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江门反核事件看涉核舆情的预防与消解

2015-01-05李炜炜王桂敏戴文博

核安全 2015年2期
关键词:江门舆情网民

李炜炜,王桂敏,李 晶,戴文博,田 雪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 100082)

从江门反核事件看涉核舆情的预防与消解

李炜炜,王桂敏*,李 晶,戴文博,田 雪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 100082)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致命打击,更为严重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反核浪潮。各国在建涉核项目纷纷下马,新增项目举步维艰。在“闻核色变”的背景下,涉核项目的上马动辄会引发群体事件。以江门反核事件的发展进程为主线,深入剖析涉核舆情的特点和舆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涉核舆情的预防与消解措施。

江门;核;舆情;预防;消解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变的过程中[1]。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涉核话题更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炒作的热点。尤其是3.1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社会公众在核问题上承受力极低,常常“谈核色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民众对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的要求空前高涨,要求参与社会治理的愿望愈加强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 h增至19.9 h[2]。在互联网广泛影响社会生活、人生价值取向的大背景之下,众多网民选择网络这个载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意见和情绪。

由于涉核项目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民众对核能安全缺乏足够的认知,加上中国的涉核企业与当地政府缺乏充分的信息披露与公众沟通,所以,凡是与核有关的项目都会引起公众较大的抵触,且容易引发负面网络舆情。一旦网络舆情从线上发展到线下,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因此,牢牢把握涉核舆情动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核舆情引导工作,从源头上预防与消解涉核舆情就成为了核与辐射领域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本文结合江门反核事件的整个发展进程及网络舆情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涉核舆情的特点和舆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新媒体时代涉核舆情的预防与消解措施,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江门反核事件概况

1.1 江门反核事件发展进程

中核集团拟在广东江门鹤山建设的龙湾工业园核燃料加工厂项目自2013年7月4日开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后,经过与市民网民沟通对话、与投资者协商交流、延长公示时间,最终在13日正式宣布取消立项。在这短短的十天公示时间内,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但最终没能挽回项目终止的结局。江门反核事件的发展进程及相关部门的应对情况如图1所示,该事件的影响范围如图2所示。

1.2 江门反核事件网络舆情概况

以“江门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选取2013年7月5日至7月19日的百度新闻报道增量、新浪微博发博增量进行分析,按1天的统计频率绘制关注度走势图(如图3所示)。

图1 江门反核事件进程及相关部门应对情况示意图Fig.1 Thediagram of theprocessof the Jiangmen anti-nuclear eventand the response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图2 江门反核事件影响范围示意图Fig.2 The diagram of the sphere of in.uencesof the Jiangmen anti-nuclear event

图3 江门反核事件关注度走势图Fig.3 The diagram of the attention trend of the Jiangm en anti-nuclear event

从关注度走势图来看,自7月13日达到报道波峰后,次日走势开始下降。江门市政府宣布中核鹤山龙湾项目不予申请立项,终止引进的措施有效缓解了网络舆论压力。7月17日后该舆情进入反馈期,舆情态势总体趋于平稳。

1.3 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1)在江门市政府应急办公室宣布取消中核龙湾项目之前

随机抽取100条网民评论进行分析,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如图4所示。从网民观点来看,质疑地方政府公信力和坚决反对江门“核”项目为主要观点占评论总数的79%,而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该项目的网民仅有12%。

图4 取消中核龙湾项目之前网民讨论热点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discussion hotspotsin netizen before canceling theCNNC Longwan project

(2)江门市政府应急办宣布取消中核龙湾项目之后

随机抽取100条网民评论进行分析,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如图5所示。从网民评论来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理性看待涉“核”项目,并认为地方政府采取了正确决策,但质疑政府公信力的观点仍占总比重的35%,反映出政府公信力亟需修复。

图5 取消中核龙湾项目之后网民讨论热点分布图Fig.5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discussion hotspotsin netizen after canceling theCNNC Longwan project

2 涉核舆情的特点

2.1 传播隐匿性

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自由、虚拟的空间,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以任何虚拟身份出现。由于网络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隐匿性,网络舆情的传播也具有了隐匿性。从江门反核事件的关注度走势图来看,7月5日至7月10日新闻媒体对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的关注度较低,新浪微博中有少量网民在讨论《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公示》。经过8天的酝酿,原本平静的网络舆论突然于7月11日在新浪微博中爆发。从事件发生到舆情爆发,这期间没有主流媒体的渲染报道,舆情现实足以说明舆情传播隐匿性的特点。

