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刍议

2015-01-04冉启华付国瑜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

冉启华,付国瑜

(重庆理工大学后勤处,重庆 4000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尤其是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重庆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贫乏的西部内陆城市,在成为直辖市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经济迅猛发展,财富实力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看到:对本土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短缺,使得资源的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并迅速向农村蔓延,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为缓解日益加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重庆市先后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地行动”等一系列的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一、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内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各国都在致力于节能、环保型技术的研究。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发表了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他提出,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就是要按照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管护上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资源,减少能耗,力求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开展城市园林工作,建设一个充分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

这种可持续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理念既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潮流的顺应,也是对当前城市园林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现象的批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提倡可持续再生设计,对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利用,选择绿色、可回收材料,减少各种材料用量,以尽可能少的应用材料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设计出美观舒适、高效率、节能节水少污染的景观环境。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城市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节约型城市绿化,首先要建设和规划好城市的绿地系统,形成一种尊重自然、倡导物质循环利用、弘扬可持续处理技术为核心的设计思想,保护和利用现场自然地理条件,合理利用土地、植物和水;尊重绿地自然植被,多使用乡土植物,促进自然群落的再生和维系;充分利用可再生、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维护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建设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打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优良的美丽城市,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并存。

二、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攻略

(一)合理分配利用资源,做到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城市园林”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空气和水土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结构,在节约资源和投资少的前提下,应顺应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城市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规律,具有布局均匀、流动要素、功能可达、系统稳定、空间开放等基本特征,通过合理设计使其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利用率。

1.节地型园林绿化

研究数据表明,只有当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才可能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中节约用地就是要规划利用好城市建设用地,充分发掘土地的潜能,加强土地节约的利用,拓展城市绿化量。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广场、硬质铺装;开发并利用好地下空间,其综合开发利用是我们未来城市立体发展的趋势,可以缓解当前许多城市存在的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尤其是要对广场、公园、道路和居住区等绿地以下30米范围之内的浅层空间进行利用;充分利用好架空层、台地,可以把园林建筑、观景平台、休息平台等等通过架空设计的方法进行布局,腾出一部分绿化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三维空间绿化,对屋顶墙面、高架立交、堡坎坡地等采用立体绿化方式增加绿化量,如像设计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从而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如图1、图2。

图1 屋顶花园

图2 堡坎坡地绿化

2.节土型园林绿化

重庆市是一座典型的丘陵城市,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园林建设必须节省土地。可以充分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来实现这个目标。例如,在修建公园和设计园林时,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和植被现状进行依山而建,保留原场地一切可以利用的景观资源,有机地进行改造,大量种植不同种类的适合其当地的植被,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层次感,突出景观的地方性特征,让市民在登山游玩的同时做了有氧运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场地的竖向设计遵循减少大的地形改造、土方就地平衡等原则,保护好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物种,这些都是减少人为干扰、减少经济投入、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

3.节水、节能型园林绿化

重庆虽地处长江中上游,水资源相对充分,但仍有少数区县出现缺水问题。地理环境原因决定了太阳能、风能这一再生能源开发有限,造成能源短缺,所以在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管护环节中应充分重视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尽量减少大型水景建造;重视节水技术推广与运用,充分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所谓循环再利用理论是指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园林绿化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后到分解者的完整生物链。其物质流程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国际上在生态设计理论中通常遵循的原则,即:减少、再利用、循环。比如,雨水收集与再利用,垃圾基质化处理,废弃物景观再利用等。在营造水景、水的运输、植物的选择等环节中也应该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充分发挥水力能源的优势的同时积极研发其他种类的再生能源,鼓励研发建设“风车园”“水车园”“太阳园”等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科教性专类园。这样,既实用又节能,还具有科学传承和推广的实际意义。

(二)合理选择,优化配置,做到改善生态环境的“节约型城市园林”

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密切配合,它涉及建筑、景观、植物、水电多个专业学科,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其中项目规划与设计是统筹各个部门意见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施工技术和建造材料的基本内容。科学性和正确性将是保证项目能够做到节约和可持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建设应该遵从3个基本的原则:第一项原则就是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第二项原则就是要节约资源和生态优先;第三项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实用美观。设计结合自然,设计保护自然,设计尊重自然,这是现在城市园林绿化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态文明时代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正确选用价廉、耐用、环保的园林建筑材料,通过巧妙设计达到较好效果。合理施工,减少重复建设。植物选择上优先使用乡土植物种植,例如重庆市树黄桷树,适应力强,易栽植存活,枝繁叶茂,方便遮阴乘凉,极具重庆特色,适合重庆这一地理环境的需要,具备先天性的自然优势,大大节约了对外来树种的建设和养护成本。

三、结束语

节约型城市园林建设,还应该保护好城市及周边现有的已建成绿地和自然生态环境,制定和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修订科学合理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坚决杜绝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建设行为。强化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

重庆是山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组织、协调推动的职能作用,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生态资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规范和引导全社会的生产生活行为,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全民共建生态文明的基本格局。可以采取政府与群众互动模式,即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以单位团体或市民个体领养或有偿承包城市规划绿化的方式,自主种植,自主管护,把经济树种、花卉或农耕作物引入城市,让每个市民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环保意识,也节约了资源和资金,从而达到了全民参与建设绿色家园和生态城市的目的。

[1]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

[2]朱建宁.做一个神圣的风景园林师[J].中国园林,2008,24(1):38-42.

[3]刘纯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4).

[4]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4).

[5]黄立波,王菊萍.节约型城市绿地的营造方法[J].广东园林,2008(10).

猜你喜欢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