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 抢占“一带一路”新契机

2015-01-05夏令生

新商务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业领袖一带

文 / 夏令生

做大做强 抢占“一带一路”新契机

文 / 夏令生

民族实业的价值创造,需要从产业链中去寻找,民族实业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链、一张网,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在产业链中,是否有溢价的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企业兴,则中国兴;企业强,则中国强”。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新契机,以实现中国经济质的飞跃,就需要有务实精神、有长远眼光的中国企业领袖大展身手。

中国企业领袖要抓住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机遇,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抢占发展先机。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民族实业。“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在某些领域能完成突破,就能为未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强调的。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制造大国,也不乏做实业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这么多年中国品牌没有真正强盛起来的根本原因。殊不知,脱离了实业,企业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家强盛。

“一带一路”的提出恰好给我们重新认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契机

如今,“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制造、民族实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制造业落后、基建设施不足等问题,对制造业的需求可能远超过对服务业的需求。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制造业先行更容易找到双方利益共同点,中国企业领袖要抢占这个重大机遇,积极发展民族实业。

我认为,民族实业的价值创造,需要从产业链中去寻找,民族实业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链、一张网,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在产业链中,是否有溢价的能力。像格力电气做千亿销售规模,它在整个产业链里,事实上整合了很多零部件制造企业,这样企业才能无限延伸盈利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需要我们的企业领袖在从事民族实业的过程中不断去摸索的。

二、中国品牌。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这是不正常的。羊年春节期间,一些中国游客在日本、韩国等国掀起了购物狂潮,在日本大举抢购马桶盖、电饭煲,在韩国抢购化妆品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去年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与国内消费的缓慢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要彻底改变“中国人卖什么,什么就便宜;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贵”的不正常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领袖站出来,积极打造更多“中国品牌”。

现在,“一路一带”的提出恰好为“中国品牌”的大活跃创造了机会。中国企业领袖应该借“一带一路”的机遇,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把“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起点。“中国品牌”走出去要依靠自主创新、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依靠独特的风格特色,同时,创造中国品牌主体的企业要有对国家、对社会、对消费者以及对自己的强烈责任感。

三、文化输出。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对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消费总量在70%左右,中国的文化消费占比还不到10%,所以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的大国,文化是极其丰富的。我们说的文化输出是优秀文化的输出,是创意文化的输出。文化创意能够延伸产业链,比如《哈利·波特》电影上映后产品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哈里·波特》的成功,很重要的就是引入文化创意,小火车、小屋,出版音像制品、服装等,文化产值非常大。

中国企业领袖联合会主席夏令生

“丝绸之路”自古是文化交汇的体现,其交流合作的内容涵盖了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活动。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游国际精品旅线文化产品,可以积极推进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认为“一带一路”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三大矛盾——“第二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产能过剩与境外开发”的矛盾、“文化与产业”的矛盾。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但是,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意味着中国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发展来解决新问题,中国比以往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既可以扩展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拓宽中国资金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可对国内的改革开放起到“刺激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在国内实现转移,使落后地区获得新增长点。

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验丰富,部分领域甚至存在产能过剩。五大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和船舶的产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下。而“一带一路”周边大部分国家近年经济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硬件设施,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类国家的合作,既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有助于稳固和丰富资源的获取渠道。

三、文化与产业既是一种对立的存在,又具有统一性。脱离文化的产业繁荣是没有生命力的,脱离产业的文化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我们现在都很流行讲“文化创意产业”,却很少有人说“产业文化”,但是我们需要认清“产业文化”是“文化产业”最强大的支撑。我国文化产业正处在一个剧烈的变革期。在这个变革期,我们更应该关注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关注文化如何和产业发展相融合。“一带一路”的提出恰好给我们重新认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产业的形式转变成为文化产品,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将惠及百万华商、造福社会。中国企业家,尤其是企业领袖要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中来,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要和时代一起发展,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实业领袖一带
领袖风范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带一路”我的梦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