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内涵释解

2015-01-04余楠楠陈泽林陈波刘佩东郭义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罐法走罐天人

余楠楠,陈泽林,2,3,陈波,刘佩东,郭义,2,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标准化研究所,天津 30019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天津 300193)

·针法灸法·

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内涵释解

余楠楠1,陈泽林1,2,3,陈波1,刘佩东1,郭义1,2,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标准化研究所,天津 30019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天津 300193)

该文对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内涵进行释解。天人地三部走罐法创新了走罐理念、操作手法及应用方案,实现了“五化”,即线路多样化,功能多元化,方案规范化,部位扩大化,操作计量化。赋予罐疗以新方法、新理念,但其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拔罐;推罐;外治法

拔罐疗法是中外共有的疗法[1],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医文献中关于拔罐最早的记载见于《五十二病方》[2]。走罐疗法最早的文献报道见于1956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的“拔火罐”一文[3],“移罐法就是用热酒抹在火罐拔的皮肤周围,用手扶住火罐,用力缓缓向一方掉转罐身,随着酒的滑润,罐就移动了,其实此法无任何作用”。200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GB/T 21709.5-2008)[4]中走罐的操作为“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可见,罐疗的应用经过240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静到动的转变,但怎么发挥走罐的作用,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创新与规范。

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天津中医药大学陈泽林教授结合多年罐疗临床经验,创新了走罐理念、操作手法及应用方案,其代表性成果见于《罐疗之走罐研究——天人地三部走罐法》[5]、《Basic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layer moving cupping method》[6],这些著作为罐疗的临床应用注入了新的理念。现将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内涵进一步深入挖掘,以与同道共飨。

1 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概念与评价

天人地三部走罐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现代解剖学、生理学、中药药理学知识为指导,通过控制走罐的时间、速度、吸罐力的大小及通过不同的手法组合及不同介质的应用,使走罐的力作用于机体的不同层次,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的一种走罐方法[5]。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意见指出,天人地三部走罐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中医学理论、导师经验及临床调研为依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及原创性,赋予罐疗以新方法、新理念,既能防病保健又有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2 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特点

2.1 线路多样化——由传统的直线到多线形

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中关于走罐法的描述都很简略,“用闪火法吸拔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可见,现有的走罐手法单一,走罐路线为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罐体,即直线形。天人地三部走罐法之双向弧形走罐法(见图1-1)、蛇形走罐法(见图1-2),使罐体在施术部位做弧形运动或S形的曲线运动,达到疏松经筋、调整全身气机的作用。

图1-1 双向弧形走罐法示意图

图1-2 蛇形走罐法示意图

2.2 功能多元化——动静结合,与推拿手法、灸法、刮痧、药物疗法结合

2.2.1 使走罐体现推拿疗法的作用

通过罐体在皮肤上运动或用一定手法活动罐体,就会对机体产生类似按摩的作用。其中定点推拨罐法(见图2-1)、定点旋摇罐法、定点摇响罐法、定点振响罐法等手法类似推拿按摩手法中的推拨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振法等手法。天人地三部走罐法在走罐过程中通过不同手法的选择能达到舒筋活络、理筋整复等类似推拿的作用,从而将按摩手法很好地借鉴融入到走罐中来。

2.2.2 使走罐体现灸法的作用

走罐之前须用闪火法吸罐后才能进行操作,罐体通过闪火法后,患者就能感觉到温热的作用,这就相当于温灸的作用。在诸种基本手法中,罐体温熨法(见图2-2)的温灸作用最佳,加热罐体内部使其产生热量,以熨热的罐底作用于所选部位,起到发汗解表、温经散寒类似温灸疗法的作用。

图2-1 定点推拨罐法示意图

图2-2 罐体温熨法示意图

2.2.3 使走罐体现刮痧疗法的作用

走罐时通过吸罐及运动罐体,罐口与皮肤处于一种摩擦的状态,走罐后一般会出痧,这样可以达到刮痧的作用。走罐基本手法中的单罐单向走罐法(见图2-3)、双罐分段走罐法、S型走罐法等手法都是沿单方向操作,无往返运动,类似于刮痧的操作。这些手法可起到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行气活血等作用。天人地三部走罐法比刮痧疗法作用范围广,操作形式多样,丰富了刮痧的操作工具,拓展了刮痧的治疗范围。

