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的研究

2015-01-04龚小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5期
关键词:早产儿

龚小莲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 不耐受

早产儿良好的生存离不开有效的营养,而这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由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胃肠功能极为低下,食道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肠平滑肌发育不完全、胃排空缓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较易发生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表现,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出生后早期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早产儿近期体重增长、降低病死率,还影响到远期预后。早期微量喂养是以0.5~2 mL/2~6 h的频率和奶量予以鼻饲,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成熟与发展,提高胃肠道酶的活性,促进胃肠激素的释放,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发育成熟 [2],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抚触疗法通过体外抚触,对皮肤产生动力学效应,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迷走神经,受迷走神经调节的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可提高胃肠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排泄[3]。同时胰岛素的增加能促进蛋白质脂肪合成,有利机体生长发育。本院通过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确诊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胎龄28~33周,平均(30.64±2.17)周,出生体重1067.23~1986.25 g,平均(1682.15±143.28)g,对照组:胎龄28~32周,平均(30.82±2.01)周,出生体重1052.27~1991.62 g,平均(1735.17±156.52)g,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喂养不耐诊断标准[4],且排除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败血症、治疗前NEC以及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依据病情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微量喂养,直到全肠内喂养。干预组患儿采取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治疗[5],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组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微量喂养 干预组以0.5~2 mL/2~6 h的频率和奶量予以鼻饲,逐渐缩短喂养间隔,每次增加0.5~3 mL/kg,持续5 d[6]。

1.2.2 抚触疗法 将患儿置入暖箱中,取侧卧位,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对患儿头部以及全身进行缓慢、柔和抚触15 min,每天早、午、晚各进行一次,持续5 d。

1.2.3 小剂量红霉素运用 红霉素3~5 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干预组患儿腹胀消失、呕吐、喂养耐受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x±s) d

组别 腹胀消失时间 呕吐时间 喂养耐受时间

干预组(n=25) 2.61±0.68 1.69±0.57 2.47±0.91

常规组(n=25) 4.57±1.37 2.18±0.61 3.68±1.24

t值 6.27 6.18 5.47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常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93,P<0.01),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情况比较(x±s)

组别 胃残留量(mL) 肠道全量营养喂养(d) 住院

(d) 恢复出生

体重(d)

干预组(n=25) 2.64±0.77 10.72±2.34 13.72±2.49 8.62±2.04

常规组(n=25) 5.21±1.62 14.92±4.27 16.83±3.54 10.84±3.28

t值 6.39 4.24 4.52 4.97

P值 <0.05 <0.05 <0.05 <0.05endprint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吸入性肺炎(例) 坏死性结肠炎(例) 胃肠穿孔(例) 总并发症

例(%)

干预组(n=25) 1 1 0 2(8.00)

常规组(n=25) 2 2 1 5(20.00)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出生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有腹胀、呕吐、喂养困难等,严重者易并发坏死性结肠炎、吸入性肺炎、胃肠穿孔等严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早期微量喂养是指通过对胃肠输送微量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机体胃肠系统,提高胃肠功能[7]。胃动素是促进胃肠道运动的一种重要激素,红霉素有拟胃动素的作用,为胃动素受体兴奋剂,能激活相同的受体,增加食管括约肌张力,使幽门阻力下降,胃窦和近端小肠的收缩力度增强,频率增加,从而达到促进胃肠动力的效果,从而避免腹胀。抚触疗法可促进早产儿感知觉的发育,接受抚触的早产儿哭闹减少、易安静、易入睡、体重增长较快,且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胃排空,增加奶量,明显减少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等,抚触能兴奋迷走神经,受迷走神经调节的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成熟,缓解喂养不耐受[8]。有研究表明,对早产儿早期进行针对性刺激,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情况,降低胃肠损害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能力[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通过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前者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后者,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研究表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有效缩短了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时间,与陈利芬等[10]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降低了早产儿胃潴留量,缩短了肠道外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侯景红等[11]研究报道相同。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兴奋剂,能激活相同的受体,能增加小肠收缩,可促进胃的排空及肠蠕动,从而避免腹胀。早期微量喂养是通过微量奶量持续性对胃肠道形成生物性刺激,刺激了胃肠黏膜,进而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胃肠动力发生良性转变,促进胃肠的蠕动。抚触疗法是通过外部刺激皮肤感受器以增强机体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快消化系统的成熟,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在内、外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增加胃肠的蠕动,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实现由肠外营养成功过度到全肠内喂养,缩短TPN的时间,减少TP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早产儿因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加快早产儿追赶速度,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该治疗措施费用较为低廉,抚触护理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掌握,且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降低伤残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霞,薛霏.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早产儿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0):110-111.

[2]罗应琴.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283-4284.

[3]杜占申.新生儿抚触配合常规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08-209.

[4] Guo Lin.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imethicone for treating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J].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4,35(4):457-458.

[5]林宝卿.86例早产婴儿抚触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3):17-18.

[6]李公利,孔娜.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5):380-381.

[7]王丽娟.早期微量喂养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9):2453-2455.

[8]阳艳莉,黄美珍.抚触护理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61-262.

[9]张银英,米艳丽.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胃管微量喂养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22-123.

[10]陈利芬,王金秀.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52-153,159.

