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旧园林基址上建设一片“中国”样式的新景观

2015-01-05

中国文化遗产 2014年1期
关键词:燕大燕园燕京大学

——就建筑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而言,燕大校园规划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绝好的案例。

——1920年11月12日,燕京大学校方延请的纽约建筑师享利·墨菲和高厚德、斯塔奇博士一起堪踏了燕京大学校址。在墨菲的勘查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每一帧照片中的重要景物,这些珍贵的照片披露了燕园罕为人知的“最初”。这“最初”没有缤纷的油彩,只有广袤单调的乡野景色、巨大的松树和小土山点缀在视野里缓缓展开的一片平畴之中……一个最终面积达到两千余亩、容纳数千学生的现代大学的校园,是怎样在一座四望无人、荆棘丛生的废园上拔地而起的?

——墨菲在1920年末所目击的“自然美”殆非天工,而出自人力。燕大校址上的旧园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米万钟的“勺园”。对于未来的燕园,校方憧憬的“中国式”校园而言,勺园所在的海淀旧日园林故址近于完美——再没有比因园造园、“园中园”或“园外园”更顺理成章的了。然而,在燕京大学勘查校址时,几个洋人眼中并没有丝毫四百年前昔日园林的痕迹。在那些设计中,齐整的、不考虑地形而普适于一切乡野基地的建筑群组,势必抹平一切坑坑洼洼,高大的建筑体量将使矮小的假山相形见绌,支离破碎的小湖将不得不被填平,为可以行驶汽车的大路让道。

——在这种情形下若要融合中国式的“不规则艺术”,更是难上加难:中国园林还是“中国式”的校园?从“废园”到“燕园”,经历了设计者和校方长达十年的磨合。至于后来形成的浓厚“中国园林”韵味,不过是燕京大学校园规划中间的“意外收获”。最终,燕大校园沿着北京西郊这条有趣的50米等高线界定的低地区域建设起来。

——建筑师墨菲1920年底绘制的测绘图,同时也是一张重新描绘燕大未来发展的蓝图。这张图作出了预示着未来燕大校园建筑布局的重大改变。由此开始了一个美国建筑师“适应性的中国建筑复兴”。

(文图摘选自唐克扬著《从废园到燕园》,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文字略有更动。)

猜你喜欢

燕大燕园燕京大学
近代燕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农业改良路线的对抗
天高云淡,得幸与你相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情系燕园六十年》评介
燕京大学教师与学生运动探论(1946—1948年)
燕园的山
依山傍海,燕大腾飞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燕大教授系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