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农村学校的生活化教育
2015-01-05路向前
路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考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然而农村的村级小学,在享受优质资源的影响下,掀起了进城热,于是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大都外出打工,存在隔代监护严重缺陷,他们在生活上缺少家人的照顾、行为上缺少亲人的管教、学习上更是缺乏有效的指导。加之农村闲散人太多,受部分成人不良行为的影响,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给学校管理和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为此,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亦成了重大问题。可以说现在的偏远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然而,怎么来做好这种形势下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呢?
据笔者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发现,学生良好的行为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要通过生活中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的亲身体验,长期不懈地熏陶才逐渐形成的。
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的形成的具有特定的育人氛围,时时地感染每一们师生。我校一贯遵循德育为首的原则,在“净”、“静”“敬”“竞”等多方面下大功夫,把学校打造成“文明的求知乐园”。校内显眼墙体挂名人名言和德育标语牌,如《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和《学校礼仪常规》,时时激励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室里悬挂“八字”一国旗,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名人名言,设立班级目标、创设“学习园地”和图书角,让他们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二.榜样示范,以行感人。
良好道德的培养要靠教育,靠教师起示范作用。学校严格要求,把德育教育要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首先从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开始做起,从每天每时每刻的礼貌用语做起,简单的一句“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对一个个效仿性极强的孩子来说,受益匪浅。其次运用适当和恰当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有批评的作用表扬常在,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扬长而补短的目的。第三,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不单纯是班主任的事情,每位教师都应齐抓共管。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和学生做交心朋友,使他们对学习能够自信地面对。多与家长联系,走访监护人,让家校联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来促进他们健康向上发展。
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是学生一面面镜子。因此,要想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想提高当前学生的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变成一种无声的教育模式,时刻感染着他们。
三.活动体验,全面育人。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学校应该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德育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文明礼仪教育变得生活化和常态化。
我校每周一举行全校性的“国旗下讲话”和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清明节和国庆节组织学生给革命烈士扫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感恩教育活动,植树节开展绿化校园,五一期间大鼓励学生们参加田间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六一儿童节庆祝,每天坚持为长辈做一件实事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及时发现,以说服教育为主,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常规检查专题会,力求把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我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是建立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之中,并且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避免了机械地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面对农村存在的“三无”商品,平时搭乘违法车辆的现象,家长法律意识淡薄等,我校每年请相关法律专业人员开展一次法制讲座,并与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及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生活,防患与未然,大大提高了师生法纪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为了使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健康和谐发展,使德育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学校的德育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认真深刻地反思,为了担负起这个重任,除了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思想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立足实际,使德育教育贯穿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生活化和常态化。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河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