[11]侯景红,郑燕红,王小娜.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67-568,573.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陈丹云)endprint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吸入性肺炎(例) 坏死性结肠炎(例) 胃肠穿孔(例) 总并发症

例(%)

干预组(n=25) 1 1 0 2(8.00)

常规组(n=25) 2 2 1 5(20.00)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出生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有腹胀、呕吐、喂养困难等,严重者易并发坏死性结肠炎、吸入性肺炎、胃肠穿孔等严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早期微量喂养是指通过对胃肠输送微量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机体胃肠系统,提高胃肠功能[7]。胃动素是促进胃肠道运动的一种重要激素,红霉素有拟胃动素的作用,为胃动素受体兴奋剂,能激活相同的受体,增加食管括约肌张力,使幽门阻力下降,胃窦和近端小肠的收缩力度增强,频率增加,从而达到促进胃肠动力的效果,从而避免腹胀。抚触疗法可促进早产儿感知觉的发育,接受抚触的早产儿哭闹减少、易安静、易入睡、体重增长较快,且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胃排空,增加奶量,明显减少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等,抚触能兴奋迷走神经,受迷走神经调节的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成熟,缓解喂养不耐受[8]。有研究表明,对早产儿早期进行针对性刺激,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情况,降低胃肠损害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能力[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通过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前者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后者,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研究表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有效缩短了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时间,与陈利芬等[10]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降低了早产儿胃潴留量,缩短了肠道外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侯景红等[11]研究报道相同。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兴奋剂,能激活相同的受体,能增加小肠收缩,可促进胃的排空及肠蠕动,从而避免腹胀。早期微量喂养是通过微量奶量持续性对胃肠道形成生物性刺激,刺激了胃肠黏膜,进而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胃肠动力发生良性转变,促进胃肠的蠕动。抚触疗法是通过外部刺激皮肤感受器以增强机体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快消化系统的成熟,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在内、外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增加胃肠的蠕动,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实现由肠外营养成功过度到全肠内喂养,缩短TPN的时间,减少TP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早产儿因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加快早产儿追赶速度,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该治疗措施费用较为低廉,抚触护理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掌握,且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降低伤残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霞,薛霏.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早产儿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0):110-111.

[2]罗应琴.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283-4284.

[3]杜占申.新生儿抚触配合常规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08-209.

[4] Guo Lin.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imethicone for treating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J].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4,35(4):457-458.

[5]林宝卿.86例早产婴儿抚触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3):17-18.

[6]李公利,孔娜.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5):380-381.

[7]王丽娟.早期微量喂养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9):2453-2455.

[8]阳艳莉,黄美珍.抚触护理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61-262.

[9]张银英,米艳丽.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胃管微量喂养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22-123.

[10]陈利芬,王金秀.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52-153,159.

[11]侯景红,郑燕红,王小娜.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67-568,573.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陈丹云)endprint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吸入性肺炎(例) 坏死性结肠炎(例) 胃肠穿孔(例) 总并发症

例(%)

干预组(n=25) 1 1 0 2(8.00)

常规组(n=25) 2 2 1 5(20.00)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出生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有腹胀、呕吐、喂养困难等,严重者易并发坏死性结肠炎、吸入性肺炎、胃肠穿孔等严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早期微量喂养是指通过对胃肠输送微量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机体胃肠系统,提高胃肠功能[7]。胃动素是促进胃肠道运动的一种重要激素,红霉素有拟胃动素的作用,为胃动素受体兴奋剂,能激活相同的受体,增加食管括约肌张力,使幽门阻力下降,胃窦和近端小肠的收缩力度增强,频率增加,从而达到促进胃肠动力的效果,从而避免腹胀。抚触疗法可促进早产儿感知觉的发育,接受抚触的早产儿哭闹减少、易安静、易入睡、体重增长较快,且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胃排空,增加奶量,明显减少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等,抚触能兴奋迷走神经,受迷走神经调节的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成熟,缓解喂养不耐受[8]。有研究表明,对早产儿早期进行针对性刺激,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情况,降低胃肠损害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能力[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通过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前者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后者,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研究表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有效缩短了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时间,与陈利芬等[10]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降低了早产儿胃潴留量,缩短了肠道外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侯景红等[11]研究报道相同。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兴奋剂,能激活相同的受体,能增加小肠收缩,可促进胃的排空及肠蠕动,从而避免腹胀。早期微量喂养是通过微量奶量持续性对胃肠道形成生物性刺激,刺激了胃肠黏膜,进而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胃肠动力发生良性转变,促进胃肠的蠕动。抚触疗法是通过外部刺激皮肤感受器以增强机体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快消化系统的成熟,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在内、外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增加胃肠的蠕动,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实现由肠外营养成功过度到全肠内喂养,缩短TPN的时间,减少TP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早产儿因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加快早产儿追赶速度,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该治疗措施费用较为低廉,抚触护理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掌握,且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降低伤残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霞,薛霏.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早产儿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0):110-111.

[2]罗应琴.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283-4284.

[3]杜占申.新生儿抚触配合常规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08-209.

[4] Guo Lin.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imethicone for treating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J].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4,35(4):457-458.

[5]林宝卿.86例早产婴儿抚触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3):17-18.

[6]李公利,孔娜.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5):380-381.

[7]王丽娟.早期微量喂养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9):2453-2455.

[8]阳艳莉,黄美珍.抚触护理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61-262.

[9]张银英,米艳丽.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胃管微量喂养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22-123.

[10]陈利芬,王金秀.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52-153,159.

[11]侯景红,郑燕红,王小娜.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67-568,573.

(收稿日期:2014-07-22) (本文编辑:陈丹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产儿
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影响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为了200万早产宝贝——记最大的华语早产儿交流平台早产儿联盟创始人马佳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