图2-3 单罐单向走罐法示意图

2.2.4 使走罐具有拔罐的作用

走罐是在拔罐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作用大大超过了单纯拔罐(见图2-4)的作用,增强了拔罐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调和脏腑、脱毒排脓的作用,丰富了拔罐的概念,提高了拔罐的临床疗效。

图2-4 单纯拔罐示意图

2.2.5 使走罐体现药物疗法的作用

走罐时做润滑作用的介质不仅具有润滑作用,还可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作用。在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性质的介质或应用不同的药物配方,使药物治疗和走罐疗法完美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在配合天人地三部走罐法不同手法的作用下,体壁表皮层会出现一些均匀散在的龟裂样裂隙,通过这些裂隙可以大幅度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起到激发经络、强壮内脏、排除内毒的作用,提高外用药物的临床疗效。

2.3 方案规范化——提出10种走罐方案

2.3.1 肩胛“〕〔”形方案(见图3-1)

具体操作方法为自肩髎穴至大杼穴,沿膀胱经两侧线至膈关穴,顺肩胛下角至腋后线。施术后产生的痧斑形似小“〕〔”形。主治足太阳、手三阳经脉病症及其经脉相联系的脏腑病症。

图3-1 肩胛“〕〔”形方案示意图

2.3.2 肩腰“〕〔”形方案(见图3-2)

具体操作方法为自肩髎穴至大杼穴,再沿膀胱经两侧线至关元俞,向外侧至髂脊。施术后产生的痧斑形似大“〕〔”形。主治足太阳、手三阳经脉病症及其经脉相联系的脏腑病症。

图3-2 肩腰“〕〔”形方案示意图

2.3.3 肩脊“个”形方案(见图3-3)

具体操作方法为从风府穴沿督脉至腰阳关穴连线,再从双侧风池穴至肩髎穴连线,3线形成“个”形区域。主治足太阳、手三阳及督脉的经脉病症及其经脉相联系的脏腑病症。

图3-3 肩脊“个”形方案示意图

2.3.4 上焦“Δ”形方案(见图3-4)

具体操作方法为从大椎穴至双侧膈俞穴连线,以及两侧膈俞穴连线,3线形成“Δ”形区域。主治上焦病症、心肺疾病、督脉和足太阳经脉病症。

图3-4 上焦“Δ”形方案示意图

2.3.5 中焦“口”形方案(见图3-5)

具体操作方法为双侧肝俞穴至三焦俞穴连线,两侧肝俞穴、两侧三焦俞穴连线,4线形成“口”形区域。主治中焦病症、肝脾胃疾病及足太阳的经脉病症

图3-5 中焦“口”形方案示意图

2.3.6 下焦“井”形方案(见图3-6)

具体操作方法为双侧肾俞穴至大肠俞穴连线,两侧肾俞穴、两侧大肠俞穴连线,4线形成“井”形区域。主治下焦病症、肝肾疾病及足太阳经脉病症。

图3-6 下焦“井”形方案示意图

2.3.7 腰骶“八”形方案(见图3-7)

具体操作方法为自大肠俞穴向下沿八髎穴外侧至臀外侧形成的类似“八”字区域。主治下焦病症、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及足太阳的经脉病症。

图3-7 腰骶“八”形方案示意图

2.3.8 四肢方案(见图3-8)

具体操作方法为上下肢部位,沿四肢十二经走行,顺经或逆经操作,注意避开汗毛过多部位和动脉搏动处。主治四肢局部病症,手足三阴三阳的经脉病症及其经脉相联系的脏腑病症。

2.3.9 面部方案(见图3-9)

具体操作方法为主要在额部和面颊部,沿肌肉皮肤纹理走行,从下往上、从内往外操作。主治面部疾患,手、足三阳及督脉的经脉病症及其经脉相联系的脏腑病症。

图3-8 四肢方案示意图

图3-9 面部方案示意图

2.3.10 腹部方案(见图3-10)

具体操作方法为主要沿腹部任脉、足少阴经、足阳明经、带脉的走形区域,因腹部肌肤较松弛,一般以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单向浅刺激操作为主。主治任脉、足少阴经、足阳明经、带脉的经脉病症及其经脉相联系的脏腑病症。

