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法的食品产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2015-01-04祝运海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析模型竞争力食品

祝运海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44;2.中粮集团,北京 100020)

十八大明确提出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作为与人民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产业,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人民健康、农民增收等众多问题,对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食品产业在品质、布局、科技水平等方面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各省市产业竞争力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总体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建立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中国各省市食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竞争战略,以促使各省市食品产业的均衡发展,并最终提升中国食品产业的总体竞争力。

一、食品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一)食品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迈克尔·波特[1]是第一位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从而使得相关地区或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能力。产业竞争力涉及到生产效率、品牌建设、渠道推广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指该国的产业能够以比其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并且获取持续性的合理利润。具体到食品产业,其竞争力指的就是以食品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来评价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衍生出了许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模型包括SWOT分析模型、波特的钻石分析模型、结构关系模型、核心竞争力成长模型等等。这些分析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和关注点对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是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的进一步细化。许多研究人员应用这些分析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例如桑乃泉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食品产业竞争力,认为供应链管理对食品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2];银红娟等则对中国的有机食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价格和技术进步是影响食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基于定性的主观分析,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无法全面客观地分析食品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情况。

随着数量分析工具的发展,在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又逐步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形成了有关产业竞争力的计量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就是这样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多目标决策的分析方法。它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AHP方法要求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科学地分配权重,然后再根据各指标的具体要求采集相关数据,并经过标准化处理后代入模型,最终得到有关竞争力的量化评估水平。

AHP法提出以后,许多学者就将其应用于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评价中。温慧君通过建立AHP分析模型,对内蒙古餐饮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4];徐洁等对四川省食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提升四川省食品产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5-6]。此外,周星、胡晓鹏、贾杉等人还分别对对我国食品产业的出口、贸易、制造等方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7-11]。这些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AHP方法是一种较合适地评价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AHP分析模型能够对一个企业或地区的食品产业竞争力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然而以往的研究分析往往把中国看作是一个整体,着重分析其出口或制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这与当时中国的经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加工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那种形势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为重要。但在经济转型的今天,产业的竞争力就不仅仅体现在出口加工方面,品牌、营销、创新等内在因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内需市场来说,产业的内部结构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但过往的研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中国食品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产业升级及扩大内需服务。

二、食品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分析模型

对于食品产业来讲,一个合适的分析模型必须涵盖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产业当前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其中包括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技能员工、资本投入及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品牌营销战略等企业管理手段等。综合现有的关于食品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看到,AHP法是较为合适的用于分析产业竞争力的计量分析方法。因此,我们应用AHP方法从产业实力、产业效益及产业资源3个方面对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二)指标选择

对于食品行业来讲,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规模。无论食品行业来说,规模化经营是很重要的竞争优势,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可以体现在产业集群上,表现为企业总资产等经济指标。

(2)盈利水平。能够盈利是企业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行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了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及市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及市场地位,是行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3)成长能力。成长能力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该地区食品行业未来的地位。成长能力不仅体现在行业规模的成长上,更体现在行业技术水平及品牌的建设上。

由于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复杂性,食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型及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我们的食品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模型共分为3个层次,由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组成。结合专家赋权分析方法,对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确定相应权重。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的食品产业指的是广义的食品产业,其中包括国家统计局分类中的米、面、油、糖、乳制品、调味品、酒、饮料等行业,基本涵盖了大众消费者的饮食需求。由于中国的产业布局受政府规划影响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研究区域按照行政区划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划分。

分析中所使用的相关数据则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或各行业的统计数据。由于产业规模中的总资产、总产值、从业人数等指标反映了各省市食品产业当前的规模,因此我们采用了2013年底的数值;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中的6个指标波动性较大,因此我们取各省市在2011、2012、2013三年期间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三、食品产业竞争力分析结果

应用AHP分析模型及我们设定的指标体系,我们首先建立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表1)。判断矩阵中的比率来基于对行业专家的调查统计,然后两两对比按照九标度法确定具体数值。

表1 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首先将上面的原始判断矩阵按列正规化,得:

