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错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学事故机制和对策研究

2015-01-04张家年徐昌英

关键词:差错事故教育

张家年,徐昌英

(1.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2.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由于高校招生数的逐步递增,高校为了补充师资和管理人员,从博士、硕士毕业生中招收了大量年轻教师走向教学和管理一线。尽管他们拥有高学历,但由于年轻、教学经验的缺乏以及专业知识面不广等问题不可避免会产生教学差错,严重的则产生教学事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里的“过”即为教学差错,如果不予以重视,教学差错的积累,也会导致较为恶劣的后果,即教学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减少教学事故,则要从教学事故的源头进行解决,也就是要帮助教师防止教学差错,或从教学差错中不断总结并汲取教训,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迅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在差错管理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差错防和差错管理策略相结合的策略来应对高校教学事故的发生。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1.差错与事故

关于差错的研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差错给出了不同的诠释,如Reason认为:差错并非完全是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它是计划中的行为执行时没能达到其预期目标的行为。[1]Dekker指出“差错是事后的构念,它是显性事实,而并非是客观依据”。[2]韦伯斯特在线词典解释则是将差错归结为主体自身存在的主观疏忽或者是知识缺陷而导致的结果。事故则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终止的事件。[3]在工业生产中事故是指由于行为人在主观上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违反了有关管理制度而带来较大影响,或造成人身伤害、组织或个人财产损失的情况。[4]

2.教学差错与教学事故

目前,还没有人提出教学差错的概念,笔者借助于差错的内涵,将之延伸至教育教学领域。教学差错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教师或教学管理者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偏离了正常的教学或管理路径的行为。如教师的手机忘记设置静音,上课期间由于来电产生音乐声;教师由于备课的疏忽,忘记某知识点的讲解等。这里教学差错具备差错的两个特点:首先是非主观恶意为之,其次是还没有给教学对象、教学结果造成严重后果,并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目前对于教学事故的界定则是通过例举的方式,如有人指出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不遵循教学规律,违反教学规程、教学管理规章等有关规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产生不良后果和影响的行为。[5]本文认为教学事故是指由于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多个差错的重叠且产生影响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教师的迟到或早退;由于管理者的不当,使得两个班的教室排课重叠,导致上课无法正常进行,等等。

教学差错与教学事故的区别:首先,前者在结果上造成的危害较小,而后者根据教学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一般教学差错、较轻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其次,教学事故是由教学差错引起的,但教学差错并不一定会导致教学事故。要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必须要从教学差错的减少或降低由于教学差错而引起教学事故的后果,那么防止差错和对差错进行管理便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3.差错防止和差错管理

差错的出现,必然就会产生应对差错的方法和措施,如有的组织由于差错可能会导致失败或事故,因此,组织在处理差错时采用差错防范策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采取追责制度来惩罚,在这种责备文化背景下,员工有时会为了掩盖差错而瞒报漏报等,因而失去从差错中学习的机会。另外,差错也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如有的组织或个体从差错中可以吸取经验教训降低产生差错的频率,因而能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人们面对差错时能够冷静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处于积极的差错管理文化下,还能激发其想出探索性和创造性解决方案。[6]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差错管理策略,应该既意识到差错的负面效果,也要看到其正面效应,如提供学习机会,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差错并从中学习以降低其再次出现的频率。这两种差错管理策略在应对教学差错过程中也是适用的。

(二)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一些对于差错的研究比较注重其积极的作用,Sitkin认为差错的价值就在于可以从中学到减少差错的经验和教训[7];Frese等从差错中可以获得新见解并能增长关于产生差错方面的知识,根据这些知识做些改变来避免下次再发生同类事故。[8]国内对于差错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角度:有的从个体角度分析:高晶研究了差错取向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9]洪自强和王重鸣认为差错取向由差错处理、差错掩盖、差错压力和差错预计四个因素组成;[10]王重鸣等从组织角度分析发现差错管理气氛能提升创业绩效;[11]尹润锋从领导角度分析研究了领导风格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12]但是,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关于教育领域中的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研究相对很少,仅有的也只是侧重管理者如何减少教学事故,没有说明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必要从教学差错的视角来探讨如何减少教学事故。