2.2 群体极化性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认为:“网络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领域,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在形式上会变得更极端,而临时组成的松散群体在经过讨论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3]”。在2010年,国内曾有研究提出了网络群体极化形成模型[4],如图6所示。

图6 网络群体极化形成模型Fig.6 The formationmodelof thenetwork group polarization

在江门反核事件中,由于网民的诉求没有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面回应,网民的意见表达开始走向群体极化性。如图4和图5中的网民观点倾向分布图清晰地表达了网民意见的群体极化性特征。7月11日,网民开始自发组织7月12日的“反核散步”活动,该舆情从“线上”讨论发展到“线下”活动,群体极化现象极为严重。

2.3参与广泛性

网络不受时间、空间乃至人际关系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参与到同一话题的讨论当中。根据笔者的网络舆情检测结果,江门事件网络舆情的初期传播过程见表1。

表1 江门事件网络舆情的初期传播过程一览表Table1 The tableof the Initialpropagation p rocessin thepublic opinion of the Jiangmen event

江门事件发生伊始,7月4日15时20分,江门地方网络论坛“江门同城会”、“江门网”与新浪官方微博先后发表微博称“#江门政务网消息#江门要建核原料加工基地”。7月4日晚,两位江门当地网民(新浪微博加V认证)各自发微博对江门核项目表示质疑。这几条微博经较多网民转载,引起了媒体关注。7月5日,南方网发表题为《江门将建核燃料加工基地公示称辐射剂量等于X光》的报道。同日,新浪网开通“江门核危机”与“江门政务网消息”两个微话题,引发全国大量网民参与讨论。由于涉核舆情的敏感性,消息一经发布,便会引来网民的广泛参与。

2.4 后果严重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核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核武器”的认识层面上,公众普遍存在“闻核色变”的心理。因此,民众在反核过程中也抱着“反核不成誓不罢休”的态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往往会选择无条件向民众妥协,但是随之造成的后果有时是颇为严重的。曾经轰动一时的“河南杞县钴-60事件”,至今仍然历历在目。2009年7月17日,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众多民众为避“核辐射”,离开家园逃往外地,人们形容当时的情景好像是美国大片中的灾难镜头。由于对核知识的缺乏,人们闹出了”杞人忧钴”的笑话。如今,在反核民众的抗议下,江门核燃料项目也以下马而宣告结束。种种事实无不昭示着涉核舆情后果的严重性。

3 涉核舆情产生的原因

3.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作用

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人们以后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近期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5]。由于核行业起源于军事领域,人们最初对核的印象来源于原子弹爆炸,因此,人们普遍存在“恐核”心理。当核技术利用转化为民用之后,又出现了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还有近期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事故所带来的核与辐射的风险完全呈现在公众面前,极大地加大了公众对核风险的认知[6]。对民众而言,他们在核事故妖魔化的舆论渲染下,已经到了谈“核”色变的地步。

3.2 公众普遍缺乏核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7]。长期以来,由于核知识晦涩难懂的特殊性,核行业的公众宣传和科普工作严重滞后。由于公众普遍缺乏核科学素养,在涉核问题面前往往缺乏科学、理性的思考,容易盲目相信谣言。江门核燃料项目使民众持一边倒的反对态度,跟认知错位不无关系,现在最缺乏的是核科学常识,面对“无知之幕”,公众会本能地选择反对。江门核燃料项目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即“稳评”)公示时,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党委书记周明胜教授曾明确表示,“龙湾工业园生产的整个过程,不涉及裂变的化学反应;核燃料也只能用来燃烧,而不会产生核爆炸”。但专家的权威说法,并不能释除群众的疑虑,民意最终还是逼停了这一项目。

3.3 网络哄客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互联网是一些哄客的主要阵地,他们借助微博等载体,针对各种新闻事件发表看法,想方设法卷入舆论制造的洪流,而事件本身与他们并不一定有关联,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哄作恶。他们把“群体”当做一把保护伞,而网络的匿名制和网民的巨大数量又使得这种安全系数更为可靠,从而导致行动的“凝聚力”越发强大。因此,网上的反核言论并不能真实地代表民意,网络哄客鱼龙混杂的现象时有发生。