按行累加得到相应指标的权重:

求解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得矩阵最大特征根 λmax=3.01,CI=0.005,随机一致性比率 CR=0.008 6 <0.1。因此,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理,将二级指标以一级指标为准则共建立3个判断矩阵,计算相应的权重系数及判断指标。由于篇幅的关系,具体计算过程从略,其最终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二级指标权重值

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后,就可以利用这些数值计算各省市食品产业具体的竞争力指标了。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二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绝对值以及量纲都不一样,如果利用其本来数值进行计算会造成结果失真,影响最终结论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最终的计算之前,先对绝对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二级指标的数值位于[0,1]区间之内。

根据食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每个二级指标的影响权重都各不相同。因此,通过竞争力评价,各省区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相比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哪些方面又存在不足。然后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来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根据表2计算出的各分项指标的权重以及各省区在各分项上的具体数值,就可以计算出各省区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其中,排名靠前的各省区见表3。

我们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涵盖了全国各省区食品产业的主要数据,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各地食品产业的综合情况。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上榜的省份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全国经济比较发达,具有雄厚经济基础以及广阔市场的地区,例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另一类则是具有资源优势的省份,例如河南、贵州、河北等省份。在这两类地区中,都产生了若干支柱性的食品工业。例如广东的软饮料、河南的肉制品、浙江的瓶装水等等。这证明我们的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影响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竞争力指标值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价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表3 各省区食品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分析结论

(1)基于AHP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建立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评价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在该指标体系中,综合指标值的权重反映了二级指标值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综合指标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就能够反映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2)根据食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每个二级指标对竞争力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与产业规模相关的几个指标,如总产值、总资产等指标占据了较大的权重。这反映了中国食品工业目前的现状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规模发展的阶段。各省市区食品产业产品相似、结构雷同,互相之间的竞争仍然主要停留在数量竞争的层次。

(3)优势产业的存在对各省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数据分析表明,各省市的优势产业在当地的食品产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例如贵州的白酒、内蒙的乳业等等,这充分说明了龙头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4)成长能力对食品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而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研发投入,其中包括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在这方面做的较好的省份在这一项上取得了比较大的优势。

(5)从综合竞争力积分来看,虽然中西部省份也挤进了排名榜的前几位,但从总体竞争力上讲与东部发达省份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影响未来成长能力的指标方面差距较大,说明中西部省份在“做强”食品产业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食品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1)做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从竞争力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目前阶段,产业规模仍是决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在发展食品产业时,仍然需要重视产业规模的扩张,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团体优势,提升本地区在食品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2)各省区的优势产业大都立足于各自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这一点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则更为突出,例如河南的肉制品、四川的茶、东北的杂粮等等。因此各地在发展食品产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借助自己的资源禀赋开发相关产业。

(3)注意培植龙头企业与品牌,发挥其产业聚集与带动作用。在竞争力排名榜上靠前的省份无一例外都拥有一个或数个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控制核心资源、保障食品安全、形成品牌文化,并带动区域内中小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水平。

(4)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在产业竞争力的组成中,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从企业来讲,必须充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打造自身的研发能力。从地方政府来说,则应当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人才的培养、引进及流动,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桑乃泉.食品产业纵向联合、供应链管理与国际竞争力[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42-48.

[3]银红娟,王咏红,高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723-9726.

[4]温慧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内蒙古餐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前沿,2012(15):102 -104.

[5]徐洁,杨柳.基于BMK和AHP分析的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11(3):70 -78.

[6]郭岚.提高四川饮料食品市场竞争力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

[7]周星,范燕平.我国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3):60-66.

[8]胡晓鹏.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1):69 -80.

[9]贾杉.我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198-200.

[10]樊瑛,张炜.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变迁与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2009(2):16-22.

[11]龚新蜀,程伟.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西北边境地区经济特区发展战略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4(7):31-35.

猜你喜欢

分析模型竞争力食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日本竞争力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全启发式语言分析模型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IFC4结构分析模型应用技术