(三)教师教学事故主要类型

教学事故依据教学环节或者教学事故责任主体划分为教学组织事故(教学管理事故)、教学运行事故、教学考核事故以及教学保障事故四个环节。[13]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教学运行事故,其主体是教师,如教师上课迟到或早退属于课堂教学事故;由于准备不当,课堂演示实验失败就属于实验教学事故;考试时教师看手机或杂志,导致学生作弊成风,这就属于考试事故,等等。鉴于研究的篇幅,本文主要从教学环节来进行分析,而这个环节涉及到事故主体是教师,称之为教师的教学事故。关于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差错和事故,将另文研究。

二、基于Reason差错模型的教学事故分析

(一)Reason的“瑞士奶酪模型”

Reason提出了分析差错产生原因的“瑞士奶酪模型”(见图1)[1],他认为事故的发生包括组织的影响、不安全的监管、不安全行为的先兆和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四个因素。图1中孔洞代表防御体系中存在漏洞或陷,其实就是差错,这些差错的位置和大小都在不断变化。当这些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时,说明所有层面上相应的差错都没有得到处理,一直在积累中,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比照此图,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也如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差错人皆有之,一旦一系列的差错(教师自身、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在时间序列上重合,可能在某位教师身上产生教学事故。教学事故的发生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由前期教学差错的逐渐积淀形成的。从图1可以看出,在学校这样的组织中,教学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即使追根溯源,追究教学事故责任人,但也不能忽略不同层面的差错因素,它们也是教学事故的推手。

图1 Reason的Swiss cheese差错发生模型

(二)运用Reason模型分析教学事故成因

从上面分析可知,教学事故的发生是多个教学差错的反应链,是因为在不同层面上存在问题,才使这些差错重叠于一起而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下面从组织和个人两个角度来分析教学事故产生的原因。

1.学校层面

(1)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由于学校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章制度,所以即使教师犯了错误,教师也不能意识到,如有的教师在没有办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停课并没有受到惩罚。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差错和事故得以减少或避免的缓冲器。

(2)责备文化下的处罚制度:目前高校对待教学事故的处理方式仍以责备、处罚为主,教师为了避免惩罚而不汇报甚至隐瞒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没有把教学事故的归因机制转化为学习机制,丧失差错学习的机会。

(3)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包括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机制),教师在犯错后会存在侥幸心理,不主动汇报或刻意隐瞒,使制度形同虚设,使差错酿成事故。

(4)考核和激励措施缺乏灵活性:目前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直接与其绩效、酬金、晋升、评聘挂钩,如果教师在当年有任何差错或教学事故,一定会影响到考核成绩,因此教师可能会掩盖教学事故。如果给予教师一定次数的差错机会,而不影响其绩效考核,甚至鼓励其将差错经验与同辈教师分享之,将有助于更多教师的共同专业成长。

2.教师层面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教师的专业素质来分析原因以及措施。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信念。

(1)专业性因素——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目前教师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高校强调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太关注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的习得,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另一方面新任教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师范生,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而另一部分虽是师范生,但未具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14]。

(2)教学性因素——教师专业能力缺乏:部分高校因为师资紧张,刚刚毕业的新任教师就被安排承担一线教学任务,他们大多是非师范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有的学校也组织入职培训,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且内容缺乏实践性,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与水平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此外部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15]

(3)思想性因素——教师职业信念缺乏: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注重自身利益,将大量时间用在第二职业上,无心钻研教学;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意识,师生关系疏远,教师课后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也不愿意就自己的教学差错或者可能在教学中出现的差错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和沟通。

三、教学事故的应对策略

那么如何减少教学事故?这里结合差错管理理论,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来阐述减少教学事故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

从一些高校教务处制定的关于教学事故处理的制度或建议来看,在处理教学事故时一般采取惩罚机制。在这种责备文化氛围下,教师担心受处分,一旦犯错倾向于掩盖错误,不利于从教学差错中学习,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主张学校将差错防范策略和差错管理策略相结合。

1.差错防范策略

(1)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建立教学事故处理制度,处理事故时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应符合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特点。目前高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区分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而是统称为教学事故,然后在教学事故中进行分类处理,这种方式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在教学规章中应明确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区分,并加以区别对待。

(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好的制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能提高教师的自觉性,避免其存在侥幸心理。它通过教学督导监督教师的工作来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监督,在监督机制上形成领导、教学督导、学生三足鼎立的状态。[16]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教学差错的发生,也有助于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2.差错管理策略