3.4 邻避运动的影响

维特斯等三位学者从邻避运动的社会效果角度对邻避现象进行了扩展式的定义:对于危害社区的生活和环境权利的工业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消极抵制或者反对;邻避运动基本上是环境主义的,即非常重视这些设施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邻避运动有时候并不是基于任何技术、经济或是行政层面上的理性讨论,而仅仅是一种情绪性的抵制现象[8]。

邻避运动被视为现代社会中个人与集体抗衡行政权力的有效武器。一名参与游行的江门市市民说:“我们不会冒这个险让它建在我们的房屋周围。为了生存,我们只能排除一切可能威胁到生存环境的因素,即便核燃料真的是安全的[9]”。

3.5 政府公信力不足

在江门反核事件过程中,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但是周边的公众为什么不考虑该项目所带来的地方经济利益,而更愿意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实际上,民众在很多情况下不愿意相信地方政府所披露的信息,政府公信力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公信力松动,可能导致结果意义上的民不信官,官民合作与协商的现代治理模式便会受到质疑[10]。政府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公开不到位,要重建互信,首先要求政府增加信息透明度。

3.6 公众参与缺位

江门反核事件发生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涉及核项目的问题上,不排除民众过于敏感,存在偏执心态,但要看到事情背后的根源是民意参与的不充分[11]。江门核燃料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等多个环节上,民众其实是缺位的,从而造成政府和民众对于项目风险的认知错位。

3.7 利益诉求所趋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12]。在江门反核事件中,真正来自鹤山的反对声音较少,鹤山群众在当地政府的多次科普和解释下,纷纷表示赞同该项目落户,真正的压力却来自“外围”,即江门周边的城市。在中国,除了征地补偿之外,只有以税收、教育附加等形式让当地公众共享能源发展的成果,周边城市就会认为,我们共同承担了风险,可是任何效益却都享受不到。因此,利益诉求也是此次江门反核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

4 涉核舆情的预防与消解措施

4.1 推进核安全相关立法工作

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公众对进一步提高核安全标准、增加核行业透明度和加强核安全监管的要求日益增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与核能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核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13],我国核安全领域的相关立法工作仍然滞后。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从根本上规范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确保公众可以多层次、多渠道参与涉核项目的各个阶段。同时,应通过立法来综合协调核工业监管、事故应急、赔偿机制以及邻避矛盾的处理问题,从源头上预防涉核舆情的产生。

4.2 加强涉核项目的信息公开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核工业的建设以及核安全监管的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滞后,老百姓对核的认识模糊不清。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关起门来做事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从信息公开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尽可能将涉核项目可以公开的内容向民众进行公示。像江门核燃料这样的敏感项目更应将项目进展的关键环节向公众公开,例如,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判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稳评报告的评估单位、评估过程、评估方法、内容等。

核安全监管部门尤其要加强核安全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从我国核安全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制度、监管流程到保障措施、监管结果等方面逐步向民众公开,这样非但不会引起民众的恐慌和猜疑,反而能增进民众对核安全监管部门的信任,从而使民众重拾对核安全的信心。

4.3 规范涉核项目的公众参与

有效的公众参与是确保核能安全的重要条件。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监督和补充政府与监管机构的不足之处,并督促涉核企业时刻关注核安全。因此,在涉核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的各个阶段都应接纳和鼓励公众参与。如果鹤山核燃料项目公示的时间更早一些,而非“临阵磨枪”,则公众的质疑不会如此之大。如果通过当地人大等机构,让民意与行政之间充分论证,公众无须以散步方式表达意见。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确立我国核安全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对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和程序做进一步规范,鼓励公众多层次、多渠道参与涉核项目的监管。

4.4 开展涉核知识的科普宣传

江门核燃料项目遭到反对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但是民众似乎并不买账,因为专家的意见是被民众强烈的反对呼声倒逼出来的支撑观点。不管这些专家的见解正确与否,事后的弥补总会被认为是粉饰太平的手段。因此,涉核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应当建立长效机制,今天的核能与核技术应用企业及监管者已远远不能通过自上而下地宣讲一些核与辐射安全知识来达到公众宣传和参与及沟通风险的目的[14]。由于核知识的专业性极强,仅仅依靠以往灌输式、一刀切的宣传难以达到效果,应从创新科普宣传方式、拓宽科普宣传渠道、细分宣传对象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以涉核企业为宣传主体、政府和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媒体和民间组织广泛参与的核知识科普宣传新格局。

