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生态观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2015-01-05王宇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王宇珍

内容摘要: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各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密切相关。同时,语言生态观也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语言生态观的角度探讨其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以期为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语言生态观 语言政策 语言教育政策

近年来,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大部分研究为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从语言生态观这一视角分析语言教育政策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新的语言生态观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语言生态观及中国的语言生态现状

“生态”属于生物学的概念,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霍根(Haugen)最早在《语言生态学》一书中提出“语言生态”的概念,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作隐喻类比,把语言生态定义为“研究任何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Haugen.1972:330)。语言生态观认为健全的语言生态是多种语言共存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体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语言的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以汉语为主,多种方言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并存的国家,而各语码的使用状况并不平衡。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3.6%,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内部有许多方言,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大,语言格局十分复杂(蔡永良,2011:8-18)。除了汉语及其诸方言外,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大约120多种民族语言(普忠良,2001:127-134)。虽然少数民族语言诸多,但是非汉语使用者所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5%(Wardhaugh,2000;367)。这些语言的分布状态与中国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态趋于吻合,并且没有完全孤立于汉语(布赫,2002:130)。

二.语言生态观对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语言生态观促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再认识,而语言教育政策标定一门语言在整个语言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会给语言生态带来一定影响。语言政策是“政府对语言文字的地位、发展和作用所作的行政规定”,如指定官方语言、广播媒体语言、教学用语等。(潘海英,张凌坤,2010:105-108)。可见,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对语言生态的一种人为干预,是维护语言生态的政府行为,主要涉及一个国家的强势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教育政策以及本国语的国际推广政策等。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语言生态观对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1.对汉语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语言生态观促使人们意识到语言多元化的重要性,因此,在通过语言教育政策强化推广汉语言(普通话)的同时,不再一味要求语言趋同,而是更加注重方言的保护。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6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可见,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也使得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从语言生态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普通话教育政策具有前瞻性, 消除了方言隔阂,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对方言缺乏政策支持和有意识地保护,方言的适用范围和频度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方言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步缩小。近年来,随着对语言生态平衡的关注,人们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方言消亡。比如,对有代表性的方言组织语言专家进行保护性研究,建立语言档案,并且建立语言博物馆,收集语言标本,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同时,利用媒体弘扬方言文化,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台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方言节目。

2.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人口的不平衡导致其语言之间的不平衡。一些使用人数较少的民族语言正面临逐渐消亡的危险,因此,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维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维护我国语言及文化生态的平衡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制定了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政策,譬如,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规定:“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双语教育政策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语言态度,反映出对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当然,我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政策也出现过错误。比如1958年出现的“语言融合风”,“民族文字无用论”的语言态度使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事业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戴庆夏. 2007:5)。但总体而言,我国对待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和建设性的,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政策也都是有利于语言生态和谐发展的。

3.对外语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中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从建国以来,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以下阶段: 1951-1956年重俄语教育阶段,1956-1966恢复英语阶段,1966-1976外语教育停滞阶段,1976一1989年外语教育恢复繁荣的阶段。1989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外语教育呈现空前盛世,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但是,从现在的形势看,中国的外语教育政策过分强调英语,语种单一。中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外语教育其实就是英语教育。从语言生态观的角度,这种外语教育政策势必导致语言生态的不平衡,也难以满足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学生个体多样性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有必要对当前的外语教育政策进行改革以使中国的外语教育更加多元化。

4.对汉语国际推广教育政策的影响

对外语言推广政策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团体为鼓励别的国家或族群的人来学习他们的语言而制定的有关政策。在构建世界多元文化大格局的背景下, 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推广汉语言及文化,为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汉语正在走出国门,孔子学院发展迅猛,短短4年时间已相继在90多个国家的地区建立了300多所。(蔡永良,2011:14)根据中国国家汉办统计,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余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和协调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这从政策制定上和行政管理上给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保障。1991年中国向海内外推广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政策将会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在和谐不同语言关系上起着重大作用,同时会给语言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生态观认为语言政策的制定要符合语言生态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国情和区情,也有不同的“语情”。必须从其语言生态的实际出发,制定该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同时,语言政策要有利于良好语言生态的构建。

本文正是从语言生态视角研究中国语言教育政策,认为语言生态区别于自然生态,属人类精神文化范畴,要实现和谐的语言生态,就要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

同时,提出要通过语言教育政策的干预来增强母语意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抵制外语教育对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维护语言文化多元生态平衡的建议。

[基金项目: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计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3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布赫.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2.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1).

3.戴庆夏.中国民族语文政策概述,载马丽雅等编《中国民族语文政策与法律述评》.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

4.潘海英,张凌坤.全球化语境下美国语言政策对我国语言教育的启示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5.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4).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