(1)差错认定:首先,根据规章来确定教师的不当行为是属于教学差错还是教学事故。如果是教学事故,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按照学校的规章对各个层级的责任主体进行问责,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其次,如果是教学差错,则根据教学差错的应对措施,找出原因,及时处理,避免进一步后果的发生。

(2)差错分享:差错管理的目的是找出原因,汲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教师在教学差错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学经验是一种教学的隐性知识,如果教师之间友好地进行分享与交流,将会促进他们各自教学经验的增长,从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柔性管理:容错的柔性管理方式可以使教师放下包袱,不必担心教学中产生教学差错而受到学校的问责和惩罚,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解决教学差错,激励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二)教师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将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发生率;能提高纠正和处理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能力,减少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负面影响;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进行反思,获得教学差错知识,同时又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

(1)加强职前教育: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应多学习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Internet、专家教学系统和在线教学等培训资源积极学习,提高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与把握能力。

(2)强化职业初期的培训:新教师在入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会遇到各种问题,应该多和同事沟通,有的学校在校本培训中采取师徒制,帮助教师适应新的职业角色,平稳地渡过入职关键期。新教师应该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丰富的实践知识;新教师也可自我研修,即自主学习,或参加各种教研会、观摩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等,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3)职中培训:新教师在经历适应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后,逐渐向一位合格教师的方向迈进。在随后的教育生涯中还要经历各种考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以及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防止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发生。

2.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发展教师素质的保障

(1)教师的职业态度: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才能做到为学生负责并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避免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发生。这要求教师应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豪感。

(2)教师的职业纪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和守则等。它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职业纪律的相关规定并在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守,要勇于改正错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只有按照学校规章行事,才能避免或减少教学差错的发生。在发生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时,能主动承担责任并虚心向他人请教,更好地处理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3.加强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教训学习

除了尽量避免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发生,教师还应多和同事交流学习,特别是向年长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向他们咨询如何处理各种教学差错,增强自己对于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处理能力。不断从教学差错中学习,积淀自己的经验从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校应鼓励从教学差错中学习、从教学事故中学习。事实证明,专家型教师就是从教学新手逐渐学习(包括差错学习、从教学事故中学习)并成长起来的。

结语

目前,高校在处理教学事故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追责制度并采取严厉的惩罚,这使教师们在发生差错或事故后,并不是积极从中学习,而是竭力去掩盖它,如果有人向上级报告,又会产生各种人际矛盾,因此有必要认真对待教学差错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教学事故。本文采用差错管理理论来解决教师的教学事故,使人们认识到差错积极的一面,将差错防范和差错管理有效结合来提高教学事故的预防能力以及教学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差错的积极因素没有被认识和发挥作用,从差错中学习将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经验和知识水平,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有效完善,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当然,本文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如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差错的关系,影响教学差错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作用于教师的教学的?这些需要进一步实证性的研究。

[1]Reason J.Human error:models and management[EB/OL].[2013-5-28].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1 17770/.

[2]Dekker S.Ten questions about human error:A new view of human factorsand systemsafety[M].CRCPress,2004.

[3]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张玉堂.学校安全预警与救助机制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5]张晶.教学事故的责任追究与预防[J].中国大学教学,2003(3):32-33.

[6]张家年,谢阳群.信息管理理论视角下差错信息资源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8):11-18.

[7]Sitkin SB.Learning through failure-The strategy of small losse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2(14):231-266.

[8]Frese M,Brodbeck F,Heinbokel T,et al.Errors in training computer skills:On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errors[J].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991,6(1):77-93.

[9]王重鸣,洪自强.差错管理气氛和组织效能关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5):114-119.

[10]洪自强,王重鸣.工作情景中差错概念与差错取向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0,23(5):542-546.

[11]王重鸣,郭维维.创业者差错取向的绩效作用及其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2009,40(11):1203-1211.

[12]尹润锋.领导风格对差错管理文化和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领导科学,2012,26(9):43-45.

[13]刁万祥,王大生,朱建宏.常见教学事故的认定[J].中等医学教育,2000,18(1):56-57.

[14]袁贵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J].人民教育,2001(9):24-26.

[15]兰惠敏.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12(5):143-145.

[16]张晶.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高等理科教育,2002(4):80-82.

猜你喜欢

差错事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学中文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