并列关系、类属关系、源流关系、本末关系等。其三,抽象概括能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情感态度倾向,如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或写出内容提要等。其四,推理判断能力:能整合语言材料中的线索、逻辑、因果关系等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如结合上下文推断特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能根据阅读材料的立场、观点及论证,合乎逻辑地推断出某些结论或可能性,并排斥某些不可能的结果及可能性等。其五,复述转换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或与原先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解释某一概念、问题、观点主张或交流内容,能举例说明或用自己的话语更通俗、更清晰、更简洁地表达。

3. 探索性阅读能力

其一,评判性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包含的知识内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表现形式等的合理性,进行有根据的评价与判断,提出令人信服的个人见解。该能力涉及到英语学习者的认知立场、情感心态、是非观念等,是多种心智、多种机制和多种能力的有机聚合,是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其二,创新迁移能力:能够超出原文给定的有限信息,从原文中引申出新颖的思想、观念,对原文具有与众不同的新颖见解;或者受原文的启发,在原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作品等,是学习者在个体知识、思维、人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造新颖性成果的能力。

总之,依照这种层级式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途径,学生的阅读素养会是立体发展的,而不是只关注某一个层面能力训练的单薄的不健康成长,学生能够通过完整的语言体验过程,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与文本展开互动,通过感知与领悟、内化与整合、分析与比较,建构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新认识,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申辩式思维能力,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

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评价尺度在于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完成程度,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地领会阅读材料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活动。学生要通过阅读活动,发展语言技能,最终实现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新认识,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这就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了阅读素养的培养上来。阅读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它是学校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助力成年后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作为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素养语言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