图3-10 腹部方案示意图

2.4 部位扩大化——躯干、四肢、面部皆可操作

传统走罐法主要操作部位为背部等肌肉丰厚之处,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理论挖掘,天人地三部走罐法实现了其操作部位的扩大化,指出躯干、四肢、面部皆可操作。

2.5 操作计量化——定量时间、速度、力度

同一手法因走罐速度和吸罐深度的不同可作用于肌体不同的效应层次,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根据针刺理论提出了“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概念,并对走罐的时间、速度、力度进行了量化。

天部走罐法(见图4-1),走罐时间短,走罐速度快,吸罐深度浅,适用于病位较浅,病程较短的疾病,如感冒。

图4-1 天部走罐法吸拔深度示意图

人部走罐法(见图4-2),走罐时间较长,走罐速度较慢,吸罐深度较深,适用于多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图4-2 人部走罐法吸拔深度示意图

地部走罐法(见图4-3),走罐时间长,走罐速度慢,吸罐深度深,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症。

图4-3 地部走罐法吸拔深度示意图

3 天人地三部走罐法的应用

3.1 天部走罐法

解表祛邪、激发卫气、抗邪外出,有宣通卫气之效,适用于病邪在表、病程较短、病势较轻者,临床多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表证、痹痛等。

3.2 人部走罐法

激发卫气、调和营卫、祛瘀通脉、透邪外解,有营卫双调之效,适用于病邪停留在肌肉筋膜间隙,病位居中,或仅影响六腑功能,临床应用于多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营卫不调之症。

3.3 地部走罐法

加快气血运行、祛瘀通脉、拔邪外出、调和脏腑,有调整营气之效,适用于病邪已累及五脏功能、病位较深者,临床多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及经络不通、营血瘀滞致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症。

4 讨论

治未病,健康为先;治已病,疗效卓然。走罐疗法适应证广,尤其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天人地三部走罐法集推拿、温灸、刮痧、拔罐、药物疗法的作用于一体,在临床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多种疗法配合使用。该走罐法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和患者体质的不同,将走罐的速度、方向、吸附力的大小相结合,作用于不同的走罐部位以及同一部位的不同解剖层次,辅以走罐介质的药物作用,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症实现了罐疗的辨证论治。天人地三部走罐法对走罐参数进行了量化,顺应当今世界针灸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为今后制定罐疗行业标准提供参考。已有研究[8]对其临床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价,证实督脉三部走罐法干预亚健康失眠症效果显著,进一步严格科研设计,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客观评价该疗法干预相关病症的临床效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1]付文心.付罐疗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20-24.

[2]陈泽林.中国罐疗法溯源——《五十二病方》角法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30(2):87-89.

[3]田成庆.拔火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2(5):21-23.

[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GB/T 21709.5-2008)[J].中国针灸,2010, 30(2):160-162.

[5]陈波,陈泽林,郭义,等.罐疗之走罐研究——天人地三部走罐法[J].中国针灸,2010,30(9):777-780.

[6]Yu NN, Chen B, Chen ZL, et al. Basic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layer moving cupping method[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 9(4):257-264.

[8]朱必伟,童登禄,陈泽林,等.督脉三部走罐法干预亚健康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3,30(6):336-338.

Elucidation of Moving Cupping Method Based on Heaven-Human-Earth Theory

YU Nan-nan1, CHEN Ze-lin1,2,3, CHEN Bo1, LIU Pei-dong1, GUO Yi1,2,3. 1.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2.Acupuncture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3.Pilot Construction Unit of Acupuncture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Center,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This article elucidated the meaning of moving cupping method based on heaven-human-earth theory. The heaven-human-earth moving-cupping method has innovated the idea,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tocol of moving-cupping method. It also diversifies the moving routine and function, standardizes protocol, expands the area, and quantifies the operation. It endows the cupping therapy with a new method and idea. However, the action mechanism still expects further study.

Cupping therapy; Moving cupping therapy; External therapies

R244.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3.0260

1005-0957(2015)03-0260-05

2014-10-14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课题(1102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YS-2013(0011)])

余楠楠(1989 - ),女,2014级博士生

陈泽林(1966 -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chenzelin 328@163.com

猜你喜欢

罐法走罐天人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走罐疗法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浅析唐朝敦煌壁画中天宫伎乐的表现形式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通”的哲学
“天人”武松的另一面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