4.5 进行涉核舆情的监测引导

政府部门要对舆情反应有预料、对社会风险有预期,不能抱着大事化小的心态企图悄然过关。各级政府、涉核企业、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涉核舆情的预警机制和全面准确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统筹开展涉核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与引导工作,正确引导涉核网络舆情。

同时,要构建权威的信息发布制度。在群体事件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媒体来发布危机信息,树立自己公共危机信息汇总和发布的权威地位,关于重大信息发布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因此,媒体也要相应提高媒介素养和核科学素养,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舆论、科学客观地传播常识,不能被无原则的偏激言论裹挟而行。

4.6 完善涉核项目的稳评机制

2012年出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规定,在组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时,应当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征询相关群众意见,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案措施,提出采取相关措施后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建议[15]。

“稳评”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国家对“稳评”机构与人员资质、评价流程、评价方法、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要求,“稳评”工作的进一步细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关部门采取一刀切的态度,一旦项目评到中级风险以上,就直接被“枪毙”。如果一遇到反对就叫停,还是不免让人担忧,那些必不可少而又存在一定风险的建设项目(例如“江门核燃料项目”)可能会成为流浪儿,永远找不到安家的地方。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探索有效方法,完善涉核项目的稳评机制,在科学常识、公众心理和利益考量中寻找公约数。

5 结语

涉核舆情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利益诉求交错丛生。现阶段,没有一种有效措施能够遏制舆情的产生,我们唯有从预防措施入手,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

[1]刘岩.风险社会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燕道成.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美)凯斯·桑斯坦(Cass R.Sunstein).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宋嘉庚.网络群体极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0.

[5]于建涛.网络舆情的群众心理[J].党政论坛,2012(5):28-30.

[6]杨波,王尔奇,彭贤勋.浅谈核与辐射风险信息沟通[J].核安全,2013,12(4):59-63.

[7]徐砺.“抢盐风波”背后的社会心理及预防对策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2,4(12):29-32.

[8]黄岩,文锦.邻避设施与邻避运动[J].城市问题,2010(12):96-101.

[9]李自琴.别把核建在我的后院里.中国国际招标网[EB/OL].(2012-07-19)[2013-07-30].http://www.chinabidding.com/ zxzx-detailMonitoring-219839099.htm l.

[10]刘伟.“抢盐”风波与政府公信力建设[J].领导科学,2012(4):7-8.

[11]曾淳.鹤山核燃料项目被否:民意的胜利?.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EB/OL].(2013-07-15)[2013-07-30].http://yq. stcn.com/content/2013-07/15/content_8511103.htm.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花明,陈润羊.我国核安全法律体系研究[J].核安全,2009(1):39-45.

[14]范育茂.核与辐射风险的认知与沟通[J].核安全,2011(3):39-44.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Z].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

The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of theNuclear PublicOpinion from the Anti-nuclear Demonstrationsof Jiangmen

LIWeiwei,WANGGuimin*,LIJing,DAIWenbo,TIANXue
(Nuclear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MEP,Beijing100082,China)

In 2011,theFukushimanuclearaccidentof Japangavea fatalblow to thedevelopmentof Japan’s economy,moreseriously,thisgravedisastercausedanew groundswellofanti-nucleardemonstrations.Many countrieshavestopped theirexisting nuclearprojectunder thishuge pressure.Moreover,projectswhich are just proposed encountered worse situ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emeremention of nuclear talks”,projects referring to nuclearw ill lead to the protest demonstrationswhich are called“mass incidents”in China.In thispaper,w ith the developmentprocessof theanti-nuclearevent in Jiangmen asamain line,the characteristicsand cause of the nuclear public opinion were analyzed in depth,furthermor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preventing thenegativenuclearpublicopinion in theeraofnewmediawereproposed.

jiangmen;nuclear;public opinion;prevention;resolution

N99

:A

:1672-5360(2015)02-0075-06

2014-03-21

2014-04-20

李炜炜(1982—),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现主要从事核与辐射安全公众宣传与舆情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王桂敏,E-mail:wangguimin@chinansc.cn

猜你喜欢

江门舆情网民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